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样理解“难得糊涂”的?有人理解为明哲保身,但求无过,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还是装傻充愣?还是人云亦云,和稀泥?还是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难得糊涂其实是人生大智慧?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难得糊涂其实是人生大智慧(如何正确理解难得糊涂)

难得糊涂其实是人生大智慧

你是怎样理解“难得糊涂”的?

有人理解为明哲保身,但求无过,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还是装傻充愣?还是人云亦云,和稀泥?还是当面不说,背后乱说?

人所共知,湖涂容易,为什么要在前面加上难得二字呢?这里面学问可大了。

像第一类解释的人,那是假糊涂,根本就没办法给他加糊涂二字,实质是太聪明了,聪明过了头。像这样假糊涂的人,随处都是,当不得难得二字。

第二类理解的人,是装糊涂,常常扮猪吃老虎,看不透其实质动机。这种人阴险狡诈,背后打着害你的如意算盘。像这样装出来的糊涂,这种人最难防。但是只要是装出来的,早晚得露馅,不管他装得多像,总有被人识破的一天。所以像这种人,也不懂得难得糊涂的真义。

第三类理解的人,擅长顺着说,不惹人生气,最讨人喜欢,没有独到的见解,别人说什么,我就跟着说什么么。“嗯”、“好”、“就是”、“对的”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也就是这种人错把糊涂看得很容易,别人的意见就是他的意见,墙头草两边倒,怎么都可以,见风使舵。这样的人成了真糊涂,糊涂过余了。

第四类理解的人,与第二类理解的人相近。所不同的是第二类人擅长耍心机,口里不表露出来,而这种人却装不住话,背着当事人的时候就讲出来了。给人的感觉是有点搬弄是非,但可以感知他的意图,所谓说出来的“鬼”不害人。这样理解的人,没多少心眼,但处处得罪人,为人所不齿,是糊涂,但不是难得糊涂。

分析以上所说,可见都不是“难得糊涂”的真正意义。什么才是真正意义的“难得糊涂”呢?

孔子在《大学》开篇第一句讲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说,大学这门学问,在于明悟正大光明的品德,在于与普通百姓的亲近,在于实现尽善尽美的道德情操。

我个人认为这才是“难得糊涂”的真解,返璞归真,和光同尘,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不与俗人论是非,不与世人较短长,具有奉献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这才是“难得糊涂”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