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牛是中国最成功的饮料品牌之一,20多年来一直独占功能饮料的头把交椅,无人撼动。它拥有全国各地逾300万个销售网点,铺设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商业网络之一。2018年,华彬集团对外宣称该年度全品(含红牛、战马、果倍爽、Vitacoco、Voss)销售额达到226.8亿元,业内纷纷推测红牛作为明星单品的销售额在200亿元以上。

红牛三个品牌(红牛品牌纷争不停)(1)

但中泰红牛之间关于股东资格、公司盈余分配等纠纷不绝于耳,品牌纷争也让不少功能饮料品牌看到了瓜分市场的机会,于是,名叫“红牛”的产品好像泛滥了……

当然,有些是“近亲”,有些是高仿“路人”,组成了一个鱼龙混杂的“红牛大家族”。

“鼻祖”泰国红牛

1966年,由一名叫许书标的泰籍华裔人士研制出一款内含水、糖、咖啡因、muco-纤维醇和维生素B等成分的“滋补性饮料”,取名为“红牛”(泰语Kratingdaeng)。当时“红牛”的目标销售群体是倒班工人和卡车司机等蓝领,帮助他们在通宵熬夜工作时保持清醒。这款功能饮料一投入到市场就大受欢迎,成为泰国最热卖的饮料之一。

泰国红牛的牛磺酸的含量很高,不含碳酸,成分较为浓缩,常见到的是150毫升玻璃瓶的包装和金色矮罐包装。在当地售价约为2元人民币/瓶。

顺便说一句,业内流行的“物美价廉”的越南产红牛,也分两种。第一种是泰国红牛在越南生产销售的产品,第二种是高仿产品“Red Goats”(红羊)。后者价格还比前者价格低上三分之一。

红牛三个品牌(红牛品牌纷争不停)(2)

嫡系:奥地利红牛

1982年奥地利人马特希茨到曼谷销售牙膏,无意间发现了泰国“红牛”功效和商机,于是开始与许书标合作,奔着将红牛品牌推向全球的目标,马特希茨在奥地利创建了红牛股份有限公司,两人平等持有公司股份,而马特希茨是该公司的主要经营人,五年后,也就是在1987年,一款命名为“Red Bull”的功能饮料在奥地利市场出现,并在前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奥地利红牛的糖分较少,并加入了二氧化碳,经典包装为蓝银色的高罐包装,后来也推出了其他色彩的包装和品种,但都是高罐包装。

红牛三个品牌(红牛品牌纷争不停)(3)

2018年世界杯上,克罗地亚球员在比赛时喝了一口非官方指定饮料,被国际足联罚款7万法郎(约47万人民币)。从现场照片看,那就是奥地利红牛。

红牛三个品牌(红牛品牌纷争不停)(4)

国内大佬:华彬红牛

这个大家就很熟悉了。1995年严彬从许书标处获得了红牛在中国的经营权。随后,与红牛维他命饮料(泰国)有限公司、泰国天丝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在深圳合资,成立了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并有了“红牛Red Bull”商标在中国的经营权。

泰国红牛、奥地利红牛及中国红牛三者的关系见下图:

红牛三个品牌(红牛品牌纷争不停)(5)

“国行版”红牛:安奈吉

2016年10月红牛商标到期以来,泰国天丝和华彬双方开始互博。2018年4月泰国天丝药业授权生产的全新安奈吉红牛的照片流出。从照片上我们不难看出,天丝版红牛和华彬版红牛有着98%的相似度,同样色度的金罐,同样的规格,同样的三片罐,只是最下排的品名由“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变为了“红牛 安奈吉饮料”, 而且没有保健食品的蓝帽子。而“安奈吉”为英文单词“energy”的中文音译,是中文“能量”的意思,也就是红牛能量饮料。

红牛三个品牌(红牛品牌纷争不停)(6)

但昨日,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公布了对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合同纠纷一审的民事裁定书。

红牛三个品牌(红牛品牌纷争不停)(7)

根据裁定书显示,原告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红牛)称,天丝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简称天丝公司)将红牛商标许可给广州曜能量饮料有限公司(简称曜能量公司)使用,后者生产的红牛安奈吉饮料“不仅使用红牛商标,且其产品成分及外包装装潢与红牛公司的红牛饮料均高度相似”,该行为严重侵犯原告享有的在中国境内独家生产、销售红牛饮料的权利。

中国红牛诉求法院判令确认其在2045年11月9日之前享有在中国境内独家生产、销售红牛饮料的权利;判令天丝公司立即停止违约行为,同时赔偿人民币1000万元……

由此看来,泰国红牛与华彬红牛的品牌归属与经营纠纷问题短期内还难以解决。

傍大腿系列:全世界的金罐“红牛”都来了

由于华彬红牛前途未卜,为了抢夺可能让出的空白市场,这两年突然冒出了一大批顶着“西班牙红牛”、“德国红牛”、“英国红牛”、“美国红牛”等名头的红牛系品牌。

这些听名字都很高大上的“国际牛”有什么来头?小编来帮您梳理一下。

先说说西班牙红牛。

红牛三个品牌(红牛品牌纷争不停)(8)

据百度到的资料显示,“西班牙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Royal Battle Bull),简称‘西班牙红牛’,总部位于欧洲工业商业中心城市伯明翰,授权重庆博誉有限公司负责独家运营“西班牙红牛”品牌。从2017年8月30日上市发布会到2018年1月18日年终盛典,5个月的时间,‘西班牙红牛’在全国90%的省份都有产品销售,经销商客户438家,销售额5000万元。”

“西班牙红牛”公司总部为何设在英国伯明翰?产品名是“Royal Battle Bull”,中文直译是“皇家战牛”??

另外,西班牙红牛的生产商是做果蔬汁的重庆尚蔬坊食品有限公司。

而英国红牛、美国红牛、德国红牛的路数也基本和西班牙红牛大同小异——一般采取授权或委托国内厂家生产和销售,除了授权方公司名称有红牛的中文名称,产品名称都和红牛“red bull”没啥关系。

红牛三个品牌(红牛品牌纷争不停)(9)

比如,英国红牛全称“Cambodia Bull”,中文直译“柬埔寨牛”,但授权方名叫英国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运营商是成都勇闯天涯食品有限公司。

红牛三个品牌(红牛品牌纷争不停)(10)

德国红牛叫“German Bullfight”,译“德国斗牛”,公司名称“德国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

美国红牛更是“枝繁叶茂”,小编已经看到了“mebull”、“Champion Bull”、“Overcome Bull”、“Power Bull”好几个版本,但都是国内企业生产销售……

红牛三个品牌(红牛品牌纷争不停)(11)

由此可见,红牛的“国际化路线”是相当的广,当然还有路子更野的其他“红牛”。

比如这款名叫“伯牛”的功能饮料外观与红牛相仿。

红牛三个品牌(红牛品牌纷争不停)(12)

但其出品公司“红牛饮料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背景成谜,甚至《成都商报》记者都查证不到公司具体信息。

红牛三个品牌(红牛品牌纷争不停)(13)

而自媒体《快速消费品精英俱乐部》更曾经发过一篇推文,讲述一家名为红牛(广州)饮食集团的公司正在很认真地“打假”。

红牛三个品牌(红牛品牌纷争不停)(14)

文章里称:“让这些红牛杂牌军万万没想到,出手灭他们的竟然是这个和天丝红牛、华彬红牛没有半毛钱关系的红牛(广州)饮食集团,顺便提一下红牛(广州)饮食集团的产品叫‘提神宝’,英文名‘RED NIU’是他们家注册的,所以除了公司名称里有红牛二字以外,他们的产品跟红牛没有半毛钱关系……”

为何“红牛”泛滥?

一句话,傍大腿有肉吃,不惜打擦边球。

根据《商标法》规定,食品不属于必须取得“注册商标”才可以销售的商品。所以一些食品生产商在尚未取得注册商标之前,就在自己的产品上印制了商标并投入市场销售。

比如伯牛、英国红牛等公司工商资料显示,其商标大多数属于等待受理、正在申请、等待驳回通知发文的状态,注册尚未成功。未注册成功就不具备法律保护效力,不过如果最终商标被判定为无效,也只是不规范,仍然可以流通。

其次,红牛让金罐成了功能饮料的象征,然而红牛合资公司并没有积极保护其作为金罐包装在中国的唯一使用者的地位,这也是市面上金罐包装产品大行其道的原因。

第三,打“擦边球”面临的风险成本抵不上利益诱惑。如果功能饮料在商标和名称上高度模仿红牛,但又不完全相同,根据《商标法》第五十七条“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但对于那些商标侵权的品牌,商标和不正当竞争诉讼耗时可长达两年,期间被告产品仍然继续生产和销售,获利远大于赔偿金额,这也让模仿产品屡禁不止,防不胜防。

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碰瓷”或有所得,但毕竟风险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