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战败,清政府被迫与英帝国在1842年8月签定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条约签定后,数额巨大的壹千万银元的赔款,及对外通口岸的开通,对当时相对稳定的小农经济社会造成很大的冲击与深远的影响。清政府为了筹措赔偿资金,不得不增加农民与工商业者的各种赋税,派往各地的执法者,巧立名目中饱私囊,更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通商口岸开通后大量的质地优良的工业品涌入中国市场,对中国从事传统手工业制作与销售的从业人员造成很大冲击,很多人失业破产成为流民。这些原因也导致了对社会破坏力巨大,动摇大清国基,席卷大半中国1850年的“太平天国起义”。同时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也使西方列强看透摸清了这个东方大国的真正实力与家底,无疑助长了蚕食甚至吞噬的野心。这也为1860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埋下伏笔。其实,假如当时59岁道光帝若有清醒的认识与反醒,放下天朝大国的自尊去努力改变当时状况,这幅牌也不会被打的稀烂。首先道光帝应该找到并总结战败的原因,迅速改良与训练一只有战斗力的军队,加强沿海口岸的军队力量,培养外交人才。主动与列强沟通摸清列强的实力,并学习夷人的长处。数年之后也能扭转不利的被动局面。可惜,他听信并坚信谗言,把有治国才能并且有较清醒头脑的林则徐发配到新疆,虽然,他是林则徐主张消烟,并暗示不惧怕因此而引起战争的有力后盾。最终他反悔与否定了自已的主张。又背道而驰采取更加保守的国策,致使他的继承人咸丰帝拿到了一幅更烂的牌。纵观当时的清庭只有林则徐是少数真正的清醒,也是对这次战争较有全面认识的人。这次战争失败后,使林则徐完全清楚了古老帝国与先进虏夷的差距,对敌人的不了解,误判了敌人的战争决心,成了惨痛的教训。要改变被动局面,必采取相应措施。但已远离政治中心的他能办到的事真不多。他的苦闷落寞只有好友魏源知道,当他无不担忧与魏源倾诉自已,对当下与未来时局看法时,也打动与启发魏源写一本唤醒国人全面了解世界的《海国图志》的书,这本书主张的,“以甲兵止甲乒”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也与林则徐的对敌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这本书是对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全面总结。可惜末被时人重视。

道光帝对鸦片战争失败认识不足,是基于他的眼界与心胸,同时也有他对汉人大臣的不信任,有很的关系。一生比较节简的他,却败掉了一大笔钱。

总之:战争的输嬴,取决于国家的综合实力,也取于信息等量是否失衡,以及与相匹配的外交手段。因此,对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教训与总结,什么时代都适用。

第一次鸦片战争造成的后果与教训(第一次鸦片战争造成的后果与教训)(1)

第一次鸦片战争造成的后果与教训(第一次鸦片战争造成的后果与教训)(2)

第一次鸦片战争造成的后果与教训(第一次鸦片战争造成的后果与教训)(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