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老贼的第 27 篇原创 ,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对颜值的定义?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对颜值的定义(关于颜值崇拜)

对颜值的定义

孤山老贼的第 27 篇原创

关于颜值审美的自媒体文章很多,我年轻的时候也曾经被其中的某些人所影响,诸如“白人强势,所以国人以白为美;黑人弱小,所以国人以黑为丑”这类观点,但随着阅历的提高,越来越觉得某些大V的文章很不对劲,因此自己研究了一些东西,算是解答了心中的疑惑,谨以此文作为纪念。

在大多数人的价值观里,权力排第一,因为它能带来一切;财力排第二,因为财富就意味着资源;知名度排第三,因为它能折现,再带来资源;学历排第四,因为高学历象征着更高的智力,智力越高,获取资源的能力越强。换句话说,只要有资源,人就能在社会中安身立命,享受美好人生。

但除此之外,人们为什么会崇拜颜值到今天这个地步呢?不出卖肉体或者色相的前提下,高颜值能换来资源吗?能带来实际的额外财富吗?一个漂亮的企业文员和一个不怎么漂亮的企业文员,工资会有很大差距吗?似乎并没有,那么人类追求颜值的深层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为了解答这些困惑,本文主要讨论五个问题:

1,在基因层面上,人类对高颜值有无源自本能的崇拜;

2,高颜值的标准与由来;

3,文化对颜值审美的影响;

4,信息时代资本如何将颜值同质化,商品化;

5,高颜值的双刃剑效应。

首先明确一点:在这篇文章里讨论的颜值,只包括人类个体的脸蛋或者身体,不涉及诸如动物,无机物,人造物,社会群体,抽象物等广义的颜值定义。

(1)源自本能的颜值崇拜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每一个人,自诞生之日起就开始接受家庭的,学校的,公司的,国家的,各种层面的社会教化,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被教化程度也越深,那么如何证明人类在被文明教化之前,就已经有了颜值方面的倾向性呢?

苦思冥想之后,我发现答案只能从那些可爱的,尚未受到文化熏陶的小宝宝身上寻找,一个极为有趣的实验结论是:在婴儿阶段(这里指一周岁之前),人类对权力,财富,知名度,学历这些东西,是没有概念的,更不具有倾向性,但与此同时,人类对于漂亮的,符合身体美学的女性却是有着近乎本能的关注。

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呢?国内的相关研究少得可怜,只能从国外找文章。

1987年,美国的朱迪斯·朗格诺瓦教授(Judith Langlois)组织了两场比较严谨的婴儿行为学实验。

第一场实验中,研究者选取了34个健康的6-8个月的婴儿作为研究对象,然后找了8张高颜值照片,8张低颜值照片作为参照物(这些照片怎么来的呢?他们先是搜集了很多成年女性的照片,然后再让40多个研究生们,根据李克特量表给这些照片池中的照片进行多维度评分,5分为最高分,1分为最低分,评分较高的照片作为高颜值参照,其平均为3.46分,评分较低的作为低颜值参照,其平均分为1.44分)。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每个婴儿都呆在单独的彼此隔离的房间内,坐在各自妈妈的腿上,婴儿面前有一个摄像头,用来记录婴儿左右注视的时间,摄像头后面有左右两个屏幕,屏幕上会显示相互搭配的照片,在照片开始显示10秒后,左右照片互换,继续观察10秒。在这个过程中,婴儿母亲无法看到屏幕上面的照片,实验人员也无法看到屏幕上面的照片,只做记录。

实验完成之后,这些研究者开始对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6-8个月的婴儿在看高颜值的人脸的时间比看低颜值的人脸的时间要长。

在第二场实验中,实验过程相同,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研究人员把研究对象换成了2-3个月大小的,被放置在儿童座椅上面的三十个婴儿,通过数据分析,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儿童对于高颜值照片的关注时间反而更长了。

由这两个实验,外国学者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不论是2-3个月的婴儿,还是6-8个月的婴儿,他们的注意力都会被高颜值吸引。

这个结论完全颠覆了一种流传已久的观点:即人的审美标准是由于社会文化的熏陶而逐渐形成的,人在被文明驯化之前,对于颜值没有任何倾向性。

1990年,这位朱迪斯·朗格诺瓦教授又做了一些后续研究,来进一步探究婴儿对美丑的追求。这次他们选取了12个月大的婴儿,让一个不知道自己戴着哪种面具的成年女性,与婴儿玩耍,记录婴儿在接触过程中的接近,退缩,微笑等动作;或者在婴儿面前同时放置高颜值的布娃娃和低颜值的布娃娃,记录婴儿与这些布娃娃玩耍的时间。

这些实验的结果都表明:即便是尚未受到文化熏陶的婴儿,也会本能地偏爱高颜值的接触对象,冷落低颜值的接触对象。

在此之后,又有一些其他团队重复朱迪斯教授的实验,他们测试了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面庞,探究婴儿对这些脸部照片的反应,结论都与朱迪斯教授相同,即不论被观看者的年龄,性别,肤色如何,婴儿始终偏爱那些被成年人认证过的,有着高颜值的人脸,他们对人脸的美有一种近乎本能的感知能力。

这一系列实验说明,婴儿对高颜值的倾向性,和一出生就会喝奶一样,刻在了人类的骨子里(也就是基因上),这也正好吻合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前(1838年),达尔文在笔记中写过的一句话:美是一种本能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