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流列国十四载,既有宋地被桓魋驱逐、匡地被匡人拘困,以及“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的黯淡时刻,也有被隐者讥讽、质疑、拒绝,乃至“不得与之言”的尴尬,但更多的时间里,列国虽不能用孔子的主张,但对孔子却尊崇有加,给予他相当的礼遇,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孔子的名言不能不懂装懂?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孔子的名言不能不懂装懂(温良恭俭让不求而自得)

孔子的名言不能不懂装懂

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孔子周流列国十四载,既有宋地被桓魋驱逐、匡地被匡人拘困,以及“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的黯淡时刻,也有被隐者讥讽、质疑、拒绝,乃至“不得与之言”的尴尬,但更多的时间里,列国虽不能用孔子的主张,但对孔子却尊崇有加,给予他相当的礼遇。

齐景公曾欲用次于鲁国上卿季氏、高于鲁国次卿孟氏的待遇对待孔子,卫灵公曾给予孔子粟六万石,这在春秋时期是很可观的待遇。各国国君争相问事于孔子,如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卫灵公问阵于孔子,楚昭王派使者聘孔子,兴师迎孔子,陈缗公使使问矢于孔子。列国大夫皆欲与孔子相交,弥子让子路传话说:“孔子主我,卫卿可得也。”王孙贾对孔子说:“‘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卫灵公夫人南子,也专程派人前去对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

对此,孔子是怎么做的呢?里仁为美,见贤思齐,无友不如己者,同时不为己甚。他在卫,与贤大夫宁武子相交,住在年九十仍日欲寡过的蘧伯玉家;在陈,住在贤大夫司马贞子家。听到子路为弥子传的话,孔子只说了两个字“有命”,便不再多言。他不愿枉尺直寻,不愿屈己从人,不屑与不贤交的心志,跃然纸上。对王孙贾的暗示,孔子直接告诉他:“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你说的不对!事天不敬,得罪了天,就没有地方祈祷了)。”对南子的邀请,“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

孔子弟子陈子禽见孔子到了一个邦国,列国君主和大夫就争相与孔子相交,孔子就能得闻该国政事,全然不似无人问津的政治流浪者,因而心生疑问,于是问他的同门师兄子贡说:“夫子到了一个国家,一定能预闻该国的政事。这究竟是夫子向人求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夫子温、良、恭、俭、让,不求而得闻所至之邦政事。如果一定要说‘求’的话,那么夫子的“求”,大概也与别人的“求”不同吧?”

温,朱熹说:“温,和厚也。”也就是温和宽厚的意思。温,似柔实刚,似顺实和,和而不同,是强大自信的衍生品,是包容万物的内生力量。温,则人愿亲近之。孔子盛德,给人的第一印象不是盛名强势的压力,而是盛德所至的柔软的温和的光芒。弟子眼中的孔子,首先是温和而严正(子温而厉),温为主,厉为宾,温中有厉,温、厉得其中也。

良,朱熹说:“良,易直也。”良,与“子温而厉”中“厉”意思相近,平易而正直也。良,则人容易共处。孔子说:“君子易事而难悦也。悦之不以道,不悦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君子容易事奉共处,而不容易取悦他。君子之所以易事,就在于君子行不由径,行必由道;只要以道与之共处即可,无需花费心机心思讨好他。同时君子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论语·乡党》:“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恭,朱熹说:“恭,庄敬也。”恭、敬,是君子成德之所由。孔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恭则不侮”,“修己以敬”。意思是,人若不庄重就没有威仪,就不为人所重;持身庄敬,就不会为人所侮;君子应该以庄敬的态度修身。孔子称赞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子产说,“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仲弓(孔子弟子冉雍,字仲弓)说:“修身谨敬,行事简要,如此临民施政,难道还不可以吗?修身随便,行事也随便,难道不是太随便了吗?”孔子说:“雍说得对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子曰:“雍之言然。”)。”子夏也说:“君子修己以敬而无所失,待人恭让而合乎礼,四海之内都是兄弟呀。君子怎么会忧心没有兄弟呢(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孔子本人,则“食不语,寝不言”,“席不正不坐”,“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斋)如也”。

俭,朱熹说:“俭,节制也。”俭,则不争;不争则能居易俟命,安其所处,所谓“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无入而不自得也。”孔子自述:“财富如果可以求的话,即便做执鞭之士,我也干。如果不能求,就做我喜好的事(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吃粗粮,喝白水,弯起胳膊做枕头,人生之乐也就在中间了。通过不当手段,得到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说:“颜回真贤啊!一竹筐饭,一匏瓢水,住在僻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般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颜回真贤啊(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让,朱熹说:“让,谦逊也。”孔子极重“让”德,他说:“泰伯可以说是德行最高的了!他多次把天下让人,老百姓却找不到什么实迹来称道他(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君子没有什么与人相争的。如果要说有所争的话,那一定是比射啊。射箭时,双方相互揖让,登堂比射;赛完,相互揖让,下场;相互揖让,饮酒。他们的争呀,也是君子之争(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孟之反不好显摆。鲁军大败奔逃,他殿后掩护。快入城门时,他边鞭打他的马,边说:“不是我敢殿后,马不肯往前跑呀(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子路说:“我想听听夫子的志向。”孔子说:“(我希望)老者安乐无忧,朋友真诚有信,少年充满希望。(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老者安乐无忧,则天下安乐无忧;朋友有信,则天下有信;少年满怀希望,则社会充满希望。

温、良、恭、俭、让,看似简单,做到着实不易;更不用说兼具五种德行了。孔子的温良恭俭让,实为盛德所致,若性之所然也,所谓“从容中道,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也。”

不求而得之,是孔子盛德的功效,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德不孤,必有邻”。德修,自有远来者就我,来亲我。仁者,不求而自得也。

读本章,学者需知“求”、“与”、“得”三字,须在“温良恭俭让”上下功夫。求之者,求之于人,心外骛而不能收,乃学之为人者也。与之者,盛名所至,人就而告之也。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是人与之也;终南捷径,博取虚名,是假面示人,欲人与之也。欲人与之,亦求之于人,且巧伪并作,君子岂为之也?得之者,盛德所至,不求而得之,不欲人与之而人与之。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学者但有求人之心,即已失其所守矣。学者须戒掉“求人”二字,方能成其学。孔子让弟子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回答说:“我对做官还不够自信。”孔子听了,很高兴。

从本章子贡之言,可知他了解孔子之深。

子贡是卫国人,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比孔子小三十一岁。擅长辞令,通达政事,善于经商,使于四方,不辱君命,是孔子弟子中的佼佼者。他一次出使,就保存了鲁国,搅乱了齐国,击破了吴国,增强了晋国。他曾相鲁卫,结驷连骑,聘享诸侯,与诸侯分庭抗礼。当时甚至有很多人认为子贡比孔子强,在《论语·子张》中,陈子禽就曾问子贡说:“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你是刻意谦让呀,仲尼哪能比你还贤呢?)”鲁国三桓之一的叔孙武叔在朝廷上对众大夫说:“子贡贤于仲尼。”

但是子贡这位春秋末期的国际名人对孔子确实五体投地,心悦诚服,自认为望尘莫及。针对叔孙武叔的妄言,子贡说:“拿围墙来比方。我的围墙不过及肩,人在墙外对家里有什么就可以一览无余。夫子的围墙有几仞高,如果找不到大门,进不去围墙,就看不到宗庙的华美和房舍的多样。能找到夫子大门的或许太少了吧。叔孙武叔这样说,不是太正常了吗?”子贡又说:“他人的贤好比是丘陵,还可以逾越。仲尼的贤,好比是日月,没有办法攀爬超越的。即便有人要自绝于日月,但对日月又有什么损害呢?恰恰说明他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呀。”对陈子禽认为子贡贤于孔子的话,子贡说:“夫子不可企及,就好比天不能顺着台阶爬上去一样呀。夫子如果能为诸侯、为卿大夫,就会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使民众生计自立,民众就能生计自立;教化民众行大道,民众就行大道;抚民来附,民众就来归附;鼓舞民众和睦,民众就和睦。他活着时,天下莫不尊亲;去世时,天下莫不哀戚。这怎能赶得上呢?”汉代司马迁后来评价说:“夫使孔子名布扬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清代崔述说:“子贡之推崇孔子至矣,则孔子之道所以昌明于世者,大率由于子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