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熟记15组物质,掌握常见变化规律
氧化剂
Cl2
O2
浓H2SO4
HNO3
KMnO4(H+)、
MnO2
Fe3+
KClO3、
ClO-
H2O2
对应还原产物
Cl-
O2-
SO2
NO或NO2
Mn2+
Fe2+
Cl-
H2O
还原剂
I-(HI)
S2(H2S)
CO、C
Fe2+
NH3
SO2、SO32-
H2O2
对应氧化产物
I2
S
CO2
Fe3+
NO
SO42-
O2
2.氧化性及还原性的强弱比较
(1)剂>产物:氧化剂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还原剂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
(2)根据活动性顺序: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置越靠前,其单质还原性就越强,其阳离子的氧化性就越弱。同理,依据非金属活动顺序表,位置越靠前,其单质氧化性越强,其阴离子的还原性就越弱。
(3)根据元素周期表:同周期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单质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同主族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
(4)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的还原剂(或氧化剂)与同一氧化剂(或还原剂)反应时,条件越易或者氧化剂(或还原剂)被还原(或被氧化)的程度越大,则还原剂(或氧化剂)的还原性(或氧化性)就越强。
(5)根据电化学原理判断: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负极金属是电子流出的极,正极金属是电子流入的极,负极还原性强于正极。用惰性电极电解混合液时,若混合液中存在多种金属阳离子时,在阴极先放电的阳离子的氧化性较强(相应的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较弱),若混合液中存在多种阴离子,在阳极先放电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较强(相应的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较弱)。
(6)一般溶液的酸性越强或温度越高,则氧化剂的氧化性和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反之则越弱。
3.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判断中的7个“不一定
(1)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不一定被还原,也可以被氧化,如在反应2H2O2H2↑ O2↑中,氢元素被还原,而氧元素被氧化。
(2)得电子难的物质不一定易失电子,如第ⅣA族和稀有气体。
(3)含有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价态越高其氧化性不一定越强。如氧化性:HClO>HClO4。
(4)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3O2===2O3。
(5)某一原子在反应中得到或失去的电子数越多,其氧化性或还原性不一定越强。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到或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而不是得到或失去电子数目的多少
(6)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时,要注意Fe对应的阳离子是Fe2 ,而不是Fe3 。
(7)具有还原性物质与具有氧化性物质不一定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SO2与浓H2SO4、Fe3+与Fe2+不反应。
4.四大规律
(1)价态规律:元素处于最高价时,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时,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呈现一种性质。物质若含有多种元素,其性质是这些元素性质的综合体现。
(2)难易规律:越易失电子的物质,失电子后就越难得电子,越易得电子的物质,得电子后就越难失电子。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反应时,还原性最强的优先发生反应;同理,一种还原剂同时和多种氧化剂反应时,氧化性最强的优先发生反应。
(3)转化规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若发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只靠近而不交叉,同种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浓H2SO4与SO2不会发生反应,KClO3 6HC1(浓)=KCl 3C12↑ 3H2O反应中,KClO3中 5价氯元素不会转化为KCl中-1价氯元素。
(4)守恒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还原剂失电子,且得电子总数等于失电子总数。电子守恒法解题的思维流程:
A.找出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及相应的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
B.找出一个原子或离子得失电子数目,从而确定1 mol氧化剂或还原剂得失电子数目(注意化学式中原子或离子个数,如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3价的Cr得电子数是3×2NA)。
C.根据题目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和得失电子守恒列出等式:
n(氧化剂)×变价原子数×化合价变化值=n(还原剂)×变价原子数×化合价变化值,从而求算出答案。
5..配平的方法
(1)若氧化剂、还原剂中某元素化合价全部变化,一般从左边反应物着手配平。
(2)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包括分解、歧化)一般从右边着手配平。
(3)缺项配平法:先按得失电子数配平,再观察两边电荷。若反应物缺正电荷,一般加H ,生成物一边加水;若反应物缺负电荷,一般加OH-,生成物一边加水,然后配平两边电荷数。
(4)当化学方程式中有多个缺项时,应根据化合价的变化找准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真题训练
1.[2020浙江7月选考]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2 B.1:1 C.2:1 D.4:1
2.[2020浙江7月选考]是硅酸盐水泥的重要成分之一,其相关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发生反应:
B.具有吸水性,需要密封保存
C.能与,反应生成新盐
D.与足量盐酸作用,所得固体产物主要为
3.[2020年山东(新高考)]下列叙述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谷物发酵酿造食醋 B.小苏打用作食品膨松剂
C.含氯消毒剂用于环境消毒 D.大气中NO2参与酸雨形成
4.[2019北京]下列除杂试剂选用正确且除杂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A
FeCl2溶液(FeCl3)
Fe粉
B
NaCl溶液(MgCl2)
NaOH溶液、稀HCl
C
Cl2(HCl)
H2O、浓H2SO4
D
NO(NO2)
H2O、无水CaCl2
5.[2019浙江4月选考]反应8NH3+3Cl2N2+6NH4Cl,被氧化的NH3与被还原的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3 B.8∶3 C.6∶3 D.3∶2
6.[2018北京]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
B
C
D
实验
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
石蕊溶液滴入氯水中
Na2S溶液滴入AgCl浊液中
热铜丝插入稀硝酸中
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随后变为红褐色
溶液变红,随后迅速褪色
沉淀由白色逐渐变为黑色
产生无色气体,随后变为红棕色
参考答案
1.B
【解析】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物MnO2中的Mn元素的化合价为 4价,生成物MnCl2中Mn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反应物HCl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生成物Cl2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故MnCl2是还原产物,Cl2是氧化产物,由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可知,n(Cl2):n(MnCl2)=1:1,B符合题意;
答案选B。
2.D
【解析】将Ca3SiO5改写为氧化物形式后的化学式为:3CaO·SiO2,性质也可与Na2SiO3相比较,据此解答。
A.Ca3SiO5与NH4Cl反应的方程式为:Ca3SiO5 4NH4Cl CaSiO3 2CaCl2 4NH3↑ 2H2O,A正确;
B.CaO能与水反应,所以需要密封保存,B正确;
C.亚硫酸的酸性比硅酸强,当二氧化硫通入到Ca3SiO5溶液时,发生反应:3SO2 H2O Ca3SiO5=3 CaSO3 H2SiO3,C正确;
D.盐酸的酸性比硅酸强,当盐酸与Ca3SiO5反应时,发生反应:6HCl Ca3SiO5=3CaCl2 H2SiO3 2H2O,D不正确;故选D。
3.B
【解析】A.涉及淀粉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氧化成乙醇,乙醇氧化成乙酸,涉及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
B.小苏打即NaHCO3,NaHCO3受热分解产生无毒的CO2,因此可用小苏打作食品膨松剂,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符合题意;
C.利用含氯消毒剂的强氧化性消毒杀菌,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
D.NO2与水反应有HNO3产生,因此NO2参与了硝酸型酸雨的形成,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4.B
【解析】发生的反应中,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反之,不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以此解答该题。
A.FeCl3与Fe反应生成FeCl2,FeCl3 Fe=2FeCl2,此过程中Fe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涉及到了氧化还原法应,故A不符合题意;
B.MgCl2与Na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MgCl2 2NaOH=Mg(OH)2 2NaCl,过量的NaOH溶液可用HCl除去HCl NaOH=NaCl H2O ,此过程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B符合题意;
C.部分氯气与H2O 发生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反应过程中氯元素化合价变化,涉及到了氧化还原法应,故C不符合题意;
D.NO2 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反应过程中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涉及到了氧化还原法应,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B。
5.A
【解析】该氧化还原反应用双线桥表示为,可知实际升价的N原子为2个,所以2个NH3被氧化,同时Cl2全部被还原,观察计量数,Cl2为3个,因而被氧化的NH3与被还原的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故答案选A。
6.C
【解析】A项,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产生白色Fe(OH)2沉淀,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沉淀时的反应为4Fe(OH)2 O2 2H2O=4Fe(OH)3,该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降,为氧化还原反应;B项,氯水中存在反应Cl2 H2OHCl HClO,由于氯水呈酸性,石蕊溶液滴入后溶液先变红,红色褪色是HClO表现强氧化性,与有色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项,白色沉淀变为黑色时的反应为2AgCl Na2S=Ag2S 2NaCl,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项,Cu与稀HNO3反应生成Cu(NO3)2、NO气体和H2O,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时的反应为2NO O2=2NO2,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降,为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C项,答案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