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一些穴位养生小知识,小病小痛自己轻松搞定,今天来学习内关穴,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左胸下面胃发热的穴位?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左胸下面胃发热的穴位
学一些穴位养生小知识,小病小痛自己轻松搞定,今天来学习内关穴。
【识名】
「内」即内侧,与外相对,「关」即关隘,此穴在前臂内侧要处,犹如关隘,本穴擅长治内脏病,所以称为内关,别名阴维。
【出处】
内关属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出自《灵枢·经脉》:「脉口四盛,且大且数者,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此之谓也」。
译:口脉大于人迎四倍,而且搏动加快的,叫做溢阴,溢阴是六阴偏盛,不能与阳气相交,称为内关,内关则表里不通,是不可医治的死症。
胸膈痞塞不通诸病,正是内关之象,是因为阴气闭塞于内,不与外阳协调,导致阴气逆行上犯而致,本穴可以治之,故名之为「内关」
知识拓展
经脉循行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属心包络,向下经过橫膈自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
其支脉从胸部向外侧循行,至腋下3寸处,再向上抵达腋部,沿上臂内侧下行于手太阴、手少阴之间,进入肘中,再向下到前臂,沿两筋之间,进入掌中,循行至中指的末端。
一支脉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到指端。
内关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在奇经八脉中通阴维脉。
八脉交会穴
奇经八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阳跷脉、阴跷脉、阳维脉、阴维脉)与十二经脉之气相通的8个腧穴,称为八脉交会穴,八脉交会穴均位于腕踝部的上下。
包括:公孙通冲脉、内关通阴维脉、临泣通带脉、外关通阳维脉、后溪通督脉、申脉通阳跷脉、列缺通任脉、照海通阴跷脉。
【定位】
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两肌腱之间。
取穴方法: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无名指边缘与腕横纹重合,中指与无名指间的距离为2寸,此处两肌腱中点即为内关穴。
【功效】
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向下联络三焦经,因此可以疏通两条经脉的经气,内关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因此内关穴主治范围很广,主要涉及痛证、脾胃、肢体、情志等方面疾患,包括心胸痛、腹痛、胁痛、积聚、呕吐、食不下、痫证、狂证、呆证、惊悸怔忡等,被誉为诸穴之冠。
缓解疼痛
中医里常说:「不通则痛」,疼痛主要由于气血运行不畅、脉络闭阻不通所致。
《黄帝内经》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痛则神归之」,心主血脉,主神志,痛觉离不开心神的调控,所以在缓解各类痛症时,可以通过内关穴来调神,使气机条达,血脉调和,气血通畅了,疼痛就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
调理心胸疾病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因此,此经脉在肘关节以下的穴位都有调理胸痹、心痛、心悸等心胸疾病的作用。
其中,内关为心包之络穴,别走三焦,调理三焦气机作用突出,因此内关穴调理心胸疾病的功效最为显著,常有「心胸内关谋」的说法。
降逆平喘
咳嗽、咳痰、喘息等肺脏病变病位虽然在肺,但多因痰湿阻肺,使气机升降出入失常,肺气不能清肃下降反上逆所致。
点按内关穴可以宽胸利气,有助于通畅气机,促使肺的宣发肃降功能恢复正常,因此对于咳喘等肺系疾病疗效较好。
调理脾胃
手厥阴心包经虽然没有与脾胃两经直接联系,但内关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阴维脉交汇于脾经,由此可知手厥阴经可与脾胃两经是有间接联系的。
取内关穴可疏通中焦郁滞之气,有理气和胃、降逆止呕的作用,如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的呕吐、胃痛、呃逆等脾胃系疾患均可选内关来调理。
疏经通络
《类证治裁·痹症》曰:「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滞,久而成痹」。
正气虚衰是痹证的发病基础病因,而内关穴擅长理气活血,可疏通经络,因此对肢体经络病症能够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调理情志
《奇经八脉考》谓:「阴阳不能自相维则怅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持」,指出了当人的阴维、阳维脉的脉气失和时,就会出现忧郁、淡漠、性格怪僻、谈吐失常等神志异常症状。
内关穴通阴维脉,为调理阴维脉病的首选穴。对于情志抑郁引起的心神躁扰不宁等神志病有很好的作用。
【导引按蹻】
导引按蹻,俗称经络点穴,就是用手指点按在经络的穴位上,运气导引。
《黄帝内经》说的:「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导引的核心就是:「导引经络令其通畅,引导气血令其平和」,从而达到治病和养生的目的。
【操作方法】
找到内关穴后,用中指指尖轻轻搭在穴位表面皮肤上,保持手指静止不动,每次维持30-60分钟,每天不超过三个小时,(指尖朝向手掌方向)。
【操作要点】
轻:轻动作要轻,以轻轻触碰穴位为、越轻越好,(越轻越容易累,因此量力而行即可)。
静:手指要保持静止不动,取坐姿或者平躺时,都应避免乱动。
向:向即中指指尖方向,若与经络循行方向相同则为补法,若方向相反则为泻法。
若难以坚持30分钟以上,可在点按前,给自己的手找一个借力的支撑点,从而缓解手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