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是目前眼科医生面临最具挑战性的眼科病之一,正确的诊断与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具有多种临床的类型,因为以往的分类法命名繁杂和不一致,Holland等人提出了一种新的分类法,分为:感染性的角膜上皮炎、基质性的角膜炎、神经营养性的角膜溃疡和角膜内皮炎四类。

一、混合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在临床治疗中,有时会遇到有部分的患者既有感染性的角膜上皮或者神经营养性溃疡等浅层的病变,又合并免疫性的角膜基质炎或者是角膜内皮炎等深层的病变,不属于上面分类中的任何的一种,这时我们把出现两种或者是两种以上角膜不同部位参与的称为混合型单疱病毒性的角膜炎。角膜上皮以及浅基质溃疡合并角膜免疫性基质炎的机理是既有病毒复制引起的破坏因素又有免疫因素的参与。这些混合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患者往往都会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病史,如果按照传统的认识,对于上皮型和浅层活动性病变一般不用皮质类的固醇,但是由于免疫性基质炎或者是内皮炎的存在,仅仅进行抗病毒的治疗往往不能迅速地控制病情,甚至会造成内皮的不可逆性的代偿,最终需要穿透性的角膜移植。医生的经验是在抗病毒的前提之下适当地应用皮质类的固醇,皮质类的固醇可以 抑制组织的免疫反应,减轻浸润水肿和炎症对组织的损害,减少疤痕和新生血管的形成,促进角膜炎的愈合,从而提高视力。原则上是先进行充分的局部和全身抗病毒治疗,同时可以全身应用激素几天,等到上皮和基质浅层病变愈合之后开始应用局部激素眼药水并且要逐渐减量,降低最低浓度和最小次数,当炎症消退之后持续一段时间,才可以停药,以防止复发。

二、神经营养性的角膜溃疡和角膜内皮炎

神经营养性的溃疡合并免疫性角膜基质炎和/或是角膜内皮炎的发病机理是由多种因素造成,包括基底膜的损伤、病毒对神经的损伤而引起的泪液功能紊乱以及神经营养障碍、长期滴用局部用药引起的药物毒性等等,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同时又合并了角膜基质或者是内皮的免疫性炎症。反复发作后,角膜基质层受到浸润.大部分的前弹力层消失,被结缔组织或者是新生血管取代.上皮基底细胞肿胀与其下的深层组织附着疏松.很容易出现脱离,这便是神经营养性角膜溃疡形成的病理基础。在这基础上,滥用抗病毒药物儿引起的药物毒性,不恰当的清创疗法以及退翳治疗所引起的基底膜损伤和上皮缺损,并且不给予及时和充分的激素治疗是引起这情况的主要原因。

病毒性角膜炎反复发作怎么办(久久不愈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要知道)(1)

三、 手术诱发的单疱病毒性的角膜炎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的眼部初发感染常常表现为结膜炎、角膜上皮缺损等,角膜基质受累极为少见,大多数患者预后无任何的痕迹,这也是许多成年患者主诉中从未有过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原因,也是眼前节术之后医师忽略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原因。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发病机制与免疫的状态有关,感冒和发热、局部的应用免疫抑制剂等都可能诱发,眼科手术也是诱因之一,临床上的报道相较少。随着白内障手术和屈光手术的不断增多,手术之后引起的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也日见的增多。发病机理可能与术后应用激素时间较长,浓度较高,尤其是手术之后一些有角膜水肿需要激素治疗的患者,更容易导致潜在的病毒复发的扩散,同时手术创伤本身、高龄和抵抗力下降也是重要的诱发因素。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到您!名医汇,让病人家庭轻松一点!提供预约挂号、网上咨询、陪诊服务等多项就医服务,依据患者真实的就医分享与点评,倾力打造“名医排行榜”精准读取你的就医需求!

更多疾病知识,以及预约挂号、就医咨询等服务,可关注名医汇官方微信“mingyihuinet”(复制此名称,进入微信搜索添加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