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潍坊#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自东晋开始,在民间流传了一千七百多年,可谓家喻户晓,流传深远。

有资料记载,这段故事里的主人公梁山伯.祝英台包括马文才,历史上确有其人。只是他们不在同一时代,祝英台是南北朝人,梁山伯是明代人,两人相隔千年。祝英台是个侠女,劫富济贫,曾三次去马家盗金银,最后中了马文才的埋伏,死于乱刀之下。百姓将其厚葬立碑,正面刻“祝英台女侠之墓”,年久,该石碑下沉于地下。

梁山伯是明朝时浙江宁波府一县官,清正廉明,中年丧妻无子嗣,死后入葬时刨出祝英台之墓碑,众人惋惜之余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有觉得为梁山伯再另选墓地下葬又似不妥,故而合葬,立碑。黑者为梁,红者为祝……从此敷衍出动人的传说。

在全国各地有八九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坟冢或者墓碑,河南,山东济宁等等。故事情节也是差不多的内容。不过在诸城市也有一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坟冢,留下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据说梁山伯诸城市相州镇梁山屯村,梁家早年生活富裕,梁山伯的父亲曾办过私塾,不幸积劳成疾,三十几岁就死了。从此以后梁山伯与母亲相依为命,日子也就逐渐败落下来。话说梁山伯以到十六岁,梁母不想耽误孩子的前程,省吃俭用攒些积蓄,把梁山伯送到村西私塾读书。因私塾先生曾是梁父生前好友,故而梁山伯在私塾也受到了先生的关照,成绩也非常好。现在这所私塾遗迹尚存。

祝英台是诸城市石桥子镇祝家楼村人,祝家是当时地主。祝家共分四支,祝英台在祝家大排行排行第九,小名就叫九儿。祝员外没有儿子只有女儿,祝英台不甘心自己因为女儿身,不能学习文化知识,哀求父亲让自己女扮男装去读书,祝员外禁不住女儿的苦苦哀求也就应允了她的要求。这才有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在私塾的相遇。三年的相知相伴,让两个年轻人暗生情愫,特别是知道祝英台是女儿身时,更是对祝英台爱慕相加。转眼三年过去,学业有成,祝英台回家,梁山伯想送,也就有了戏曲中的桥段“十八里相送”。

祝英台回到家,才知道她老爹已经把她许配给了马文山。马文山是安丘市官庄镇马家庄子村人,也是当地的富裕人家。梁山伯听说祝英台以许配人家,便上祝家去提亲,结果被祝家人赶了出来。梁山伯回到家后,相思成疾,汤水不进,一病不起。梁山伯病入膏肓时嘱咐母亲:“他死后不要到处埋葬,就把他埋在里丈河北岸”。因为他知道祝英台出嫁时必经此地,死后也可以再见英台一面。

祝英台听到梁山伯以殉情而亡,终日以泪洗面,三日不食,并在嫁妆一事上百般纠缠,以拖延婚期。直至出嫁上轿时又提出必须在里丈河北岸落轿,祭拜梁山伯亡灵。话说祝英台出嫁那天,风和日丽,花轿刚到坟冢西道,突然狂风四起。祝英台下轿祭拜,眼望着梁山伯石碑,悲痛欲绝,撞碑而亡。此时坟墓裂开,英台钻入坟冢。这才上演出裂冢化蝶那一场戏来。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传说吗(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1)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传说吗(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2)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传说吗(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3)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传说吗(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