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原为蜀汉旧臣。提到三国时期的蜀国,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关云长夜读《春秋》水淹七军、张翼德长坂坡凭虎威喝退曹操雄兵、赵子龙单骑救主七进七出、马超白盔白袍杀得曹操割须弃袍等等这些人和事顿时就充满了大脑。

李密简介哪朝人,李密其人其事及陈情表写作的历史背景故事(1)

若不是因为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千古名篇《陈情表》横空出世,李密这位德才兼备忠孝两全的能臣干将,恐怕大概率将湮灭于历史的烟尘岁月中,不为后人所知晓了。

即便是因为《陈情表》而名闻天下名垂青史,很多人仍然对李密其人其事不甚了了,知之甚少。《陈情表》千古佳作光芒万丈辉映古今,它的作者李密的一生,亦可谓传奇,颇值得我们后人去了解去熟悉。

那么李密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又有什么样的传奇故事呢?

李密简介哪朝人,李密其人其事及陈情表写作的历史背景故事(2)

李密幼时体弱多病,然好读书,从师号称“蜀中孔子”的谯周,博览群书,熟读五经,尤精《左传》,文学才华出众。

李密极富辩才,应对机敏,曾多次出使吴国,颇得好评,为吴人所称道。

出使吴国期间,有一次吴帝孙权问他:“蜀国有多少兵马?”这也是一个比较难以回答的问题。说自己不知道,那说明你不了解本国情况;即便是自己知道也不能说呀,否则就是泄露国家军事机密。李密回答道:“官用有余,人间自足。”避免了直接回答问题,又表明蜀国人才济济,兵强马壮。可见李密才情之一斑。

李密简介哪朝人,李密其人其事及陈情表写作的历史背景故事(3)

还有一次,孙权和群臣闲聊,李密也在场。孙权问:“你们愿意作兄长还是作弟弟呢?”李密回答说,愿意作兄长。为什么呢?因为可以有更多时间待奉父母。对李密的仁孝,吴国君臣皆深以为然。

这些都发生在李密代表蜀国出使东吴期间,在西晋为官时也是有故事的。

李密在祖母去世守孝两年后,到西晋为官。有一次,有一个叫张华的司空问他:“你觉得安乐公这个人怎么样?”安乐公就是原来的蜀主刘禅,被后人称为烂泥扶不上墙的阿斗,以“此间乐,不思蜀。”而闻名于当世,也为后世贡献了一个成语“乐不思蜀”。张华此人这么简简单单的一个问题,表面看没什么,实则暗藏玄机,其实是一个陷阱一个坑,就等着李密往里跳呢?

李密简介哪朝人,李密其人其事及陈情表写作的历史背景故事(4)

为什么这么说呢?不仅仅因为难以回答,更因为回答不妥后遗症很大!实事求是说刘禅庸碌无能,是对旧主不义;说刘禅好吧,一是措辞不到位很难服众,且对新君来说又有贰臣之嫌。确实两难啊!李密又是如何巧答妙对兼顾两边的呢?

李密平静地回答:“可以与齐桓公相提并论。”齐桓公者,春秋五霸也。不听诸葛亮劝告亲小人选贤臣耽于享乐的亡国之君,如何相比于春秋霸主呢?张华不依不饶,追问其故。

李密简介哪朝人,李密其人其事及陈情表写作的历史背景故事(5)

李密继续回答道:“齐桓公任用管仲变法图强富国强兵称霸天下,任用竖刁等奸佞小人致使自己不得善终;刘禅得诸葛亮之助而能够成功抵挡曹魏入侵,又因宠信黄皓而亡国。由此可知,他们二人成败的原因是相同的。”所以,以刘禅比齐桓公是有道理的。刘禅肯定是不能与齐桓公相比的,这一点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李密的回答确实又无懈可击。亦可见李密之才情。

张华不甘心,又提了一个问题:“孔明先生规劝提醒的话为什么那么琐碎呢?”

李密简介哪朝人,李密其人其事及陈情表写作的历史背景故事(6)

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一起谈话,他们都属于阳春白雪之人,所以虽言语简洁高雅而沟通无障碍;而和孔明对话之人水平远低于他,为了保证谈话效果,他的措辞用语言论教导只能具体而又琐碎。”张华觉得李密的对答同样很有道理,无可辩驳。

李密既仁孝又有才华,因此蜀亡之后,先是被察举为孝廉后又被推举为秀才。之后朝廷诏书特下,拜为郎中,不久又更被任命担任太子洗马。那么,李密官运连连,仅是因为他自己德才兼备个人品质优秀的原因吗?

非也,非也!

晋武帝司马炎欲让他入朝为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

李密简介哪朝人,李密其人其事及陈情表写作的历史背景故事(7)

当时已不是三国鼎立的局面了。蜀汉已经灭亡,只有东吴政权还在苟延残喘。外敌尚存,国家还未统一,那么前朝降臣便还有利用价值。前朝旧臣入新朝为官,说明新朝的正当性合法性;同时说明新朝心胸宽广,不计前嫌,不拘小节,不念旧过,广揽贤才,唯贤唯才是用;又可利用来作为榜样,瓦解东吴臣子的斗志,促使其放弃抵抗归顺新朝,如此则有例在先亦不失高官厚禄也。

李密当然知道司马氏让他入朝为官的这些用意,所以也当然不愿出来做官从而被人利用也为世人诟病。另外,他对蜀汉政权是有感情的,为前朝灭亡深感遗憾并愿为之尽忠守节。再加上司马氏处心积虑,野心勃勃,凶狠残暴,不仁不义。以阴谋诡计取曹魏政权而代之,且比篡夺刘汉政权的曹氏更加不择手段更加无所不用其极。在此情况下入朝为司马氏服务,既有违心意,且易被人指责为降臣贰臣,又有一定的危险性。

李密简介哪朝人,李密其人其事及陈情表写作的历史背景故事(8)

在此情况之下,李密便屡次拒绝出来做官。在晋王朝皇帝严厉催促之下,不得已上表陈情。因言辞恳切,且刘氏病重离不开人侍候亦属实情,司马炎最终同意了李密的请求。也算是成就了一段君臣相遇相知的历史佳话,《陈情表》也得以千古流传。

《陈情表》虽为名篇佳作,流传至今,到现在读来仍然令人不由为之感动甚至落泪,但细究起来,其中却有不少不实之辞甚至可以说是假话,那么就有一个问题出现了:既然如此,它为什么还会被人接受被人称颂呢?

李密简介哪朝人,李密其人其事及陈情表写作的历史背景故事(9)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李密作为蜀汉旧臣,忠心不二,然而就当时的现实情况而言,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呀,形势使然,不得不虚与委蛇。

其次,西晋司马氏政权阴谋夺权滥杀无辜不仁不义在先,对这样的人也不必讲究什么仁义礼智信,也大可不必去背什么道德包袱,李密言不由衷是可以理解的。

另外,司马王朝让李密出来做官,也并非真心实意,并不是任人唯贤唯才是用之举,只不过是暂时利用他罢了,后来李密被罢官也正说明了这一点。所以,李密不必掏心窝子说实话也当然没什么大错。

李密简介哪朝人,李密其人其事及陈情表写作的历史背景故事(10)

再者,刘备乃汉高祖刘邦后人,其建立的蜀汉政权虽然国小力弱,偏安一隅,远离中原,但却历来被视为两汉政权之正统继承者,李密忠于旧朝,不愿到新朝做官,是被时人及后人接受并称道的。

《陈情表》文章写得好,其作者忠孝仁义人品无可挑剔,则其广受好评流传于世就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了。李密才情卓越出类拔萃,其为人处世亦可圈可点亦颇有可资借鉴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