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做人之本(34温)(1)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论语·学而》

温良恭俭让指的是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这五种传统美德即什么也不争,什么也不抢,处处与人为善,温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内肃,俭乃节约,让即谦逊,这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做人之本(34温)(2)

一丶

温,指对人的态度温和。在生活中对人的态度,常常是了解一个人品格的标志。我们的语言中赞扬“温”这种品德的成语有很多,如“和颜悦色”、“和蔼可亲”、“温文尔雅”、“温和善良”等。

二丶

良,古代指善良、美好、高尚、仁义等。今天所的“良”应该演变为存在于内心的衡量是非善恶的标志。“良”指的是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衡量它们的标准,因此“良”是核心,是本质的东西。

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做人之本(34温)(3)

三丶

恭,古代指容貌的端庄,对别人的谦和以及做事认真不苟等。孔子主张对人要端庄诚恳,表里一致,那种以花言巧语,装出伪善面孔的虚伪态度是“可耻”的,正所谓“在貌为恭,在心为敬。

四丶

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勤劳纯朴的中国人民不仅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而且以勤俭持家誉满世界民族之林。纵观历史,大凡有识之士,清廉官吏,皆“性不喜华糜”,而“以俭素为美”。

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做人之本(34温)(4)

五丶

让, “让”字含有退让、谦让、辞让的意思,注释还引用了古人的一句话:“厚人自薄谓之让。”可见,“让”字里面包含着讲文明,讲礼貌,讲团结,讲道德,克己为人,顾全大局的丰富内容。

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做人之本(34温)(5)

儒家思想历史氛围的春秋战国时期,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儒家思想流过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而立世不坠。人类社会虽进入了现代社会,但在一定程度上,儒家思想仍在发挥着作用,它对我们的社会发展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更是我们构建现代社会新文化,传承中华历史优秀文化的源泉之一。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做谦谦君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