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够这样爱(如果可以这样爱)(1)

有人把反传统热播剧《如果可以这样爱》放在“禁忌之恋”的箩筐里,过于草率了。在我看来,《如果可这样爱》探讨的是一个小概率爱情事件,它在营营众生中的发生率奇低,低到你无法在周遭找出类似案例,甚至看不到它的蛛丝马迹。

然而小概率并不代表不存在,比如白化病在自然人群中的发病率为万分之一,天使综合症的发病率为五万分之一,放在茫茫人海你很难发现它的存在,但我们不能因为小概率而无视它,不去探索它研究它,听任它吞噬小概率人群。

《如果可以这样爱》改编自千寻千寻同名小说,由原著作者亲自操刀编剧。作者的创作思路其实很了然,先建设重重壁垒壁垒,搭建蜀山万重,然后从中取蜀道一条。

钢琴演奏家耿墨池的妻子与电台主持人白考儿的丈夫携手自杀,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为爱殉情。按照这个逻辑,耿墨池和白考儿应该视对方亡人为情敌才是,隔着两个死去的人,双方交流多有忌惮,更别说心生爱慕了。

如果能够这样爱(如果可以这样爱)(2)

有一种“爱情”叫报“复式爱情”,妻子给丈夫戴了绿帽子,丈夫就把对方的老婆勾引上床,这种报道没少见诸于报端。但是隔着两个已亡人,这种“报复”就显得太诡异和耸人听闻了。剧中的白考儿也曾一度怀疑过耿墨池接近她的动机,结果却是小概率的纯爱。隔着两个亡人的爱慕已经够小概率了,两人要修成正果,那更是小概率中的小概率。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白考儿的爱情远不仅止于此。除了要承受“情敌”丈夫的纯爱,白考儿还要承受来自亡夫兄长祁树礼的“弟媳之恋”。爱上兄弟媳妇的轶事自古有之,史籍里 “兄死而妻其嫂”的典故一捞大把。相传大清开朝者皇太极先是夺弟多尔衮恋人大玉儿(孝庄)为妻,死后却被多尔衮扳回一城,人家直接以“皇父摄政王”自居,以至于坊间多有“太后下嫁多尔衮”之说。

孝庄秘史的案例算是相对柔美的,《如果可以这样爱》的样板放到了《水浒传》的背景里,相当于武大郎死了,武松一心要和嫂子潘金莲搞在一起,这样的局面你敢轻易应允?而白考儿与耿墨池的结合,则是武大郎和西门庆的老婆携手自杀,西门庆和潘金莲有情终成眷属。

白考儿与耿墨池是“禁忌之恋”,与祁树礼则是“不伦之恋”,哪一道藩篱都不易翻越。而娱乐八卦的攻击更甚,不仅导致了天才钢琴家耿墨池退出乐坛,也让白考儿的爱情、生活和事业支离破碎。此外还有父辈家长的天堑,白考儿不仅在亡夫家不得其婆婆的认可,在自己的娘家也得不到面子为大的父亲的支持,可谓进退维谷。

如果能够这样爱(如果可以这样爱)(3)

我们的影视里总说武学奇才万里挑一的,有些苦难的爱情何尝不是。白考儿与耿墨池的爱情虽小概率非主流,但也并非不值得探讨。至少,我们从中看到了舆论的残酷与血腥,看到了家长的私心与杂念。

以旁线上的祁母为切片,母爱伟大踪迹全无,只有小市民的自私与偏狭。祁母在困难时送走养女,造成了老大祁树礼的出走与冷酷,祁母同时也可能是祁树杰重度抑郁症和自杀的根结。而白家只顾面子而无视女儿感情需求的做派,同样可能将白考儿推向心理和命运的绝境。

墨菲定律所示:“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换句话说,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从某种角度看,白考儿和耿墨池是着了“墨菲定律”的道。

《如果可以这样爱》播出不过三分之一,亡人是否殉情尚保持嫌疑,无法盖棺定论,不出意外的话,中后程还会朝着更坏的方向发展。就目前部分来看,剧版的蜀道大体都在原著的仪轨上飞驰,至于结局和出路会不会走出新的岔道,还很难说,毕竟这个反传统的故事曾三易其手,都没能改编出来。

表演上,我更认可两位男主,保剑锋拿出了他从未有过的冷面,而佟大为也扛鼎了钢琴家的质疑——大银幕上接连有《绿皮书》和《调音师》两部以钢琴家为主视角的口碑之作的冲击,无形中有类比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