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流传的三百个鬼故事(耳食录鬼故事两则)(1)

青州贾

有两个商人丙和丁,关系非常好,都是青州人。两人约好了到长沙合伙做生意,定下来哪一天动身,在哪里碰面。

民间流传的三百个鬼故事(耳食录鬼故事两则)(2)

到了约定的日子,丙到了,而丁没有来。一直等了十天不见人影,丙认定丁爽约了,心里免不了嘀咕几句,于是一个人去了长沙。

三年后,丁来了。而此时丙已经赚得盆满钵满,准备回家了。丙对丁说:“你来得这么晚啊,我要回去了。”丁对自己迟到一个劲道歉,却不说为什么来晚了。

丁对丙说:“你回青州,那我也回去。”丙问为什么,丁说:“我担心旅途遥远,你一个人远行会不安全,所以愿意陪你一道,算作我来晚了赎罪。”

民间流传的三百个鬼故事(耳食录鬼故事两则)(3)

丙推辞道:“你不用这样。你千里而来,总要做点什么。如今啥都没做就回去,说是为了我,其实就是我拖累了你。”

丁坚持要同行,丙最后只好同意。虽然很感动,但也有些疑惑。心想有事耽误了,迟到了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无故就马上回家不合情理。就算朋友之情深厚,对爽约一事很愧疚,也不至于到这个地步,其中必然有什么古怪。

民间流传的三百个鬼故事(耳食录鬼故事两则)(4)

而丁在路上,或者住下来的时候,表现得比以往更重感情了;又时不时感叹人生聚散、朋友离别的苦痛,让人心中凄然。

到了青州,丁家离丙家有将近一百里地,丁邀丙三天后到他家,到时会接待他。接着拉着丙的手,大放悲声,痛哭告别。丙受到感染,也潸然泪下,但对丁哭成这样还是有点莫名其妙。

过了三天,丙前往拜访,丁的妻子出来相见,抹着眼泪说:“我丈夫去世已经快四年了。他死的时候,正是您去南方之前,所以来不及通知您。他弥留之际,嘴里还一直念念叨叨,说跟您失约了。昨晚梦到他回家,说您明天会过来,要准备好酒菜招待。家里人都说您还在远方,不相信,没想到您真的来了。”

民间流传的三百个鬼故事(耳食录鬼故事两则)(5)

丙听了这话,大哭,让丁的儿子领他到墓地,手持酒杯祭告说:“老朋友啊老朋友,一直以为你是爽约,哪里知道您已经命赴黄泉。而您不远千里,找到我又与我同行,老朋友对我实在是太好了!人已经没了,情义还在,千古罕见啊。今天摆酒老朋友的阴宅,能让我这个旧人再看看您吗?”说罢大哭不止,丁的儿子也跟着哭。行人路过看见,也无不落泪。

忽然一阵阴风刮过,刺骨冰凉,树叶纷飞,只见丁在尘雾之中,挥泪向丙拱手,转眼消失不见。

非非子(作者)说:当年延陵季子把宝剑挂在徐君的墓上,说:“我的心已经许给你了,你怎么能以死来让我失信啊!”君子说:“延陵季子守信,已经到达极致了。”然而人对鬼守信,不同于鬼对人守信。丁对丙的守信,死后三年才完成,不能说不守信!

季札挂剑是一个历史典故:据说延陵季子将要出访晋国,先去拜访了徐国国君。对方观赏他的宝剑,脸色透露出想要宝剑的意思。季子因为要出使,就没有当场献出宝剑,但心里已经答应了。季子在晋国,总念着这事,可是徐君却已经死了。于是,季子解下宝剑送给继位的徐国国君。新国君说先君没有留下遗命,不敢接受。于是,季子把宝剑挂在了徐国国君坟墓边的树上就离开了。

民间流传的三百个鬼故事(耳食录鬼故事两则)(6)

云阳鬼

云阳的东面有丛林,当地人传说那一带有很多鬼魅。而且鬼魅往往大白天就抓人打人。

民间流传的三百个鬼故事(耳食录鬼故事两则)(7)

有一个壮汉路过那里,心里十分害怕。忽然看到一个少年跑着过来追他,壮汉吓得连声惊叫:“鬼!鬼……”

于是他快步跑起来,被藤蔓绊倒在地,差点伤了脚。少年追上来,将他搀扶起来,对他说:“不用怕。”

话没说完,壮汉挥拳向少年打去,少年驻足,大声呼喊道:“鬼……鬼……”于是伸开双臂与壮汉搏斗。

两人正在争斗间,一个人装束齐整,昂首阔步走了过来。询问两人为何搏斗,两人都指着对方说:“鬼!鬼!”

民间流传的三百个鬼故事(耳食录鬼故事两则)(8)

来人笑道:“骗人!这世上哪来的鬼啊!”劝说半天,两人这才松手,互通姓名之后,才知道是自己以前知道姓名但却没有见过面的人,于是相视一笑,还说:“现在三人同行,不用怕了。”

走了没几步,来人在后面大笑道:“你们两位真是好胆量,我这么丑,你们居然都不怕!”

两人回头一看,只见来人身高一丈多,面庞超大,半边黑半边白。两人齐声呼叫:“鬼!鬼……”吓晕倒地,鬼也转眼不见了。

非非子说:厉害啊,鬼真的很难识别!当两人心惊胆战的时候,看对方,只觉得衣服、手脚、面容,处处都像是鬼,但其实并不是鬼。为他们居间调停而解决难题的才是真鬼,但是反去亲近他求助于他。天啊,识别鬼好难啊!

假如鬼不是乘两人争斗时出现,而是两个人独自行走时出来,那么一顿凶狠的拳脚,鬼是躲不掉的。这个鬼非常老练绝对不会在那时候出现。哎呀呀!鬼也很狡猾呀!

我是笑古奇今,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别忘了关注和点赞哦,会有更多精彩内容,源源不断推送给你。

民间流传的三百个鬼故事(耳食录鬼故事两则)(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