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甄嬛传》中,有个叫余莺儿的宫女,因为冒名顶替成为官女子,先是因昆曲唱得好被封为“妙音娘子”,后又因受宠晋升为答应,一时之间不知羡煞了多少宫女。

余莺儿一朝得志就原形毕露,胆大妄为,最终落得个被赐死冷宫的下场。

这一切,都是她愚蠢之极造成的。

冒名顶替甄嬛

除夕之夜,倚梅园。皇上交给苏培盛一个任务,找到能够对上“逆风如解意”下句的女子。

苏培盛真聪明,第二天前往倚梅园召集众宫女,说皇上出了个上联“逆风如解意”,看谁能对出下联。

曾偷听皇上与甄嬛对话的余莺儿对出了下半句“容易莫摧残”,于是被苏培盛带来觐见皇帝。

未若柳絮因风起才女(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1)

图片来源于影视截图(下同)

皇上竟然没有怀疑,又见对方声音动听,相貌也不差,就封为官女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才女(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2)

皇上临走时说:“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余莺儿一脸茫然。当时,十七王爷在场,他就知道苏培盛找错了人并暗示了苏培盛。十七王爷还故意说这是李白的诗,余莺儿依然一脸茫然。其实这哪是李白的诗,是宋代朱敦儒的词。

余莺儿从来没考虑过,这件事一旦穿帮,那她可是欺君之罪,欺君之罪可是要杀头的。这不是愚蠢又是什么?

无礼顶撞眉庄

余莺儿擅长昆曲,妩媚惑人,被皇上封为“妙音娘子”,因得宠很快由官女子晋升为答应,然后又傍上了华妃,自持有华妃撑腰,骄横无礼。

余莺儿遇见位分比自己高的沈眉庄沈贵人,态度非常嚣张跋扈,嘴上说给沈贵人请安,不仅不下轿、不行礼、不让道,还要沈贵人让道。

未若柳絮因风起才女(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3)

未若柳絮因风起才女(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4)

未若柳絮因风起才女(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5)

结果,沈贵人让她先走。沈贵人身边的宫女采月发牢骚,沈贵人反而说:“忍一时风平浪静,明白吗?”

要知道,当时也是沈贵人得宠的时候,余莺儿竟然敢如此放肆,这不是愚蠢到家了吗?

任性胆大妄为

说句实话,余莺儿冒犯沈贵人也就算了,人家沈贵人大度,压根儿不跟她计较。

余莺儿愈发胆大,竟然冒犯与甄嬛同住一宫的淳常在与皇上身边的老人欣常在,还把欣常在关进了慎刑司。这简直就是无法无天,一下子惊动了六宫。

太后震怒,释放欣常在加以安慰,褫夺余莺儿“妙音娘子”的封号。

在这种情况下,按说余莺儿应该汲取教训了,可是她不。当她遇见甄嬛时,不但欺凌对方还口出狂言,不料被皇上撞见了。皇上为了维护甄嬛,当即贬余莺儿为官女子。

与此同时,破格晋封甄嬛为贵人。

余莺儿接二连三以下犯上,这不是愚蠢之极又是什么?

余莺儿愚蠢的地方很多,当然不止上述几点,最愚蠢的还是她被华妃利用,命奴婢花穗在甄嬛的药里下毒。

先前,余莺儿冒充一事,甄嬛也许没打算戳穿,可现在对方竟然下毒。这一回真正把甄嬛惹怒了。怒了的甄嬛不出手则已,一出手惊人——告知皇上余莺儿陷害自己的同时,说出了当日倚梅园中余莺儿冒名顶替自己之事。

未若柳絮因风起才女(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6)

皇上大怒,当即将余莺儿废为庶人,打入冷宫赐死。

余莺儿不肯就死,大闹冷宫。安陵容为报答甄嬛前往冷宫暗喻苏培盛,余莺儿既已被赐死,就不会有人追究她的死因。苏培盛哪有不懂的,当即命小厦子动手。余莺儿整治过小厦子,就是那次剥核桃把手都弄出血了。小厦子恨余莺儿,出手极狠。总之,余莺儿死得很难看。

结语

余莺儿的死是一种必然,她太自不量力了。

她哪有甄嬛一样出众的容貌?

她哪有沈眉庄一样过人的才华?

她哪有华妃一样娘家的靠山?

她是个什么也没有的宫女,是靠投机取巧上位的,从不懂得收敛,从不懂得低调,从不懂得思考,完全就是猪脑子。说得明白一点,这是一个没有情商的女人。

余莺儿的故事说明,一个女人如果情商低的话,出局就会很早;一个女人如果情商高的话,她就会笑到最后。

相关链接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的意思是:如果北风能够理解梅花的心思,就请不要再这样轻易地摧残她。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崔道融的《梅花》。全诗内容如下:“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的意思是:就算是在华丽的天宫里做官我也懒得去,只想插枝梅花醉倒在花都洛阳城中。这句词出自宋代词人朱敦儒的《鹧鸪天·西都作》。全词内容如下:“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