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奇袭白虎团》

保持老味道 追求新体验

蒋庆鹏

(山东省京剧院院长)

《奇袭白虎团》取材于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真实事件,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现代京剧史上的红色经典。

到目前为止,国内鲜有院团能够复排全剧,主要是由于武戏表演的高难度和对志愿军“精气神”的高要求。不仅男主角严伟才的扮演者要求文武兼备,唱功武功过硬,还要有一支能够胜任高难度动作的“尖刀班”。剧中有很多危险动作,如在第六场“插入敌后”中,“尖刀班”演员要以多种姿势从两米的高处“下高”,还有表现翻铁丝网、翻窗户的动作,“云里翻”“下高360度转体”等,难度也很大。

山东省京剧院是由四支部队京剧团组建而成,建院70年来,《奇袭白虎团》的基因已经深深融入每个人的血液中,这是我们复排经典的根基。

复排不是复制,我们在力求经典再现的同时,体现时代性,提高观赏性。除了剧本梳理,还按照当下观众的审美习惯,结合现代声、光、电技术重新设计舞美、服装、道具等,力求将传统与创新完美融合,做到“保持老味道,追求新体验”。

老故事讲得好(老故事新体验)(1)

舞剧《英雄儿女》

以诗化结构表现时代精神

于 平

(《英雄儿女》编剧)

舞剧《英雄儿女》根据同名电影改编,而电影又改编自巴金的中篇小说《团圆》。小说重在写“团圆”,电影则在改编中突出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敌、保家卫国的精神。这也是舞剧《英雄儿女》坚守的主题。因此,接到编剧任务后,我在思考舞剧的创作追求时,首先确定的就是典型形象身上的崇高品格。其次是追求时代精神。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之际创排该剧,是为了继承发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做到这一点,才能打动当下的观众。三是追求诗化结构。它体现为较为自由的时空转换,特别是以“心理时空”重组剧情发展的真实时空。同名电影的“蒙太奇”运用,为舞剧叙事的诗化结构提供了用“舞”之地。电影场景切换频繁,相对散碎,我在舞剧中将其综合成8个场景,角色设置和呈现也更加集中、更适合以舞蹈动作表现。

老故事讲得好(老故事新体验)(2)

本文发表于《人民日报》2020年12月10日20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人民日报文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