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花季少年遗体捐献(00后做遗体捐赠正视死亡才能向阳而生)(1)

□贾玉璇(复旦大学)

3月21日中华遗嘱库发布的《2021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显示,2020-2021年立遗嘱的人群中,“00后”有223人,近一年增长了14.42%。在国内首个器官捐献登记网站“施予受”上,刚成年的“00后”也开始担负社会责任,为器官捐献贡献力量。正值青春美好年华,年轻人谈论死亡并不是消沉阴郁,恰恰相反,正视死亡也是积极面对生活的写照。

正视死亡,也是正视生命的一部分。年轻人立遗嘱、捐献遗体之所以引起热议,很大程度上是与传统认知不符。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死亡是“敬而远之”的话题。人们害怕死、恐惧死,也不愿谈论死亡,饭桌上提到“死”字会让人觉得不吉利。长辈的避讳导致了年轻人死亡教育的缺失,我们被教育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却会在与意外、变故迎面相撞时陷入慌乱。有年轻人在经历家人朋友意外去世之后为自己挑选墓地、立好遗嘱,正视死亡的时刻也是反思生活的时刻:我有去认真对待每一天吗?我要成为怎样的人?我有好好关爱自己的家人朋友吗?

死亡不是人生的终点,遗忘才是。曾经热映的电影《寻梦环游记》,将亡灵城描绘成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相比于传统地狱的恐怖,这部动画用温情串起了生命的美好,让人们不再一味地逃避死亡、压抑对死亡的恐惧。有医学生感慨“大体老师”的伟大,成年时签署遗体捐赠志愿书,用遗体为医学生提供珍贵的学习机会;有人决定死后捐献器官,让心跳在另一个身体上延续……泰戈尔诗云:“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立下遗嘱,让遗留下的东西替我们观望世界,也是对“活着”的最好诠释。

在审视死亡之时,年轻人对于生命的思考更加通达,也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价值。珍惜当下,规划好活着的每一天,将有限的生命绽放出无限的光彩。从立遗嘱到遗体捐赠,年轻人或许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态度:凝视深渊之时不一定被深渊吞噬,反而能在认清死亡本质之后淡然一笑,向阳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