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天,20天,30天,40天,45天……这些不断增加的数字是国网青海超高压公司电力运维人员坚守变电站的时间,值守记录正在接近47天。

4月15日,“90后”党员陈姣与同事到750千伏鱼卡开关站接班,计划15天一轮值。因突发疫情,为减少人员交叉感染,他们选择继续奋战在岗位一线。检查设备、记录油位、气压,这些日常巡视工作此刻变得更加重要。

扎根基层电力守护人(后夫妻并肩坚守保供电一线)(1)

国网青海超高压公司运维人员陈娇在核对设备后台信息。(马飞 摄)

5月9日,陈姣接到任务,要前往330千伏绿梁山变电站开展站内电缆火灾隐患专项排查。

电缆沟入地使得变电站变得更加美观,但也增加了运维工作的难度。电缆所处沟道空间狭窄,故障排除和抢修非常困难。“特殊时期,排除隐患千万不能掉链子。”作为此次工作负责人的陈姣心里这样想着。

变电站电缆沟又矮又窄,十分拥挤,每个人钻进电缆沟都要弯腰前行,陈姣也不例外。她手拿着测温仪,对沟道内的电缆进行红外测温,同事席娟等3人认真查看着电缆是否有搭接情况,仔细检查着电缆防火涂料。4个人头戴的安全帽不时磕碰到电缆、沟道水泥顶板上,时不时发出清脆的响声。

待室外4个电缆沟排查完毕,陈姣顾不上处理满身的尘土,又与同事钻进110千伏保护室内电缆沟内,继续排查。

当她们弯腰“穿越”一段段电缆,发现电缆沟存在两块大玻璃碎片,陈姣与席娟立刻爬到电缆沟外面,与沟内人员小心翼翼地把玻璃清理出了电缆沟,期间陈姣总是细心地在提醒大家要小心划伤手指。处理完玻璃碎片后,大家都成了一个个“小花猫”,相互一看不禁哈哈大笑起来,疲惫感似乎消失在了笑声中。

在变电站值守期间,陈姣充分发挥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站内隐患设备、重要线路开展特巡,对站内发热缺陷设备进行跟踪测温、巡视检查,为保电工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你去外面一定带好口罩,注意安全。”“你多注意休息,不要太累。”……每当夜阑人静、一天工作结束后,陈姣总会拿起电话打给已40多天未见的丈夫朱国超。

朱国超是国网青海超高压公司格尔木运维分部变电二次技术专责,也是一名“90后”党员。从5月5日起,他就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他辗转变电站二次专业深度隐患排查问题复查、5条110千伏线路稳控装置接入现场安全监督验收、断路器保护装置液晶黑屏缺陷处理等现场,全力保障着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5月29日,走进羚羊330千伏变电站设备区,这里的一切都显得十分安静,设备和导线发出有节奏的电流声。站内运维人员王凯贵通过测温仪,仔细对变电站主变压器、隔离开关、每个相线夹、绝缘子桩头等设备进行巡查,确保疫情期间电网设备安全。

扎根基层电力守护人(后夫妻并肩坚守保供电一线)(2)

国网青海超高压公司运维人员王凯贵正在开展设备测温工作。(张金旭 摄)

彼时,在330千伏格尔木变电站里,他的妻子界敏利也一样在忙碌着。她认真排查着设备每一个气室压力,不停地在巡视卡上认真记录着。

“运行人员工作都小但责任大,不能有丝毫松懈。”这是王凯贵对妻子界敏利常说的一句话。自4月15日起,王凯贵与界敏利便分别在羚羊开关站、格尔木变电站值守,期间两人从未见过面。对于他们夫妻俩而言,这是自去年结婚以来上班分开时间最长的一次。工作期间他们只能电话、微信联系,互相传递着彼此的关心。

“今天你们站忙不忙?”

“还可以,巡视都正常。”

“我们也是,设备运行平稳。”

“等下班带你吃好吃的。”

“好的啊。”

有一种浪漫,叫夫妻同心,有一种责任,叫携手坚守。正是有这样一段段温暖有爱的“情话”,彼此鼓励、并肩坚守。他们默默守护着电网安全,绽放着保电人平凡而耀眼的光芒。(董庆芳 赵旻珺)

编辑 | 李颜

审核 | 牟思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