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操作技术中的常见问题:化学实验操作中的先与后问题(1)

有许多化学实验中涉及“先”与“后”的顺序问题,对实验的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时,一定要弄清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如果漏掉了其中一步或将“先”与“后”颠倒,轻则浪费时间和药品,影响实验效果,重则使实验失败,甚至发生事故。现将常见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先后顺序总结归纳如下,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带来帮助。

⒈ 组装装置时要先看清楚装置图,后选择仪器,再按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的原则进行装配。

⒉ 装配制取气体装置时,先装配发生装置,后装配集气装置。

⒊ 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或胶皮管里时,先把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湿润,后再按要求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带孔橡皮塞或胶皮管里。

⒋ 容量瓶、酸、碱滴定管等仪器应先查漏后使用。

⒌ 给烧杯加热时,应先垫上石棉网,再加热。以使烧杯受热均匀,防止烧杯受热不均发生炸裂。

⒍ 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⒎ 加热后的玻璃仪器应先冷却,后清洗,防止玻璃仪器遇水骤冷后破裂;

⒏ 加热玻璃仪器时,若其外壁有水,应在加热前先将其擦拭干净,后再进行加热。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应先进行预热,再把火焰固定在放药品的部位加热。

⒐ 量取一定量液体,先用细口瓶倾倒,后再用滴管加至刻度。

⒑ 使用滴管吸取试液时,先用手指捏紧橡皮胶乳头,再把滴管伸入试剂瓶中。

⒒ 胶头滴管用过后,应先用水洗净,后再去吸取其它溶液;以防止药品被污染。

⒓ 试管内壁被油脂玷污,先加入热的纯碱溶液洗涤,后再用水冲洗;试管内壁附有不溶性碱,氧化物及某些盐,先加入稀盐酸浸泡,后再用水冲洗。

⒔ 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要先熄灭酒精灯,然后通过漏斗加入酒精;

⒕ 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防止装置漏气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⒖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应先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里,后用手掌紧贴容器的外壁。

⒗ 用简易装置制H2或CO2时,先装入固体药品,后再加入酸溶液。

⒘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应先将集气瓶里装满水,后再将其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收集气体。以除去试管内的空气,防止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⒙ 收集气体时,应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收集气体。

⒚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到试管里使试管炸裂。

⒛ 过滤操作时,应先让上层澄清液过滤,后才把沉淀倒入过滤器。

21.用过滤的操作分离混有难溶性固体的物质时,应先将混合物放在水中,溶解后再过滤。因为难溶性固体不容于水,过滤时只能留在滤纸上面,可溶性固体溶于水后可以透过滤纸进入滤液中。

22. 用重结晶的方法分离食盐和硝酸钾的混合物,当食盐占相当多量时,可以先加热蒸发饱和溶液,析出食盐晶体,过滤,然后再冷却母液析出硝酸钾晶体;当硝酸钾占相当多量时,可以先冷却热饱和溶液,析出硝酸钾晶体,过滤,然后再蒸发母液,析出食盐晶体。

23. 用液体做洗气装置时,先从长管口进,后从短管口出;做量气装置时,先从短管口进,后从长管口出;做吸气装置时,先从长管口进,后从短管口出。

24.干燥管除杂时,先从大管口进,后从短管口出。

25.分液时,先将密度大的液体从分液漏斗下流出,后将上层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26. 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27. 气体中混有水蒸汽和其它杂质,若要得到纯净而干燥的气体,应先除去杂质,后除掉水蒸气;使用加热方法除杂时,应先除水蒸气,后除去杂质。

28. 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时,应把混合气体先通过盛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然后接着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29. 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时,应把混合气体先通过盛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然后再通过盛有石灰水的洗气瓶。

30. 验证混合气体组成时,先检验水蒸气,后检验其它气体的存在。

31.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经检验不纯而需要重新检验时,应先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然后收集H2,重新验纯;

32. 点燃可燃性气体(H2、CO、CH4、C2H4、C2H2)应先检验纯度,纯后才点燃。防止氢气不纯,点燃时爆炸

33. 氢气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应先通气(H2或CO),后加热;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停止加热,再继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冷却为止。以赶尽试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爆炸;防止生成的铜在高温下又被氧化。

34.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薄层细沙),再把系有燃着的火柴梗的铁丝伸入瓶中;防止反应时的高温熔化物落下后炸裂瓶底

35. 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后再做下一次实验。

36.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时,先称量,后溶解;

37. 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溶于水放热的物质应先冷却,后转移。

38. 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39. 配制和保存Fe2 、Sn2 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40.稀释浓硫酸时,应先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再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浓硫酸。如果将水注入浓硫酸里,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立即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

41. 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后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NaHCO3溶液。

42. 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43. 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44. 使用试纸检验溶液的性质时,先把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片上,后用玻棒沾待测液点在试纸中部,再观察变化。

45. 用试纸检检验 NH3(用红色石蕊试纸)、HCl(用蓝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粘在玻棒一端,后接近管口检验。

46. 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47. 把块状药品和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横放,后把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慢慢滑到容器底部。防止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直落到容器底部打破容器。

48. 往试管中装入固体粉末时,应先使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把试管直立起来。以防止药品沾在试管壁上。

49. 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先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再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称量易潮解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应先将其放入玻璃器皿里,再进行称量。防止天平受到污染和损坏。

50. 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应先调零,后称量;加砝码时,应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称量完后,先记下读数,后把砝码放回盒中,最后把游码移回零处。

51. 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15秒钟后再读数;

52. 中和滴定时,锥形瓶先用水洗,后加待测液。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53. 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54. 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55. 检查某未知溶液中是否会有SO42-离子,应先加稀盐酸,再加溶液。

56. 制乙烯配制混合液时,应先在容器中加入酒精,再沿器壁慢慢注入浓H2SO4,并不断搅拌。

57. 制硝基苯时,应先在试管中加入HNO3,后加入H2SO4,混合冷却后再慢慢滴入苯。

58. 制备氢氧化亚铁沉淀时,先用加热煮沸的蒸馏水临时配置FeSO4溶液。在滴加NaOH溶液前,应先将NaOH溶液加热煮沸,后再吸取。加入NaOH溶液时,先将吸有NaOH的滴管尖端插入盛有FeSO4溶液的试管的底部后再挤出液体。

59. 做银镜实验配置银氨溶液时,先加硝酸银溶液,后加氨水溶液。

60. 金属制品在电镀或焊接前,应先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清除表面的锈,再进行电镀或焊接。因为铁锈易溶解在稀盐酸或稀硫酸中,使金属制品表面变得洁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