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宝庆老街坊(宝庆人外出闯江湖打码头的精神家园)(1)

邵阳水府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基于同理,庙不在大,有神灵坐镇,则香火旺盛。坐落在湖南省邵阳市资江与邵水交汇处的水府庙,曾经是当地人心目中具有神圣地位的庙宇。

顾名思义,水府庙是祭祀河神的场所。但是,邵阳水府庙祭祀河神的大殿实际上早已荡然无存,如今只剩下了一座孤零零的戏楼。由于水府庙地名早已根植于人们记忆中,仅存的戏楼仍被称为水府庙。所以,初来乍到的游客常常会纳闷不解:分明是一座戏楼,并无敬香拜神之处,为何会称之为庙?其实,戏楼只是已拆毁的水府庙的附属建筑。

虽然水府庙只剩下了戏楼,但仍然值得一游。戏楼三重飞檐,八面八角,攒尖屋顶,雕梁画栋,古色古香。隔远望去,美轮美奂。顶层的“半入云”匾额,大约是想说明这里曾是邵阳古城的地标建筑。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这座用2000根纯木搭建而成的戏楼,全部采用卯榫结构,未用一根铁钉。不能不佩服古人的木工技艺。

邵阳宝庆老街坊(宝庆人外出闯江湖打码头的精神家园)(2)

邵阳水府庙

戏楼建筑如此精美,可以想象当年的水府庙大殿也一定富丽堂皇,蔚为壮观。据方志记载,水府庙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系当地乡绅为消除水患、保佑水路平安而集资修建。水府庙原本由大殿、偏殿和戏楼组成。大殿为三层建筑,一楼供奉着一座丈余高的铁铸河神像。河神作为水府庙祭祀的主神,据说其神像表面镀金,闪闪发亮。河神两旁还有数十尊其他铁铸神像。二楼和三楼则分别祭祀文昌和关羽。

不过,被人们赋予保平安使命的水府庙,自身似乎并不太平。从明末到清初,水府庙曾几次毁于兵乱,所幸每次都得以修复。清道光年间重修的水府庙,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尚存。遗憾的是,在1958年大炼钢铁运动中,大殿和偏殿再次被拆毁,庙里的铁铸神像全部拿去炼铁了。戏楼因被船民当作住宅,从而得以保留。

邵阳宝庆老街坊(宝庆人外出闯江湖打码头的精神家园)(3)

邵阳水府庙

更为有趣的是,邵阳水府庙供奉的河神,竟然不是中国传统神仙体系中的河神——河伯,而是一位名叫萧天任的江西人。史料记载,萧天任系江西吉安新干县大洋洲人,生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死于明永乐三年(1405年)。江西民间文献《大洋洲萧侯庙志》中称,萧天任及其父亲萧祥叔、祖父萧伯轩三代都是水府之神,法力无边。萧天任生前可预知吉凶,屡救他人于江湖之上,死后更是大显神异,时常显灵庇佑众生。传说永乐七年(1409年),郑和第五次下西洋返航时,遇飓风翻船,幸得萧天任显灵搭救,方免于难。明成祖于是下诏封萧天任为英佑侯。邵阳民间传说又称,明景泰三年(1452年),朝廷出兵讨伐武冈苗民起义,屡战屡败,后得萧天任显灵相助,苗民息兵归附,故朝廷加封萧天任为“通灵广济显应”之神。江西河神萧天任在湖南受追捧,可能与明代“江西填湖南”有关。从民间家谱可知,邵阳人的祖先十之八九是明清时期来自江西的移民。

邵阳宝庆老街坊(宝庆人外出闯江湖打码头的精神家园)(4)

朱保平《古城宝庆八景图》

尽管民间传说多属虚构,萧天任也从未列入仙班,但并不影响旧时邵阳人对萧天任的崇拜。明清时期,邵阳水府庙常年香火旺盛。农历三月十五日,据说是萧天任的生日。每年这天,水府庙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此外,邵阳人还形成了一种习俗,外出闯江湖打码头之前,务必先到水府庙祈求河神护佑。从外地返回时,也要到水府庙向河神感恩致谢。如果那回多赚了点钱,还要请戏班唱戏庆贺,以增添气氛。不难想象,当年的水府庙戏楼,经常会出现人头攒动的热闹场面。

邵阳祭祀河神的习俗经久不衰,与明清时期邵阳人频频外出闯江湖打码头有关。地处湘中偏西南的邵阳,古称宝庆,境内盛产煤炭、木材、土纸、茶叶、桐油、铁器等物产。在陆路交通不发达的年代,资江曾是邵阳物产通江达海的主要通道。凭借这条水路,邵阳人下洞庭,入长江,将当地物产源源不断地运往有“九省通衢”之称的华中商业中心汉口(武汉),再从汉口销往全国各地。邵阳人将这种长途贩运活动称之为闯江湖。闯江湖是机会,更是风险。由于资江急湾与险滩众多,加之旧时运载货物的毛板船十分简陋,翻船事故频繁。祈求河神护佑,也就成了出发前必不可少的仪式。

邵阳宝庆老街坊(宝庆人外出闯江湖打码头的精神家园)(5)

何斌阳《宝庆八景》

随着前往汉口经商的邵阳人越来越多,汉口集家嘴一带慢慢形成了以邵阳人为主的聚居区(即今汉口宝庆街地段)。到了清嘉庆年间,邵阳人在汉口集家嘴建立了一座专用码头——宝庆码头。由于宝庆码头是汉口地理位置最好的码头,也就引起了其他商帮的觊觎。为争夺码头,邵阳人与其他商帮进行了上百年的较量,期间爆发过无数场械斗,许多人为此身死他乡,十分悲壮惨烈。邵阳人将这种在异乡争夺生存空间的行为称之为打码头。

外出闯江湖打码头的邵阳人,每一次出发都是一场生死未卜的冒险。祈求河神护佑,看上去是寻求心灵藉慰,实际上也是给自己鼓劲壮胆。水府庙也因此成为了旧时邵阳人外出求生存求发展的精神家园。

时光荏苒,当年邵阳人离乡别井外出闯江湖打码头的场景,早已淡出人们视线。只有饱经沧桑的水府庙戏楼,依然见证着这段历史。它是珍贵文物,也是邵阳人心中一道抹不去的记忆。(文/谢志东)

邵阳宝庆老街坊(宝庆人外出闯江湖打码头的精神家园)(6)

文物保护单位标识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