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之墓为什么很感人(遭到炮火轰击的青春)(1)

知名动画电影《萤火虫之墓》,聚焦于二战的日本,并以年仅十四岁的清太作为主角,再藉由他的经历与转变,细腻刻画战争如何搅和一个少年的青春。

说来忧伤,日文片名《火垂るの墓》,其中的火垂る,除了代表萤火虫、更还有星火坠落之意,恰恰呼应漫天炮火的时代背景。另外,萤火虫亦被日本视为灵魂的象征,那些萤光飞舞的美景,正巧是以相较诗意的方式,喃喃低语「死伤无数」这件事。

实际上,萤火虫的寿命非常短暂,尽管花上十个月成长,破蛹之后的璀璨时光,不足二十天,便会缓缓黯淡。说巧不巧,萤火虫的生命历程正如同战争之下的人们,所谓生死,往往尽在转瞬之间。好比电影中和蔼的母亲,才与他们走散不到一天就被火蛇爬满全身,而惹人疼爱的节子营养失衡,整个人病到瘦骨嶙峋,搞不清楚现实与幻觉,还来不及饱食一顿,恍惚一句「谢谢哥哥」,随即死去。

也因此,每一次的道别,都有机会是永别,而这正是战争的恐怖之处,它能轻易推翻人们的想像与笃定,频频窜改生命的尺度,直到无常,变成一种新的日常。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很感人(遭到炮火轰击的青春)(2)

想当然,光是活着就比登天还难,遑论品格端正地长大成人。所以,虽然主角清太贵为军人之子,依然无法在温情稀缺的时代背景中,持续坚守内心那份操守,非但在美军轰炸时擅闯民宅、趁火打劫,甚至一度振臂高呼:炸吧!将一切燃烧殆尽!

从这一刻起,观众也才终于清楚意识到战争的残酷。它不仅造成伤亡,更能刮花人们的灵魂,促使一个单纯的男孩渐渐懂得狡猾,渐渐懂得利用他人的痛苦,建立自己的幸福。换言之,战争所带来的冲击,无疑是一层又一层,接续往上叠加:先是物质上的紧缩,接着为了生存,人人自危,社会惨遭撕裂,最后走向人性的崩解。

到头来,只要能够多活一天,无论是自尊、道德,甚或血缘,皆可抛弃。或许极端,也或许荒诞,但战争宛如一头饥饿的巨兽,不仅会无情吞噬召唤它的人类,还会一掌拍碎那些是非对错。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很感人(遭到炮火轰击的青春)(3)

承前所述,战争作为一种灾难,总是大幅影响生活轮廓。可是,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例如节子,踩着小小步伐的她们,经常是跟不上如此剧烈的改变。

为此,对照人们常说的:一夕之间长大。那不过是一种过于天真的假定。年仅四岁的节子,生活不外乎吃喝拉撒睡,顶多加上玩耍,怎么可能有办法自力更生?何况单是压抑思念、身体上的不适,就几乎耗尽节子的力气,她又要如何学会野外求生?

至于清太,我们能将他的转变,或者说走偏,当成一种成长吗?历经人间冷暖的清太,缺少可以信赖的大人,就连投靠的亲戚都暗暗希望兄妹赶快离开。看清一切的他在无计可施之下,偷摘蔬果,潜居在防空洞中,难道不算是一种灵活应变吗?还是说,非得谨守「乖宝宝」的形象,才有资格获取同情?

撇除道德因素,清太同样为了生存而努力,虽然狼狈、笨拙,结果也不尽人意。然而,谁的青春不是跌跌撞撞?若连身处和平时代的人们都会犯傻,更别说是战争时期的清太。诚然,战争可没有容错的空间,一步错,即是步步错。

但是在高压且肃杀的状况下,威胁来得又急又快,人们时常得靠心中的直觉去反应,根本无暇思考当下的选择是否为最佳方案。于是乎,清太兄妹跟现代人的关键差异,实非个人特质,亦非懂不懂事、体不体贴,而是时空环境。他们活在不成熟、反应慢,便是罪该万死的彷徨年代,并因为战争,分别被剥夺了该有的童年与青春。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很感人(遭到炮火轰击的青春)(4)

片末,战争结束了,离群索居的兄妹们却还没有发现。遗憾的是,即便停战了,兄妹两人的命运同样难以扭转。战后的日本残破不堪,实在没有余力照顾大量的战争孤儿。面对社会惨状,普罗大众早已见怪不怪,纷纷自扫门前雪,因而出现所谓车站孤儿,失去亲人的清太,正好即为其中一员。

具体来说,虽然电影结束在清太的死亡,但在真实世界中所谓的生存之战,并未随着投降一同划下句点。当时的日本,四处都是流浪的孤儿们,他们无家可归、三餐不继,为了续命,一再铤而走险,偷拐抢骗样样通。这一群孤儿看不见希望,又因为仪容、品行被社会厌恶,可以说是遭到整个国家孤立,甚至遗忘,直到儿福法案建立,逐步完善了收容制度,孤儿的处境也才慢慢好转。

这是《萤火虫之墓》未能交代的后续,亦是我们透过清太的故事,所能挖掘到的普遍现象——人性,始终不如我们原以为的美好。只不过,丑陋的并非孤儿,而是战后,却依然冷漠的社会。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很感人(遭到炮火轰击的青春)(5)

电影从未讲明清太的死因,究竟是因为失去求生意志而死,又或是跟妹妹一样因为缺乏营养而死?身为观众的我们,无从得知。唯一可以确信的是,兄妹的魂魄,持续地在城市里游荡、徘徊,好似困在一场没有尽头的噩梦,一天又一天,一次又一次,形同苦难的囚犯,反覆体验一路走来的辛酸。(今日头条:影评团Mtalk)

过往谈到战争,我们直觉联想到的皆是伤亡人数、焦黑的战场,以及痛苦的哀嚎声。《萤火虫之墓》则帮我们补上遗失的那一块拼图,利用写实的描绘,勾勒出前线之外的水深火热,并且借此提醒观众:当战争开打,无论年龄、阶级,或是性别,没有人是局外人。文/瘾君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