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秋臣

这是一篇追《无限超越班》的观后感。

虽然综艺效果一直都有点尴尬,但第7期却是我认为其中最好看的一期。

无限超越班成龙讲亲身经历 无限超越班看完大概懂了(1)

叶秋臣最大的感触,就是关于群演。

最初开始关注这个行业,是源于网上一些“假群演”事件。因为“假”的出现,所以“真”的来辟谣,通过他们的介绍简单涉及一些内容,便有了一丢丢的了解。

看完《无限超越班》这档节目,我对群演的认识深入了一个层次。

其实,这应该是经过美化的模样了,算不上完全地还原。

比如崭新的8人间,干净的拍摄环境,专门的化妆安排等等。

包括争议比较大的尔冬升泼豆浆。

我相信真正的群演比这个苦得多。

无限超越班成龙讲亲身经历 无限超越班看完大概懂了(2)

无限超越班成龙讲亲身经历 无限超越班看完大概懂了(3)

但它还是揭露了冰山一角。

第7期里有两个剧组,都是翻拍。

一个是周星驰的《功夫》,一个是金庸经典作品《神雕侠侣》。

无限超越班成龙讲亲身经历 无限超越班看完大概懂了(4)

看完节目后,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世上再无“周星驰”。

打上引号,是因为周星驰早期就是从群演里摸爬滚打出来的,以此来表达群演的意思。

从群演到喜剧之王,这是一条漫长的路,但他终究是成功了。

无限超越班成龙讲亲身经历 无限超越班看完大概懂了(5)

那时候的周星驰,即便只是群演,或是做那种车保罗所讲的甘草演员,他都表现得很卖力。

至少,眼神里是有戏的。

无限超越班成龙讲亲身经历 无限超越班看完大概懂了(6)

但《无限超越班》中,通过这两个剧组的拍摄过程,我们了解到现在的群众演员限制很多。

他们的表情、台词和动作,都不能与主角“抢戏”。

无限超越班成龙讲亲身经历 无限超越班看完大概懂了(7)

无限超越班成龙讲亲身经历 无限超越班看完大概懂了(8)

无限超越班成龙讲亲身经历 无限超越班看完大概懂了(9)

然后,我就突然懂了。

为什么过去我们能够在影视剧里发现很多惊鸿一瞥的配角,而如今却越来越少。

原来剧中那么多看起来很“面瘫”的群演,有一小部分可能并非是演技不行,而是根本不让有发挥,导演就如此要求的。

用周星驰来举例,一来是因为他也是群演出身,二来是他拍的作品中都很能突出群众演员的自身特色。

此文的“周星驰”们,就是那些想要突破自己,努力拼搏的群演们。

无限超越班成龙讲亲身经历 无限超越班看完大概懂了(10)

当初看陈小春版的《鹿鼎记》,就对胖头陀的演员印象深刻。

可以说,在某部影视作品里找到出彩的群演,也是一个惊喜和闪光点。

当然,那些翻拍的剧组都是带着任务的,戏也许不是最重点,没想拍出什么好作品。

甚至大概率连其中的主角都是无声无息与娱乐圈擦肩而过,更别提其中的群众演员了。

像刘耀文、李一桐、沈月、范世琦、许魏洲和郭晓婷这些明星,因为节目的要求才去当“群演”,对他们而言只是一段经历而已。

群演比主角还有名气,同框时太有趣了。

李一桐和这位女演员(傲蕾)一起读广告时,差别真的特别明显。

不看造型只看脸,你觉得谁更像小龙女呢?

无限超越班成龙讲亲身经历 无限超越班看完大概懂了(11)

话说和群演聊天时听到沈月提了郑业成,这一期的郑业成哪去了???

有他在的话,功夫群演那里会更好看些吧。

无限超越班成龙讲亲身经历 无限超越班看完大概懂了(12)

这两个翻拍里,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功夫》的一镜到底。

可以说是专门为了展现群演辛苦而设的一段戏,让首次干群演的手足无措,这样剪片的素材自然就多了。

属于新手玩家直接上了高级号,犯错是难免的。

前面的演员要不断重复(许魏洲爬梯子、刘耀文吃面等),后面的演员是压力山大(等着洗头发的李治廷)。

一旦后面有失误,一切都得推倒重来。

无限超越班成龙讲亲身经历 无限超越班看完大概懂了(13)

对于这些明星而言,反正只有两天的横漂,熬一熬就过去了,回去还是舒服的生活。

不像真的漂在那里的群演们,一待就要好多年,还看不到头。

希望做主角的明星们,能够在这次客串群演的经历之后,未来拍戏时可以多多体谅真正群演的不易。

如此一来,也不算白跑一趟。

文/叶秋臣

———————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叶秋臣)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欢迎转发评论—

#无限超越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