一次降雪过程结束,天气预报在总结时会说:“此前过程降雪量是xx毫米”,注意单位是毫米哦。但我们到外面走走,踩下去松松软软的,有的地方雪可都没过了脚脖子呀,这降雪量起码也应该是以厘米为单位呀。同学们怀疑难道是气象部门测量错了?当然不是!下面我们来说一说降雪量和积雪深度的区别,你就知道了。

降雪量和积雪深度的秘密(科普降雪量)(1)

降雪量,实际是指相应的降水量,单位用毫米表示。观测员用一定标准的容器收集雪,雪融化成水后,再用量筒测量出水量。

积雪深度,是从积雪表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单位用厘米表示。选择观测场内或选择附近平坦、开阔的地方,观测员用量雪尺(普通的直尺也可以)垂直插入未融化的雪中,刻度上的数字就是积雪深度。

每次降雪由于含水量不同、温度条件不同,积雪深度也不相同。一般而言,当降雪落地后无融化时,在北方地区降雪量为1毫米时,可形成的积雪深度有8~10毫米,在南方地区积雪深度有6~8毫米。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自动观测设备逐渐取代了人工观测。称重式降水传感器可以自动测出降水量。超声波雪深探测仪利用超声测距,可以对雪深进行自动、连续的观测,从而使得观测数据更加准确、连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