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卦第一(乾下乾上),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周易六十四卦乾?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周易六十四卦乾(易经六十四卦诠释乾卦第一)

周易六十四卦乾

乾卦第一(乾下乾上)

【原文】

乾① 元亨,利贞②。

【词解】

①乾:卦名。 乾(音qián),本义为草木刚出土时强盛健壮之意。《说文·乙部》:“乾,上出也。”徐灏注笺:“乾之本义,谓草木出土乾乾然强健也。”乾卦为《周易》六十四卦之首,由上、下两个八经卦之乾卦组成,所以谓之“乾下乾上”。乾卦六爻皆为阳爻,故为纯阳之体,其性刚健,所以《周易本义》称为“阳之纯而健之至也”。乾卦具有阳气创始、刚健、运行变化不息的本质和特性,所以乾卦象征的基本物象为“天”,即《周易·说卦》曰:“乾,天也”,“乾为天”。然而,此卦既象征“天”何不命名“天”而名曰“乾”?这是因为“天”是天体之名,而“乾”是天体之用,所以《周易正义》解释说:“‘天’者定体之名,‘乾’者体用之称。故<说卦>云‘乾,健也。’言天之体,以健为用。”

②元亨,利贞:卦辞,相传为文王所系,用以判断此卦吉凶的断语,也是对本卦的总体解释。“元”有两种含义,一是“始”,即元始、创始;二是“大”,即广大、深大。“利”也有两种含义,一是“和”,即和谐、祥和;二是“宜”,即适合、适宜。“贞”即“正”,即正固、守正。《周易本义》:“元,大也。亨,通也。利,宜也。贞,正而固也。”《周易正义》引《子夏传》云:“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古人常将“元、亨、利、贞”此四者称之为乾卦所具有的“四德”。《周易正义》曰:“‘元、亨、利、贞’者,是乾之四德也。”按:对此四者的理解,需明确以下两点:一、对乾卦“四德”的解释,旧注说法不一,如朱熹《周易本义》将此四者称之为“乾”卦的占断之辞,而尚秉和《周易尚氏学》根据《太玄经》之说将此“四德”配以春夏秋冬四季,但仍以《子夏传》的“四德”之说较为通行,故《周易正义》、《周易集解》均取其说。又,《彖传》、《文言》发挥其义较为详尽,可参阅。二、除乾卦以外,另有《坤》《屯》《临》《随》《无妄》《革》六卦的卦辞中也含有“元亨利贞”四字,有所不同的是这些卦的卦辞中除了这四字外,还兼有其它文辞,因此其含义也与《乾》卦之“四德”有所区别。

【注释】

天地是自然界所有万事万物创始、生长和发育的原动力,是先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所以《系辞》说:“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周易》用乾卦象征“天”,以坤卦象征“地”,然后用乾、坤二卦之相交变化生出其余六十二卦,共计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用以象征和说明天地是阴阳之道,万物之根本。因此,在《周易》六十四卦的次序中将乾、坤两卦作为排列次序之门户。《系辞·上》曰:“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周易程氏传》:“乾、坤,天地之道,阴阳之本,故为上篇之首。”然,在乾、坤两卦中,乾为阳,性刚健,主动;坤为阴,性柔顺,主静。因此,乾阳在构成宇宙阴阳二元中具有创始、主动的活力,占有相对的主导作用,因此乾卦又列为《周易》六十四卦排列次序之首。

乾卦的元、亨、利、贞四者代表了天的功能和法则,因此,古人常将此四者称之为乾卦所具有的“四德”。乾为天,象父。坤为地,象母。乾与坤相交,阴阳相济,始生出天下万事万物,故“乾”有创始、始生之意,即“元”也。乾卦与坤卦相交,阳爻长至三而成泰卦(乾下坤上),有阴阳上、下交通之象,故“乾”具有亨通之意,即“亨”也。《序卦传》曰“泰,通也。”坤来入乾,以成百物,利和天下,故“乾”有祥和、适宜之意,即“利”也。爻当位曰“正”,乾卦二、四、上皆失位,变之而正,即成既济卦(离下坎上),上、下皆正,故“乾”有正固、守正之意,即“贞”义。

【语译】

乾卦:元始、亨通、和谐、贞正。

【原文】

初九①潜龙勿用②。

【词解】

①初九:称为“爻题”。“初”是爻的序号,《易经》每卦的六个爻从下至上分别用“初、二、三、四、五、上”的序号来表示各爻的顺序。“九”与“六”两个数字表示各爻的阴阳属性,即用“九”表示阳爻,用“六”表示阴爻。本爻是乾卦的第一爻,是初爻、阳爻,所以用“初九”表示本爻的序号。《周易本义》:“初九者,卦下阳爻之名。凡画卦者,自下而上,故以下爻为初。阳数,九为老,七为少,老变而少不变,故谓阳爻为九。”按:对于为什么用“九”表示阳爻、用“六”表示阴爻,历来注家有不同的说法,其中主要的说法有以下三种:一、取老阴、老阳之数。用成数六、七、八、九分别代表老阴、少阳、少阴、老阳,因为顺数“九”为阳之极,为老阳,逆数“六”为阴之极,为老阴(《说卦传》曰:“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易》占法为老变而少不变,故用“九”表示阳爻,用“六”表示阴爻(见《周易本义》);二、取“参天两地”之说。《说卦传》说:“参天两地而倚数”。在生数中,一、三、五为阳数(天数),二、四为阴数(地数),阳数之和为“九”,阴数之和为“六”,故用“九”表示阳爻,用“六”表示阴爻(见《周易集注》);三、取笔画数。乾体三画,坤体有六画,阳的兼阴,其数之和为九,阴不得兼阳,故其数为六,所以用“九”表示阳爻,用“六”表示阴爻(见《周易正义》)。以上三种说法中以第一种说法较为多见,但三种说法均有一定的道理,故均提出仅供参考。

②潜龙勿用:为乾卦初爻的爻辞,其中“潜龙”二字为本爻象,“勿用”二字是占断用语。《周易》爻辞相传由周文王(有说为周公)所作,用以占断一爻的吉凶。“潜龙”指潜伏着的龙。潜,潜伏、潜藏。龙,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三栖动物,能潜、能行、能飞,变化莫测;“勿用”指暂不宜施展才干(或发挥作用)。勿,不用、不要。用,指才干、作用。《周易本义》:“‘潜’,藏也。‘龙’,阳物也。初阳在下,未可施用,故其象为‘潜龙’,其占曰‘勿用’。”《周易尚氏学》:“阳息初复,一阳伏群阴之下,故曰‘潜’。物莫神于龙,故借龙以喻阳气。复子时当冬至,一阳初生,伏藏地下,故曰‘勿用’。”

【注释】

“龙”是古代最崇敬的一种神秘动物,它既能潜在深渊,也能在陆地上行走,还能飞跃天空,具有变幻莫测、隐现无常的特点,犹如乾道阳气的不断变化。所以乾卦六爻分别用“龙”来象征阳气在六个不同时段的消息变化以及人事的进退情况。《周易集解》引沈驎士曰:“天地之气有升降,君子之道有行藏,龙之为物,能飞能潜,故借龙比君子之德也。”初爻位于六爻的最下位,也是“三才”中“地位”的最下位,于地之下,所以用潜藏的“潜”以表示时、位概念。《周易》之乾卦由坤卦变来,初九是乾卦与坤卦相交后坤生出的第一个阳爻(即复卦),此时天之阳气始于建子之月,一阳初生,阳息初复,尚潜伏在地下,所以也用“潜”表示阳气发展变化的初级阶段;“勿用”二字是喻示君子在此时勿急于施用(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或有所作为),宜韬光养晦,养精蓄锐,以期待“飞龙在天”的时机到来。《周易本义》:“‘潜’,藏也。‘龙’,阳物也。初阳在下,未可施用,故其象为‘潜龙’,其占曰‘勿用’。”《周易尚氏学》:“阳息初复,一阳伏群阴之下,故曰‘潜’。物莫神于龙,故借龙以喻阳气。复子时当冬至,一阳初生,伏藏地下,故曰‘勿用’。”

【语译】

初九,潜藏在地下的龙,暂不宜有所作为。

【原文】

九二 见龙在田①,利见大人②。

【词解】

①见龙在田:见(音xiàn),同“现”,出现。下句“利见”之“见”同。田,即地上。《周易集解》引郑玄曰:“二于三才为地道,地上即田,故称田也。”

②利见大人:这里的“大人”应当包括以下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德高之人,如《论衡·谴告》:“天人同道,大人与天合德。”第二种是指地位显赫尊贵或是做官的人,如《吕氏春秋·劝学》:“王公大人弗敢骄也。”所以《周易折中》引蔡氏清曰:“凡‘大人’皆是德位兼全之称。”“利见大人”除了见于乾卦的九二、九五两个爻辞中,其余讼卦、蹇卦、萃卦、巽卦四个卦在卦辞中也提到了“利见大人”四个字(升卦为“用见大人”)。对于“利见大人”的理解,各注家说法不一,主要观点有以下四种:第一、指九二爻而言。如《周易正义》曰:“言龙见在田之时,犹似圣人久潜稍出,虽非君位而有君德,故天下众庶利见九二之‘大人’。”第二、指九五爻而言。如朱高正《六十四卦通解》曰:“九二阳刚中正与九五同德相应,喻九二君子此时利见九五大人,以行其道。”第三、指九二、九五爻而言。如《周易集注》曰:“以三画卦而言,二于三才为人道,大人之象也,故称大人,所以应爻九五亦曰大人。二五得称大人者,皆以三画卦言也。利见大人者,利见九五之君以行其道也。”第四、既非二爻,也非五爻。指占断而言,不定指某爻,即在占断此爻时表示占者宜在此时遇见“大人”。如高亨《周易古经注》曰:“大人者,有官位者之称也…龙在田终将乘云腾升。筮遇此爻,一见大人,即将显达,故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周易尚氏学》:“利见者,言大人宜于此时出见也。郑康成谓利见九五之大人,非,五无应也。”以上说法,我们认为都有一定的道理,只是每一种说法都欠完善、清晰,使人更加不明白了。其实,从爻象来说,“利见大人”无论是见于乾卦的九二、九五爻辞还是见于其它卦的卦辞,都是指“九二”与“九五”两个爻而言,是指卦象或爻在变化中阳爻居二位或者居五位(当位)时所使用的爻辞或卦辞。阳爻为大,阴爻为小。以三画卦而言,二、五爻皆居“三才”中人位,所以称阳爻居二、五位为“大人”。“利见大人”为占语,是占者所得到的预测结果,意思是无论占到此爻或者此卦,则预示占卜者在这个时候若遇见有一定地位或权势的人将会对自己的发展和升进有所裨益。

【注释】

乾卦之九二爻为六爻卦“三才”中“地位”之上,田在地之表面,故称“田”。九二爻变为离卦,离为明为见,因龙忽隐忽现,此时出潜离隐,龙现身在陆地上,因此称为“见龙在田”。从阴阳消息变化而言,由坤变乾中,阳气由初爻向上升到了二位,坤卦变为临卦(),此为十二月。丑月阳气来临之时,此时阳气渐增,头角初露,圣人也将显露,所以“大人”也初将显现。乾卦的第二爻虽不当位(阳爻处阴位),但居下卦之中而“得中”。占得此爻虽非君位,然其德已著,并上与九五之君爻同德相应。在三爻卦中,九二爻处于下卦之“人位”,阳爻为大,阴爻为小,所以称九二为“大人”。“利见大人”作为占断用辞,意思是占断之人在占到这个爻的时候表示占者在这个时候宜于遇见德高望重和有一定权势地位的人(即对占者上进十分有利的人),而不是利见九二爻或九五爻之“大人”。《周易正义》王注:“出潜离隐,故曰‘见龙’;处于地上,故曰‘在田’。”《周易集解》引郑玄曰:“二于三才为地道,地上即田,故称‘田’也。”引干宝曰:“阳在九二,十二月之时,自临来也。二为地上,田在地之表而有人功者也。阳气将施,圣人将显。”

【语译】

九二,龙出现在田野间,有利于出现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