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临渭区丰荫明德小学 曹丽

曹丽,女,一级教师,区级先进德育工作者,区级优秀教师,区级教学能手,临渭区丰荫明德小学教师。

曹丽知止而后有定(曹丽知止而后有定)(1)

题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

当东风重回大地,柳树抽出新芽,一串串迎春开出火一样的黄花。我们仿佛突然意识到,春天来啦。但是,街道上没有孩子的嬉闹,田野中没有放飞的纸鸢,商场里没有熙攘的人群。

一场春雨过,万物始更新。却没有人去留意窗外的春意盎然,无数双黑色的眼睛都在盯着疫情实时动态,一瞬间,好像大自然给中国按下了暂停键,商场暂停营业,银行暂停办理,图书馆暂停开放,学校也暂停开学……在这最有生机的季节,大自然给了中国一片寂静的春天——

记得托马斯.弗里德曼在《谢谢你迟到》一书中就说到:“暂停这件事对于机器和人的效果不一样。当你按下一台机器的暂停键,它就停止运转了。但是,当一个人给自己暂停一下的时候,他就重新开始了。” 而眼下的中国,不同于以往的生活方式让人们套上了厚厚的铠甲,我们一个个仿佛是装在套子里的人,不能随意出门,不能聚会,不能逛街……孩子们也在大人警戒的目光中,收敛了往日的活泼洒脱!但在灾难给我们重重一击的时候,这又何尝不是一个契机?在这暂停中静下心来,把被迫的暂停变成主动的机会,为自己按下暂停键,自主的选择与行动,为这春天创作一部“疫”流三部曲!

家长篇

与家长而言,网课教学,不仅面对的是孩子,还有孩子们的坚强后盾—家庭队友团。

对于孩子而言,一天的网课开始,有赖于家长的帮忙加入,可此刻,群里时不时传来聊家常、论早餐的不和谐音!面对更多加入的孩子们,孩子们迫于老师的威慑力,默不作声,那么不和谐声便成了课前小插曲!老师的迂回婉转却显得苍白无力,换来有些家长的心疼:“老师,你太有耐性了,始终那么和颜悦色,不愠不恼,以理说服!”其实,听到制止后偶尔因为家长的遗忘与唱响小曲,我的内心也是波涛汹涌,百转千回,不断有声音在呐喊:再等等,等家长们的自觉遵守!

课后,捋捋思绪,追溯源头。

首先,快速调整,正能量传递网课。好的心情从一天开始,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个拥抱,都是网课绿色的通行证。打开班级进入直播的那一刻,就是按下开启美好一天的按钮,难道我们忍心去打破孩子们乐土中的这份宁静?回答肯定是不!但要做到就必须时刻调整自己,不急不躁,不因孩子的理解接受情绪波动,不因孩子的走神狂狮怒吼,不因孩子的小动作破口大骂……作为家长,我们要以满满的正能量去提醒暗示引导,走进孩子的心理,用肢体语言和孩子交流,看到每一朵花儿的美丽绽放!

其次,家长要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为孩子坚守一方阵地,打好这场疫情战。这段时期对孩子的教育不同以往,想想让孩子把学习的阵地转入家中,家长升级为校长、班主任……有了多重角色,我们要对自己的角色完美转接,做孩子后勤的保障者,做孩子纪律的监督者,做孩子放松的调度者,做孩子读书的陪伴者,做孩子心灵的度化者……千百次的转身一变,只博孩子的茁壮成长!

最后,家长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向阳生长的光芒照耀孩子的心灵。疫情就是命令,就是责任,我们在抱怨的同时只能坦然面对!疫情当前,各种纷杂,我们做家长始终要有一颗向阳心,不要把负面情绪带给孩子。就如一早网课前的进入,家长将积蓄一晚的家长里短,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暴露于孩子面前,这也是网络上争议调侃最多的话题之一,网上百态生,一声传四方。因此,作为家长,纵然一早有千言百语,也要放缓步子,平和心态,不抱怨,不呵斥,要的就是一份静谧安然,将光芒照进孩子的心里。

这场疫情中,没有谁的对与错,可选择的就是怎样陪伴孩子!

孩子篇

对孩子而言,眼前发生的一切,是一本最好的人文教科书。

第一,告诉孩子们要做一个有担当的人。国难当头,孩子们不仅是旁观者,也是亲历其中的小公民。对于温室里长大的花朵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站位,积极参与其中,或画或写或诵,宣传防疫小知识,小手拉大手,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第二,面对网上纷至沓来的各类讯息,各种推荐,人们宅家后的各种抖音取乐,让学生学会在大量的网络信息中辨伪求真,锻炼其探究能力。

第三,暂停键下开启重启模式,发现自我。学习方式的改变,无疑让孩子成了挂在网上的新生物,好奇心的驱使使更多的孩子被QQ微信微博所奴役,成了名副其实的软手症。而此刻,眼睛耳朵,腿脚都发出红色信号,向小主人抗议着,催促着:站起身放眼远眺,扭扭脖子做做运动;同时隔空的聊天所产生的不解与误解,也提醒着孩子们:阅读理解是个“高级活物儿”,它要求我们更高层次的领悟与解读,丰富自己的谈吐。所以不妨将手眼挪开,用书本修身养性,谈古论今,思索人生,用阅读填补内心的空虚,充盈人性;经历是最好的老师。去倾听,去寻找,从对课本上英雄的缅怀,回到现实中的英雄楷模。吹响口哨的第一人,空降武汉84岁的钟南山爷爷,义无反顾剃了光头的医护人员,推迟婚期奋战在一线年轻医生,驱车送菜的农民大叔……他们,都是孩子们的朋友,他们身上折射的光辉,会给孩子们团上红晕,照亮远方,活成现实中有光的人……

教师篇

对老师而言,我们踏上了教学方式转变的快车道。一夕之间,华丽转身,成了身兼百任的一线主播,这一战按下的暂停键,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与行动。

首先,做孩子与家长的安全护航人。每天的疫情打卡上报,责任使然,成了我们的必修课,可总有三三两两的家长出于各种原因不能如时完成,这就需要我们的不厌其烦,发微信,打电话,提醒督促,为自己的安全负责,做自己的英雄。

其次,教书育人,巧守阵地。现在的授课不同以往的三尺讲台,只能隔空摸温,把脉问诊,达到实效。这对教师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课前的精心备课,而是提醒我们要注重细节的挖掘!课前一次又一次的连线试播,线上家长会的解疑答惑,为空中课堂的开展做好后勤保障;学科知识的讲解,需要我们把时抓点。而作为语文老师,我更喜欢从文本中找出可与孩子实现点上对接的内容,如《燕子》一课,我让孩子课前做燕子的头饰,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做燕子的代言人。课堂上,只抓燕子外形这个点,由读悟到练写,从方法上的引导,到实践中的操练,先扶后放,教师轻松,学生快乐。同时对每个学生的家庭督查情况、学生学习态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做好家长的点拨者,孩子的引路人。

最后,借生活的大炼炉,用好“疫情”这本教科书,指导学生懂得敬畏生命,心怀感恩,珍惜美好的生活,在“疫”境中寻找阳光。

家长,孩子还有教师,在疫情面前,在被迫暂停的时刻,用思考与改变来迎接新的挑战。当我们停下来,会突然发现原来爱就在我们身边,从未离开。在这个寂静的春天里,我们普通人或许做不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但这一份份小小的选择与行动,汇成时代的大河。

我期待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清晨,我们一同携手,沐浴这温暖的阳光,呼吸着空气中的淡淡花香,带着爱与责任,向着明天扬帆起航!

编辑:王波

《陕西教育》(综合)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类月刊。栏目设置见置顶文章,发表不收取任何费用,投稿邮箱:sxjy_wb@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