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在历经二十五年的对峙以后,中美双方首次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下开启了会面,尼克松访华的消息一时之间震撼了世界。

1972年2月11日,尼克松来华,当其入住钓鱼台国宾馆时,却见到了一张标示“打倒美帝”的贴画,见到毛主席后的尼克松谈起此事,毛主席轻笑间三言两语便巧妙化解。

二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1)

一、访华背景

丘吉尔曾经说过,“没有永远的敌人亦没有永远的的朋友,唯一永恒的便是利益。”

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财政损失高达两千亿美元,人员伤亡无数。

显而易见,在冷战期间美苏争霸的大背景下,对于在越战中损失惨重的美国来说是极为不利的,而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美国也渐渐将目光投向了东方。

二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2)

中美双方都有缓和关系的意向,这便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来开展双方的交流。

显然可以看出,莫斯科指的是苏联,而北京指的便是中国。

尼克松明显认识到中美两国关系长期的敌对对美国来说是极为不利的,他们迫切希望寻找一个合适的契机让两国的关系能够正常化。

二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3)

尼克松

二、合适的契机

中美双方都有缓和关系的意向,这便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来开展双方的交流。

1971年,日本名古屋举行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便成为了中美双方破冰开始的契机。

这场乒乓球赛中,中美双方球员由于种种的意外插曲,进行了一系列“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理念下的切磋交流,球技的切磋,让双方球员的紧张关系有所缓和。

赛后,美国代表团副团长向中国乒协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希望中方能够邀请美国球员访问中国。

二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4)

中国代表团很快将这一信息传达到了中央,毛主席几番考量后,最终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

这是历史上有名的乒乓外交,以小球推进打球的形式成为了中美双方关系缓和的重要契机。

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协会运动员抵达中国,成为了自1949年来,第一批到达中国境内的美国运动员。

尼克松在事后说道:“我从来没想到这一构想会以乒乓球队访问北京的方式得到实现。”

二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5)

三、尼克松的担忧

乒乓外交的进行让尼克松看到了与中国建交的曙光。

然而对于正式的访华,尼克松还是有一些担忧的。

由于中美双方之间相互隔绝长达二十多年,美国对于新中国是极为陌生的,以至于,尼克松还担心见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人是需要磕头的。

当然尼克松的担忧并不是没有理由的,他的这些想法是根据西方国家访问清朝时期的记载中得出的,如在1651年时,第一个到达中国的俄国大使由于拒绝磕头不被接见。

1816年,英国大使因为拒绝给嘉庆皇帝磕头,被遣送回国。

在担忧的同时,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主动请缨打前站,欲打破与中国之间的外交僵局。

二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6)

1971年7月9日,基辛格在访问巴基斯坦时突然装病,并且在当天的凌晨登上了前往北京的飞机。

经过八个多小时的飞行,基辛格的飞机降落在了北京郊区的南苑军用机场,并受到了中国外交部官员以及叶剑英元帅的迎接。

随后,他便被以贵宾的待遇安置进了钓鱼台国宾馆。

在北京,基辛格停留了四十八小时,其中与周总理商谈将近二十个小时,这是中美高层官员二十多年来首次非正式的握手。

二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7)

基辛格得到了有关尼克松访华等问题的答复以后,就高兴地离开了北京。

1971年7月15日,基辛格回到美国以后,尼克松忍不住询问中方的待客礼仪等问题,红光满面的基辛格回应道:

“我的体重长了大概二点五千克,他们的待遇好极了,住在皇帝钓鱼的行宫里,根本不需要磕头,他们礼貌极了!”

基辛格这才放下心来,当天晚上便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宣告了1972年访华的消息,一时之间,轰动了整个世界。

二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8)

四、尼克松访华

1972年2月11日,这天是尼克松正式访问中国的日子,上午11时27分,尼克松所乘坐的专机到达了北京东郊首都机场,30分,尼克松与其夫人共同走出了机舱。

机场外,是早已等候许久的周总理。

尼克松见到周总理后,便快速地走下飞机,首先伸出左手与周总理握在了一起,二人热情紧握了约有一分钟左右,随后,简单地寒暄了几句,尼克松便跟随周总理一同检阅了人民解放军的三军仪仗队。

对于三军仪仗队,周总理的指示是:“以礼相待,不卑不亢,不冷不热,理直气壮,不强加于人。”

二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9)

尽管因为中美双方未正式建交,机场外并未组织群众欢迎尼克松,但思虑到尼克松访华的重要性,三军仪仗队的人数从150人增加到了371人

冬日的北京,尼克松与周总理走上检阅台,从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士兵的面前经过,士兵们黑亮的眼神里充满着不卑不亢与尊重。

以至于尼克松在后来的回忆中常常提起这些士兵给他带来的深刻印象:

“他们个子高大、身材健壮,穿着笔挺,当我经过他们的队列时,每个士兵慢慢地转动着他的头,我几乎产生了一种受到催眠影响的感觉,这是我见过最为出色的仪仗队。”

二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10)

对于尼克松的住所安排,我国选择了钓鱼国台宾馆。

并且在国台宾馆内布置了许许多多具有中国历史特色的装饰,尼克松对于这些房间的装饰布置十分的好奇,不论住所的内外,他都要欣赏许久。

正当尼克松边走口中边赞叹时,一幅花花绿绿的贴画映入了他的眼帘,这是一张中美对立期间的宣传贴画,画中的内容是一个中国人举枪朝着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并标示着四个大字“打倒美帝”。

二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11)

尼克松听完便不再言语。

这一贴画是在中美交恶期间的产物,中美双方由于国际形势二十多年没有往来,双方呈现敌对状态,而大街小巷的居民出于对帝国主义的深恶痛绝,便在大街上贴满了各类的宣传画,基本内容都是“打倒美帝”、“打倒帝国主义”。

这些标语放到平时倒也没什么,可是当前形势中美两国有关系缓和的迹象,这个节点上,要是出了一点差错都会影响到两国之间的友好交流意愿。

二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12)

五、主席接待尼克松,三个字巧妙化解

事实上,毛主席也对尼克松的到来提前做好了一些准备。

由于毛主席晚年身体大不如前,行动也十分不便,加之一场风寒导致毛主席本就虚弱的身体雪上加霜,双腿肿胀到无法平躺。

为了能够正常接见尼克松,毛主席开始积极进行治疗与锻炼,以使得自己的身体能够达到最佳的状态。

二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13)

时间来到尼克松抵达北京的当天,在吃过午饭后,周总理告知尼克松,毛主席将要会见他,正在钓鱼台国宾馆准备休息的尼克松当即前往中南海。

由于毛主席晚年行动不便,他接见外宾都是在书房进行。

二人的会面注定是历史性的一刻,政治信仰两极的两位领袖抛下成见在这个小书房里见面了。

基辛格回忆起毛主席与尼克松第一次见面的样子:

尼克松进到房间,毛主席就从沙发上站起来……

他朝着尼克松伸出手,尼克松也朝他伸出手,中美高层的领导人物就这样紧紧地握手了,随后,尼克松将左手再搭了上去,毛主席也把左手搭上去握着,两个人都笑了,他们四只手搭了良久,远超过正常握手礼节的时间……

二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14)

接着,握手结束后,双方开始正常寒暄,毛主席第一句话便说道:“我说话不利索了。”

基辛格在一旁回应道:“我对您非常敬佩,我阅读过您学的书,我在哈佛当老师的时候就要求学生们学习您的著作。”

毛主席谦逊地答:“没什么好学的,只是一点读书笔记。”

谈话正式开始,尼克松很快表明了自己的来意,他感慨地说道:“美国希望与中国一同影响世界。”

毛主席听到这话,却是不以为然地摆摆手,指了指周总理说道:“这个问题你同周总理去谈,今天,我们只谈哲学。”

二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15)

随后毛主席便开始侃侃而谈了起来,尽管毛主席身体已然大不如前,但是他的思维跳跃却如同道道闪电一般,让尼克松大为震撼,坐在一旁的尼克松就如同一个听着老师谆谆教导的学生一般。

毛主席的语速不快,边说边打着手势,担心翻译无法准确传达,起初毛主席的动作略显迟缓。

可讲了一小会儿,谈到要点,毛主席便情绪高昂了起来,一会儿将手高高扬起,一会儿又悄然落下,他的情绪将在场的媒体记者、外宾全部都感染了,谈到后面,尼克松已然没有了一点紧张的情绪。

在交谈中,尼克松猛地想起了在国宾馆内看到的那幅“打倒美帝”的宣传画,他便向毛主席提起了这件事,尼克松刚说完,会谈的氛围瞬时变得有些许的紧张,这毕竟是中美双方多年来首次正式的会谈,而这件事颇带具敌意。

二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16)

不得不说毛主席的言语不但具备感染力而且富有智慧。

在听完尼克松所说之事后,毛主席只是微微一笑,接着说道:“放空炮。”

尼克松听完后有点疑惑地看向四周,周总理连忙补充道:“就像你们整天喊着消灭共产党一样,今天我们谁又真的打了呢,只闻其声,这就是放空炮。”

二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17)

听完之后,刚刚还十分严肃的尼克松顿时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会谈气氛顿时又无比轻松了起来,在场的外宾脸上纷纷浮现笑意,这么一个紧张的氛围就被毛主席的言语轻而易举地化解了。

会谈结束后的第二天,毛主席在书房聆听着周总理汇报工作,当听闻尼克松称“这一天中美两国改变了世界,认为这次的访问是无比成功”的时候,毛主席的苍白的脸上浮现出淡淡红晕浮现出止不住的笑意,他笑道:

“美国总想着改变世界,可是事实上是世界改变了美国。”

二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18)

六、联合公报的分歧

这一次的美方访华,最具戏剧性的是中美联合公报的签订,这一份公报象征着向世界宣告中美双方关系迈向正常化的态度。

二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19)

首先是美方认为,公报上的内容应当就写双方共同的看法与理念便已经足够,中美双方存在分歧的地方却是不应该写出来的。

而毛主席和周总理都认为,不但需要写出双方的共同观点,同时也需要写出双方存在的明确分歧。

这一观念自然让尼克松和基辛格十分不解,基辛格甚至有些生气地说道:“你们想要告诉世界,我们两个国家在吵架吗?”

随后,周总理严肃地回答道:“我们两国打过仗,敌对隔绝了二十多年,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和外交方面,我们有着自己的观点。”

二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20)

基辛格显然被周总理这一强硬的谈判方式所震惊了,代表美国人经历多次谈判的他,却第一次见到这一对手。

思虑良久之后,他眼前一亮说道:“公开的摆明分歧,正是让双方的盟国与朋友都能够放心,同时能够让世界知道公报是真诚的。”

最终中美双方的联合公报便以共同理念与分歧的形式呈现出来,事后,尼克松与基辛格感慨地谈论道:

“这就是中国人办事的奇妙之处,总是能够用独出心裁的方式解决我们的难题。”

二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21)

中美联合公报的签订最终确认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两国二十多年以来的外交坚冰终于被破除,为日后在1979年的中美正式建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次的访华,让尼克松被那位穿着中山装,脚踩圆口布鞋在沙发上幽默智慧的毛主席彻底折服,为日后的中美正式建交埋下了伏笔。

在毛主席离世以后,尼克松悲伤地写道:“无论人们对毛有什么样的看法,但是没有人可以否定他是一位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战士。”表达了他对伟人毛主席的无比尊敬与钦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