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世界自古分属东西方。虽然人类文明是互相交流演进、不断发展变化的,并没有一条泾渭分明的分界线,但是东西方的差异确实存在,直到今日,还时常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究竟有没有一条能够大体勾勒出东西方文明的、模糊的分界线呢?
需要指出的是,中华文明自古以来还真没有东西方文明的概念,春秋战国那个时候,人们常说西方的秦国、东方的齐国,那是一个具体方位而已,在华夏人看来,自己位于天下之中,四方皆为蛮夷,也就不存在两个平起平坐的东方与西方。这个概念的起源,还得从西方说起。
古典西方起源于地中海世界,那个时候欧洲人基本上不知道中国的情况,他们口中的东方并不包括中国。在环地中海地区,分布着一系列沿海的城邦国家,当时地中海世界的人们与华夏文明将世界看成是天圆地方的海中陆地不同,他们认为世界是陆地环绕着大海,抛开北部的蛮荒之地与南方的沙漠,人们在地中海上交流、贸易和战争,他们没有天下概念,只有一个“已知世界”的概念。
地中海。
诸如当时的中国,被称为“赛里斯”,那基本上是一个传说中的地名。属于未知世界。而已知世界中,地中海处于主体位置。于是,位于地中海中央的西西里岛便成为已知世界的中心,西西里以西,为已知世界的西方,以东为已知世界的东方。
这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文明起源于地中海东岸,后来,地中海西部的拉丁人后来居上,超过了古希腊文明和腓尼基文明,于是在罗马帝国时期,“西方”代指拉丁语地区,“东方”代指希腊语以及发生过希腊化的中近东地区,这个划分一直影响到现在。
在罗马帝国,经常出现两位皇帝共治的局面。实际上这种划分有基于拉丁语地区和希腊语地区的区别因素。
罗马帝国:西方最为强盛的帝国。
在罗马帝国分裂之后,西方就是西罗马帝国,东方就是东罗马帝国和萨珊波斯帝国,也就是说在这种语境之下,中国根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罗马帝国的分裂。
基于此,后来的西方代指天主教地区,东方代指东正教地区。新教在天主教地区进行宗教改革,于是新教改革是西方内部改革,而东正教受伊斯兰教影响发生了圣像破坏运动,于是东正教地区和伊斯兰教地区一同算作东方。
1566年8月11日,欧洲历史上著名的破坏圣像运动
但是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一方面,随着大航海运动和殖民美洲,西方的范围扩大到了大西洋彼岸,而东方的概念却越发混乱。
欧洲人在与东方打交道的时候,依照距离自己的位置远近,将自己概念下的东方分为近东、中东和远东三个地区,三者范围广大,各自文化差异极大,造成了“东方”的概念混乱。
近东、中东、远东的大体范围。
近东,指原先的地中海东岸地区,包括东正教为主的巴尔干半岛、阿拉伯人为主的黎凡特、埃及和已经伊斯兰化的小亚细亚,再加上高加索地区。
中东,注意这个中东的概念与现在的不同,该中东特指从波斯湾到中亚的大伊朗地区,主要是伊朗人的文化影响范围。
远东则主要指印度和中国,以及东南亚。
这个概念可以说是非常失败,因为这造成国际地区称呼的极大混乱,近东和中东界限不清晰,而且忽略了同为阿拉伯人的北非马格里布地区,马格里布原先属于西罗马,但如今被一句“东方”或者“中东”地区带过,阿拉伯半岛则处于东地中海与波斯湾之间,无法分清是中东还是近东,另一个东方的组成部分,东欧,有时被直接忽略,有时则被纳入近东。在远东则将文化差异极大的印度和中国放在一起。
这样一来,从大西洋沿岸的马格里布开始,身穿古罗马长袍的阿尔及利亚妇女和东北亚穿和服的日本人被一股脑放在一个“东方文明”的概念之中,这在世界文明史上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也难怪有人说东方实际上是欧洲人自己臆想出来的概念,世界上从来不存在一个统一的、与欧洲相对的“东方”,这个概念只是欧洲人划定自我与他者的一个标签。
但东方无疑是存在的,有人试图用“大河流域文明”这一概念来解读东方,在这一语境下,西方是海洋性的、民主的、先进的,东方则是大河性的、陆地性的,专制并落后的。
但是第一,这样的解读过于西方中心论,第二,在这一解读之下,无法解释为什么腓尼基人和阿拉伯人也同样具有强烈的海洋性,腓尼基人也属于东方,为什么没有大河文明?
国内则一直有一种声音,这种方法以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为代表,指出从东西方文明演进历史看,历史上东西洋的分界线,是亚洲中央的葱岭,而不是欧亚两洲的分界线。
葱岭
说到东西洋,这个概念是元朝传下来的,蒙古人把苏门答腊以西的海域称为“西洋”,以东称为“东洋”。从亚洲中央的帕米尔高原开始,穿过喜马拉雅山,一直来到恒河三角洲入海,在苏门答腊以西形成分界线,以西全部为白种人地区,以东为黄种人地区,正好平分欧亚大陆。
也许中国古代这种划分方式更具合理性,因为帕米尔以西的白种人确实与欧洲人有更大的历史互动性,当然印度或可算作东方。
但是后来白人殖民了美洲,西方的范围大幅扩展,这样的划分方式对于国人而言,未免不公平。
欧美属于西方,这毫无疑问。但是其他人都显得尴尬。让我们来梳理一下,按照不同方式的划分,会有哪些人感到不乐意。
第一种,欧美属于西方,俄罗斯和阿拉伯伊朗印度中国都属于东方,但是人们很快就会发现,把上述国家放在一起哪跟哪都不对,除了西方人,大家都不乐意。
第二种,欧美俄属于西方,亚非属于东方。但是仍然会发现,阿拉伯伊朗印度与中国日本放在一起不合适。
第三种,欧美与环地中海的阿拉伯人放在一起,俄罗斯和亚洲其他国家放在一起,俄罗斯恐怕不会乐意。
第四种,欧美俄阿放在一起,其他亚洲国家一起。在忽略亚伯拉罕宗教内部矛盾的情况下,西方或许可以,但是帕米尔高原以东和以西,仍然觉得哪儿不对。
根据比较类比学,在欧美人眼中,大一统的中华文明和同属大河流域的印度、两河流域、埃及,以及被蒙古人统治影响几百年的俄罗斯同属一个东方,同样,在中国人眼里,欧美人与俄国人、中东人甚至印度人同属白色人种,宗教上除了印度,都是亚伯拉罕一神教,起源于一个黎凡特地区,这样白色人种的亚伯兰罕文明同属西方,中国古代所称的西方,其实就是地中海东岸,也就是近东地区。
本文不好妄下结论,但有一种方式很有意思。那就是伊朗高原是东西方文明的分界线。
伊朗高原,属于东方,以西属于西方。
伊朗高原是阿拉伯板块撞击欧亚大陆板块挤出来的。
为什么这样分?因为伊朗高原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统一帝国——波斯帝国,在宗教上属于拜火教,属于印度——雅利安系宗教,而不是闪米特亚伯拉罕宗教,即使是什叶派,底子也是祆教。
波斯帝国当年也是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大帝国,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而以东的地中海东岸,不管是已知世界的东方也好,西方也罢,甚至欧亚非这种概念,都是地中海白人圈里自己搞出来的。所以西欧是西方1.0版本,俄罗斯自认是2.0版本,奥斯曼帝国自认是3.0版本,到了波斯萨法维王朝,人家只会自称东方雄狮。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划分,在这个界线以西,“西方”是一种表示先进的词汇,别看俄罗斯人与西方矛盾厉害,不要忘了自彼得大帝以来俄国的梦想,那就是寻找出海口,融入西方。也不要看阿拉伯人和欧洲人在历史上的矛盾,他们和波斯人的仇要比欧洲人大得多。甚至欧美和俄国的矛盾要大于和近东人的矛盾,二者经常联合对付俄国,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比如克里米亚战争,英法联军和奥斯曼人联合对付沙俄,以致沙皇战败自杀。包括波黑内战,穆克联邦联合对付塞族人就是一个欧洲文明与穆斯林联合对付斯拉夫人的典型例子。
波黑内战,是二战以后白人中最可怕的流血战争,也是最可怕的民族仇杀。
而在这个界线以东,东方是个光荣的词汇。毕竟阿拉伯人可不会自称东方雄狮,印度人以东方代表智慧,中华民族就更不用说了。
毕竟,俄罗斯人和阿拉伯人,包括土耳其,他们与西方矛盾尖锐,但是本质上,他们把西方看作是先进的,想要融入或者至少结盟,但是从伊朗高原开始,越往东,“西方”这个词就越带有骂人的意味。从伊朗高原开始,以东的国家基本不可能真正融入西方,包括至今也没有被白人信任的日本。
或许奥斯曼帝国时期这个现象更明显,奥斯曼帝国固然带有东方性,但整体是按照西方条约体系的逻辑来行事的,并不被以东的国家接纳。
这样的一个视角,其实可以为大航海时代以来的东西方势力消长作一个大体平衡的分类,最好不要欧美人说谁是东方,我们就跟着说,毕竟诸如奥斯曼土耳其这样的国家,东方是接纳不了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