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都是会下笨功夫(肯下笨功夫的人)(1)

作者:山奈(富书专栏作者)

作家刘震云曾说:“我觉着笨人做事,能做得更长远。知道自己笨的人,反而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

大巧反成大拙,大愚才是大智。

有多少人精于算计,总想着走捷径,却发现世间没有捷径可走;那些肯下“笨”功夫的人,反而被命运眷顾,能成就大事。

生活中,笨人凭着“愚人”精神,在一条路上摸索到天黑,更能行稳致远。

聪明人都是会下笨功夫(肯下笨功夫的人)(2)

聪明人都是会下笨功夫(肯下笨功夫的人)(3)

愚笨的人,会守住一个方向

稻盛和夫说过:“成功没有捷径,唯有愚拙地坚持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生活中,总有一些 “笨”人,他们用着最笨的方法,走着最坚毅的路线。

国际乒联在7月份更新了本年度第28周世界排名,陈梦依然排名第一,而这也是她累计41个月登顶世界第一!

谁也不知道,在成名前陈梦是一个连闪光点都没有的女孩。

虽然陈梦出身于乒乓世家,但她的这条路走得太过艰辛。

2007年陈梦加入国家队,但十年的时间她始终没有取得过大赛单打冠军。

与同期选手孙颖莎相比,陈梦的成绩一度垫底,甚至被球迷遗忘在角落里。

还记得2019年的那场世乒赛,陈梦以0:11的比分输给了刘诗雯,这让她的运动生涯再度受创。

可陈梦不服输,她坚信那颗小小的球,就是她的整个人生。

一年中将近320天,陈梦都在训练,每天第一个去训练馆,最后一个离开,别人练七个小时,她要加倍练习。

为练好一个动作,她每天重复练习几百次;集训期间,陈梦手心长满了厚厚的老茧,令人触目心惊,但这些都是她艰苦训练的见证。

岁月的沉淀让她更沉稳,枯燥的训练让陈梦实现了她埋藏已久的梦!她终于在两年后获得了人生第一个奥运冠军。

我们看到的是她人前的成绩斐然,却不知道她是吃了多少苦,才换来如今的厚积薄发。

聪明人都是会下笨功夫(肯下笨功夫的人)(4)

执着之人,不是真正的愚笨,而是在苦难中方能作乐,在坚韧中不断成长的人。

海清主演的《隐入尘烟》入围了柏林电影节,这部电影被赞为“年度华语最佳”电影。

而海清的演技也被称为“整容式演技”,百分百还原角色。

为了演好体弱多病的西北农村妇女曹贵英,海清提前10个月进入剧组,住在位于甘肃农村的男主角武仁林的家里熟悉环境。

花墙子村位置偏僻,天气又冷又干,没有暖气,刚到时,海清就着凉发了高烧。

由于没有退烧药,她强撑了几天,身体才逐渐好转。

但是她没有打退堂鼓,反而在村里住下,观察村民的生活习惯,学习当地方言。

剧中的贵英身患风湿,走路的时候腿不太会打弯,像棍子一样。

于是,海清便跟村里一个佝偻的老太太学习走路,一学就是十个月。

电影放映后,大家称赞海清成了真正的“贵英”,但她自己也患上了脊柱侧弯,至今还未痊愈。

聪明人都是会下笨功夫(肯下笨功夫的人)(5)

海清的方法看着钻牛角尖,让人无法理解,但最终脚踏实地,收获了掌声与荣誉。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学者只从下学里用功,自然上达去。”

要想向上生长,必先向下扎根,脚踏实地才能知行合一。

肯下“笨”功夫的人,才是真正聪明的人。

聪明人都是会下笨功夫(肯下笨功夫的人)(6)

看似聪明的人,走不长远

《奇葩说》中陈铭说过一句话:“只要人生中有捷径,捷径很快就成了唯一的路。”

聪明人总想在最短时间内到达最远的目标,结果却发现自己从未踏上过正途,只能在原地打转。

《成长教育》这部电影中,女主珍妮是一个16岁的高中少女。

在一个雨天,她邂逅了成熟男人大卫,并迅速确立了恋爱关系。

大卫经常带她到高档的酒吧、演唱会、高档餐馆,慢慢地,她迷恋上这种灯红酒绿的生活。

当珍妮17岁生日来临时,大卫跟珍妮发生了关系,两人的感情变得更加亲密,随后大卫还向珍妮求婚。

征得父母的赞同后,加上大卫的一枚钻戒,珍妮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想法,毅然决然辍学嫁人。

但真相并非想象中美好,珍妮很快就发现了大卫已婚的事实,而且还与多名女性保持暧昧关系。

珍妮如梦初醒,她贪图的安逸,最终害了自己。

影片的结尾,珍妮去寻求老师的帮助,重新回到学校学习,努力考上了牛津大学。

聪明人都是会下笨功夫(肯下笨功夫的人)(7)

人生没有捷径,你该走的路,一步都不能少。

最近大火的韩剧《安娜》,仅播两集,豆瓣评分就飙至8.4分。

主人公由美,在看到富家千金贤珠光鲜亮丽的生活,心生羡慕。

在谎言的包装下,由美盗取贤珠的简历和毕业证,由高中毕业变成了耶鲁研究生毕业,更斩获了一位暴发户的老公。

假的身份,让由美陷入了巨大的风波当中,为了圆谎,她不惜将自己的丈夫活活烧死,最终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

曾国藩曾说:“余于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尔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捷也。

也就是说做事情要下慢功夫,没有什么事是一蹴而就的。

天下之道皆有其规则,若要省略诸多繁琐的中间环节,直接切入正题,往往是欲速则不达。

愚笨的人不会取巧,肯踏踏实实下功夫,反而走得更长远。

聪明人都是会下笨功夫(肯下笨功夫的人)(8)

聪明人都是会下笨功夫(肯下笨功夫的人)(9)

最顶级的智慧,

就是做个看起来很“笨”的人

钱钟书先生曾说:“越是聪明的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所谓的“笨”人哲学,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在纪录片《一百年很长吗》中,“酿酒大师”沈佰和是我最先喜欢上的一个人物。

因为从小爱喝老酒,于是做酒便成了他这辈子干得最多的事情。

酿酒的过程很复杂,从收割回来的早稻,到加工糯米,再到发酵,沈佰和都要时刻关注。

发酵之前,要控制好糯米的温度,在他的眼里,没有温度计这种东西,只要把手放进米里,温度了然于心。

酿酒的整个过程要严格按照沈佰和的标准来,有一步错了便要重头再来。

偶尔,老沈也会被邀请到其他城市来酿酒,他会拿着自己准备好的工具到现场

亲自制作,他的“帮手”也只能在一旁看着。

在他看来,酿酒要有自己的信条,匠人要有自尊、有纪律,技艺才能得以传承。

不仅如此,送酒、做装酒的木箱、然后还自己蹬三轮收旧酒坛,他一个人就活成了一支队伍。

聪明人都是会下笨功夫(肯下笨功夫的人)(10)

手艺的传承就在于专注于某个领域、某项产品,力求在一件事上做好做精。

只有下够了笨功夫,才会有真功夫。

中国皮影非遗传人李树稳,就是在用一生在践行“工匠精神”。

他15岁开始学习皮影雕刻技术,日复一日的坚守,从不喊苦喊累。

皮影制作非常复杂,一张皮影需要手工雕刻3000余刀,必须一气呵成。

为了不出错,他就一遍一遍地练,凭借着一股笨劲一练就是60年。

用一辈子去做一件事,不为繁华易匠心。

李小龙曾说:“我不怕练一万种招式的人,只怕一种招式练一万遍的人。”

聪明人都是会下笨功夫(肯下笨功夫的人)(11)

做事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精益求精,才能更进一步。

久久为功,才能进而有为。

聪明人都是会下笨功夫(肯下笨功夫的人)(12)

写在最后

国学大师钱穆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

生活的真谛,从来都不在别处,就在一点一滴的“笨”功夫里。

踏空而行,难成千秋之业;

真抓实干,方能善作善成。

点个在看,做个“笨”人,是人生最高级的活法。

作者简介:山奈,富书专栏作者,富小书的人,本文:富小书,你身边最好的闺蜜,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