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少年侦探》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如雷贯耳的《十三少年历险记》系列之一,至于是不是首部我说不好无从判断,等有时间收集一套看完便知晓。这里衍生出一个新的问题,同时期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的《阿拉伯少年惊险小说选》系列中收录的马哈茂德▪萨利姆的小说有没有《十三少年历险记》,恐怕只能等我看完两个系列才知晓答案喽。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引进的外国小说普遍存在不对原著及作者进行简单介绍的疏漏。仅凭本书内容我推测出版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期。小说中的十三位阿拉伯少年侦探与七八十年代的阿拉伯联盟完全对不上号,比如说没有初始成员国也门的少年。里面有巴勒斯坦的代表,考虑到阿拉伯世界一直以来对巴勒斯坦的无私支持,不能就此断定是1976年巴解组织加入阿盟后所著。缺少对原著及作者的简介,不了解小说出版的历史背景,阅读起来难以体会时代浪潮中作者所要表达的特定时代思想,真乃是一大阅读憾事!

密探007侦探故事(少年侦探-阿拉伯少年007)(1)

神秘间谍

本篇小说开场对阿拉伯世界少年侦探作了一番大致介绍,侦探队不隶属任何国家总指挥神龙见首不见尾只闻其声不见其貌,读到此处我脑海中浮现出美国电影《查理的天使》,电影改编自1976年播出的同名电视剧在美国家喻户晓。对于这位零号司令是否借鉴同时代的热播剧,又或是说冷战时代的间谍文艺作品殊途同归司令都是类似的人物,这就要靠专业人士答疑解惑。我个人倾向于这是当时流行的间谍小说设定俗套,因为本书大部分故事情节流于俗套,无非是把成年人间谍换成阿拉伯少年,想必作者是没少借鉴同时代的间谍小说。零号司令下达的任务是找到并摧毁敌对组织监听系统地面发射站。小说里的敌对组织跨国犯罪团伙和少年侦探所属组织一样是跳出国家隶属关系,这里面是政治原因。在冷战时期美苏两强争霸格局下,阿拉伯世界国家有的与美国交好结盟,有的与苏联把酒言欢,小说传递的是阿拉伯世界要团结友爱,如果把坏人设定为美国或苏联,不可避免要得罪部分阿拉伯国家,违背团结阿拉伯世界的著书初衷。从另一方面说,不选边站队作者不会引火上身。

十三个少年却只有一位主角,那就是来自作者祖国埃及的艾哈迈德,男配角是来自苏丹的欧斯曼。十三位少年中有四位女性,很是遗憾她们亮相的篇幅寥寥无几,这多少与阿拉伯世界的风俗传统有关。作者本着团结精神不愿招惹是非,读者应当理解。既然主角只有一位,故事也就没有多线展开,仅有一条主线艾哈迈德。艾哈迈德小队来到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他们决定利用敌人破译密码来一次将计就计放出诱饵钓大鱼。几个人对话不够言简意赅,虽有几分少年活泼调皮的天性,但更多的是极具时代感的少年英雄千人一面。佯装传递秘密情报行动十分成功敌人上钩了。本篇精彩部分是接下来的拉希德巧妙与敌人周旋,不能露馅让敌人顺利偷走假情报。笨贼偷情报写的惊险不足幽默有余,毕竟是青少年读物没必要写的万分惊险,多点幽默注入欢乐小读者更愿意读下去。半夜有行动,拉希德睡意全无静待猎物上门。不知几点房门被悄悄打开,俩笨贼进屋找装有假情报的信封。一位拿枪监视装睡的拉希德,另一位可热闹喽把拉希德随身物品翻了个底朝天,就是没注意到椅子上的夹克衫。但凡这哥俩动动脑子,身为受过训练的情报人员能察觉不到又是翻箱子又是看情报拍照的大动静酣然入梦吗?

少年侦探的计划进展顺利,第二天零号司令带来新的情报,俩笨贼竟然是意大利人从属于一个恐怖组织干尽非法的罪恶勾当。活动基地设在大马士革附近。 第二场行动讨论严肃多了,伊勒汉姆一语中的指出问题计划太过冒险。珊珊来迟的拉希德汇报昨夜情况,少年侦探们下定决心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里有一点引起我的注意,计划中是在戈兰高地会面,现实中戈兰高地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被以色列占领。整本小说六篇故事闭口不提以色列如同不存在一般。我不认为这是逃避现实,一方面是作者出于团结的强大的阿拉伯世界美好心愿出发叙利亚夺回属于自己的领土。另一方面如果提及以色列和解断然不行,作为一本儿童文学作品不可触碰底线是煽动民族仇恨,这两方面原因决定小说回避以色列。行动开始艾哈迈德和哈希德装得像是温顺羔羊被抓进敌人基地,其他队员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跟踪而至。

欧斯曼首次展现拿手绝活投掷硬橡皮球百发百中,把匪徒一一击晕。这硬橡皮球好就好在投掷时无声无息不会引起敌人骚动,如果是用枪动静大立马暴露,小说中欧斯曼这手绝活屡立战功。少年侦探们成功潜入敌人秘密基地,在一个拐弯处遇上正要动手处决哈希德的笨贼。这段打斗写的一招一式详尽,动作画面浮现在读者眼前栩栩如生,打得精彩读者拍手叫好。成功救下拉希德,另一位被抓走的艾哈迈德此时怕是凶多吉少。少年们一路向前看到电视荧幕上出现的人造卫星,敌人有先进的摄像窃听设备。这里的描写比较贴近当时美苏超级大国全天候的卫星侦查。小说要高于生活要把敌人写的玄乎其玄,能无时无刻监视阿拉伯世界的犄角旮旯及监听所有通话。前面干掉笨贼二人组的一位,冤家路窄又碰到从秘门出来的另一位。在少年侦探把他推下山时,他本能扣动扳机惊动卫兵触发警报,随即警笛四起喊声震天。按照常见的剧情发展笨贼出来的秘门一定是关押艾哈迈德的地方。少年们进门后找到受过电刑拷问半昏迷的艾哈迈德,人救到了三十六计走为上。按照间谍小说约定俗成的情节,三个人肯定是跑不掉,这才能引出敌方首领出场侃侃而谈征服世界的邪恶阴谋。不出意外,计划将完援兵也就到了。其他小队成员顺利炸毁基地顺手把艾哈迈德他们救了,本篇急匆匆的介束过于匆忙,看的读者是一头雾水,给人的感觉是少年侦探们在敌人基地里一路顺风顺水太过顺利,塑造的少年侦探形象简直是天下无敌的绝世大英雄。

小说写作上虎头蛇尾结构前重后轻,前面谍战悬疑浓墨重彩,后面进入正邪决战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匆匆而过。不仅是本篇,六篇中有五篇都是这个调调大同小异,作者像是写谍战写得激情四射动力十足,写到找到敌人基地将要进行殊死一搏时提不起兴致提笔写不动,干脆一切从简来几段精彩的动作打斗,剩下的是一顺到底。间谍小说前面的谍战悬疑是吸引读者读下去,后面敌我决战险象环生中表现出主角不凡的身手机智的头脑,完成超越常人的间谍英雄塑造是升华小说画龙点睛的一笔!作者反其道行之拉低小说水平直降一档。要说作者写作水平有限,可打斗写的拳拳到肉活灵活现,也不像是江郎才尽构思不出紧张惊险的绝地逆转情节。正邪对决写的潦草结束匆忙一大败笔令人百思不得解。

密探007侦探故事(少年侦探-阿拉伯少年007)(2)

带炸弹的海豚

第二篇几乎与首篇情节一个俗套换汤不换药。这次零号司令下达的任务是找到一个活跃在美国的犯罪集团世界主人的首领。线索来源于一盘录像带里出现的海岸、渔村及关键词海豚。任务着手点与首篇不同是录像带里提到的集团内讧要铲除的瓦特卡尔。世界主人首领千变万化不好找,可集团高层瓦特卡尔很好找。于是乎少年侦探们乔转打扮放出鱼饵愿者上钩。

这次要扮成阿拉伯富商来美国谈笔大买卖。令我惊讶的是小说未排斥西方社会的物质享乐生活,书中来自阿拉伯世界的少年们对美国奢靡生活熟门熟路并乐在其中,其中甚至有一段四个姑娘在沙滩上享受日光浴。我认为这是因为埃及是阿拉伯世界中完成世俗化的国家及1972年驱逐苏联军事专家顾问全面倒向美国实行亲美外交政策,身为埃及人的作者思想开放对西方生活接受程度较高所致。

鱼上钩了,三位少年侦探被邀请到公司面谈,匪首瓦特卡尔出场邀请三人上私人游艇一聚。本篇小说重点在此,向读者全面展示现代美国生活,有高档跑车、住高档酒店、沙滩游泳池、等级森严的大公司、豪华私人游艇派对等,本书从侧面印证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埃及与美国交好逐渐接受西方生活。游艇上瓦特卡尔的千金被主角艾哈迈德魅力吸引产生好感更加出乎我的意料。虽说亭亭玉立的姑娘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必不可少的人物,但是在保守的阿拉伯世界不接纳东西方世界不同宗教信仰的爱情,作者写成姑娘单方面朦朦胧胧的情愫挑战一下禁忌勇气可嘉。艾哈迈德借姑娘之手向其父传递纸条发出警告促使其与世界主人首领火拼是既假又俗。瓦特卡尔是诡计多端的匪首混迹江湖多年,难道不是先查查谁写的纸条吗?游艇上就三个生面孔,谁写的纸条是秃子头上得虱子-明摆着。扔纸条是个愚蠢莽撞的拙劣之举,只能暴露自己。其实写到瓦特卡尔看到纸条决定动手,本篇已接近尾声。如同首篇情节少年侦探们一顺百顺,找到敌人基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抓获世界主人首领猫。仅有一丢丢的惊险是训练有素的海豚,正如小说所言带炸弹的海豚来源于现实,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都组建海豚部队,秘密训练海豚执行军事任务。

本篇与首篇如出一辙,开了个好头急匆匆收尾,唯一看点是向阿拉伯世界小读者展示一下新奇的西方生活。

古怪的人

第三篇古怪的人看名字一目了然故事核心是在纽约生活的的双面人鲁库。作者用三页纸的内容大书特书塑造古怪的人。读者不要有所期待,如前两篇一样高开低走,这位核心人物开场详细介绍后面脸都没露过,不知所谓!

本篇小说收录的六篇中令人无法忍受的差!虎头蛇尾再创辉煌勇登高峰!古怪的人鲁库背地里是个军火商,这次的任务与众不同是某个阿拉伯国家发出的委托找到鲁库找到他们买的武器。少年侦探们一分为二,小说只有一个主角艾哈迈德故事自然只有一个条线。主角小队靠着加勒比海盗的指引抵达迈阿密,落地就收到好消息,有渔民在巴巴多斯附近发现运输船。有了这个情报意味着先到迈阿密成了一堆废话,作者写这段重点是谍战氛围的营造,牺牲掉零号司令美国代理人烘托悬疑紧张的谍战氛围一步到位。这位代理人绝非可有可无的小角色,没他的情报网少年们得不到船在何方的重要情报。小说精彩看点全系于他一人,他在机场众目睽睽被暗杀谍战小说中危机四伏的紧张感引人入胜。

少年们到了巴巴多斯作者紧紧抓住营造出的谍战氛围,争当少年们询问目击者时,杀手如影随形一场枪战不可避免。读者看到紧迫危急的形势,不由得想这次遇上对手是块硬骨头少年侦探不好啃。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本篇到此进入到下半部分,按照小说虎头蛇尾文章结构少年侦探又要一路顺风到结束了。有了导航员轻而易举找到失踪的运输船,少年侦探使用催眠弹不费吹灰之力解决船上的匪徒,作者恐怕是意识到毫无波澜惊险,特意加上一段敌人开着直升飞机追逐情节,少年侦探沉着应对拿起高射机枪像打鸟一样击落直升飞机。搬到到此结束,堪称是作者虎头蛇尾的代表作。开场古怪的人把读者的胃口吊起来,紧着着机场遇袭代理人被杀谍战气氛噌的一下起来,按理说后面寻找运输船、打倒匪徒、摆脱追击都是大有文章可作是小说重中之重,可作者三言两语走马观花看的读者是瞠目结舌。至于古怪的人没有出现在少年侦探的冒险中看的人是莫名其妙。本篇小说前面开个好头看到后面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密探007侦探故事(少年侦探-阿拉伯少年007)(3)

匪穴奇遇

《匪穴奇遇》是六篇中的佳作。小说无头,开场艾哈迈德小队帮人运送一尊神秘雕像未交待前因,一时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影响小说的精彩,反而省略与主线故事无关冗辞读起来紧凑流畅。飞机燃油耗尽成功迫降,少年侦探遇到委托人的代理人黄种人木卡。小说至此出现的不知名海岛、神秘雕像、杀人不见血的木谷人给读者一种少年侦探误入荒蛮世界求生的感觉,可接下来出场的木谷人令人惊讶到一时语塞。密林中出现一张张黄黄的脸和一双双细细的眼显露出来,同时一挺挺机枪一把把手枪也显露出来,显然荒岛野蛮人与机枪手枪并不搭配不属于同一个世界,原因很快揭晓他们在用日语交流。作者是意有所指,所谓的木谷人是二战中留守东南亚海岛的日军,这可不是天方夜谭,有真实原型二战最后一个投降的日本兵。这个日本兵在菲律宾的一座荒岛上坚持丛林游击战,直到1974年才走出荒岛投降,这时距离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已过二十九年。

作者准确无误的写出日军本性,用小说原话是他们已落入一个毫无怜悯之心的人的手里。至于雕像是不是假的,委托人为何要千辛万苦送假雕像等诸多谜团。按照小说简短前因中委托人是舍命替少年侦探引开追杀的敌人与少年侦探无冤无仇没有动机害人,很明显是作者压根没想如何解释,因为这雕像是个引子引出荒岛上的日军,故事也不是关于雕像的故事,所以干脆不去想雕像真假没有前因更没结果。日军头头扣下同伴作为人质,命令艾哈迈德取来真雕像。同伴被关进木笼子抬到海边遭受风吹日晒酷刑折磨。白日里热浪蒸烤他们,浑身汗如泉涌,强烈的阳光刺得连眼睛都睁不开。夜来时,海水涨潮,渐渐地漫过他们的膝盖,腰围,胸部,海风嘶鸣吹打着他们的脸面,咸咸的海水浸泡着白天晒肿的皮肤火辣辣的疼痛。详细的酷刑描写足以见得日军丧尽天良自甘堕落为残暴嗜血的野兽。

眼见同伴饱受折磨艾哈迈德心如刀绞,肯定不能回去取雕像,一来一回之间同伴早已被摧残成一具具白骨了。艾哈迈德,木恩及三个日本兵坐上小船出发。为今之计说服木恩,二打三尚有一线生机。风大浪急小船上处处是机会,艾哈迈德瞅准一个滔天巨浪朝小船打来的绝佳机会,不顾一切向持枪士兵扑去。人算不如天算小船颠簸剧烈持枪士兵急闪身幸运躲过去。反应过来的士兵一把举起艾哈迈德,另一位士兵拿浆朝艾哈迈德劈头盖脸打去,一场恶战就此展开。木恩见势不妙出其不意把拿浆士兵撞下船去,不幸的是木恩失去平衡跟着掉进海里。接下来读者别眨眼,艾哈迈德上演以一敌二的精彩好戏。被举到半空中的艾哈迈德急中生智猛击壮汉鼻子挣脱身来,骑在倒地壮汉抡起拳头打去。另一位士兵刚反应过来,举起船桨奔着艾哈迈德就打,在阳光的照耀下士兵硬在投在地上的壮汉身上,艾哈迈德看的是一清二楚,一个闪身船桨结结实实打在壮汉脸上晕了过去。剩下一对一艾哈迈德二三下把士兵打下船去。作者文字简练寥寥几句描绘出主角以弱胜强反败为胜的精彩绝伦打斗,智勇双全的艾哈迈德借力打力转眼间前后打倒两位士兵紧张压迫感十足,成功塑造出大智大勇的少年英雄形象,我认为是六篇小说中最精彩的打斗描写。

高潮部分过后是平淡,艾哈迈德回到岛上救出同伴抢走快艇,在精彩的小船打斗光芒照耀下黯淡无光,参看前几篇小说的虎头蛇尾,读者不免捏着一把汗又要一路顺风到结局了?其实故事进展到这里真正的敌人还没现身呢!本篇名字是匪穴奇遇,荒岛上的日军勉强能称为匪,可横看竖看荒岛都不能称之为穴更谈不上奇遇。作者在本篇中挥手告别虎头蛇尾顽疾,一反常态把少年侦探的死对头放在下半部登场上演一出海底两万里奇遇大戏。读者可以忽略掉作者为增加惊险少年侦探匪夷所思犯下不捆绑快艇上士兵的低级失误,后面的水中奇观才是重点。巨大的潜艇从海中升腾而出令人诧异,我原以为是荒岛上日军开着潜艇追来,问题很快得到答案。出现在眼前的是曾与少年侦探交过手的匪首卡什纳。这个人物没在前几篇出现过,应该是小说未收录的短篇中的反派。少年侦探被抓进潜艇,所见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核潜艇。小说没有杜撰出世界第三极势力。小说中团结强大的阿拉伯世界,我认为属于第三条路线不选边站队独立自主,因为小说中未提及苏联对美国充满好感,未明显表现出超级大国争霸的零和博弈姿态。犯罪集团不具备生产核潜艇能力,少年侦探断定这艘是用不法手段控制的美国核潜艇。

卡什纳原来是个小角色,少年侦探见到真正的匪首一位服饰考究文雅大方的银发老者艾米拉尔。他彬彬有礼深谙待客之道下令好好招待勇敢的小英雄。在很多影视作品中出现过最难越狱的海底监狱,在少年侦探看来潜艇如同海底监狱,正如卡伊斯所言我们被钢铁,卫兵,海水围在中间插翅难飞。他们所能做的是好好享受吃饱喝足养精蓄锐。随后小说带读者领略五彩斑斓的海底世界。少年侦探没闲情逸致游玩,艾哈迈德分析出匪徒利用先进设备在海底寻找铀矿和石油。这伙匪徒毋庸置疑是六篇小说中实力最为强大的对手,他们的存在威胁着世界和平!艾米拉尔想要征服世界就要扩大势力,盯上阿拉伯少年侦探组织并要求少年侦探说出组织情报,队长艾哈迈德殊难做到。为了展示实力恐吓少年侦探艾米拉尔惨无人道的用激光杀死无辜的潜水者,其杀人不眨眼的行径令少年侦探怒不可遏暗暗发誓铲除这伙匪徒。

本篇是短篇小说,在有限的篇幅中到此事实上是讲了两个紧张刺激的谍战故事,留给结尾的篇幅所剩无几。如此紧迫作者竟能从容应对,不再是匆匆结束。少年侦探从客房通风孔逃走,准备用炸药把匪穴轰上天,按照俗套不出意外肯定被士兵发现,上演一出作者与篇幅少年侦探与时间赛跑的精彩打斗好戏。这次作者一改蛇尾臭毛病,给少年侦探上对抗增难度安排日本相扑做对手。如此设定一来是对应前面的荒岛日军,再明显不过的明示看不懂的也懂了。二来谍战小说是超现实,要有科幻元素,也要有超现实的不可思议带给的冲击震撼。潜艇海底游让小说有了科幻元素,荒岛日军和相扑士兵让小说超现实。少年侦探胜利在望,身材异常肥硕的日本人向导火索走去。胜利在望突发意外,艾哈迈德眼前有两个选择,一是不去管继续向上爬摆脱死亡威胁;二是冒着生命危险翻身下去与相扑搏斗争取最后的胜利。这是六篇小说中最危急时刻,我认为是六篇中艾哈迈德首次被死亡阴影笼罩。这段少年英雄的形象得到升华,表现出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牺牲奉献精神,而不再是简单化处理的脸谱角色。他义无反顾的跳下去,使出平生之力把相扑踢蒙,灵光一闪以巧取胜把相扑弄得晕头转向后捡起石头把人砸晕。这段描写能说明作者肯定是不了解相扑运动,看着身材肥硕可不意味着行动迟缓动作笨拙。相扑运动往往短则几秒长则不过一两分钟决出胜负,因此在现代日本相扑四十八手中十分注重爆发力及动作迅猛。艾哈迈德击倒相扑在爆炸前与同伴会合。地下炸药剧烈爆炸冲的地面不停地抖动,少年侦探大获全胜坐上飞机飞向开罗。

明明是短篇作者偏偏写了两个谍战故事。除了荒岛日军没前因这点瑕疵外,在有限的篇幅内紧凑流畅衔接到位比较完整的讲完两个故事令人啧啧称奇。尤其在第二个故事匪穴奇遇中,前面充满科幻元素的海底之旅有电流保护装置、有小型潜艇找石油、有神秘的死亡激光,后面与作者一贯的虎头蛇尾诀别一再带给读者惊喜,很好说明作者完全有能力收好尾。本篇和最后一篇《半盘录像带》是六篇中的佳作,我是看好本篇为最佳。

密探007侦探故事(少年侦探-阿拉伯少年007)(4)

周旋在南极

《周旋在南极》在前后两篇佳作夹击下读起来无趣得很呐。我认为主要原因是看点南极,可作者没把握住精髓小说大部分场景不是阿根廷路上跑就是在探究所室内没能突出表现南极。

上一篇出现核潜艇本篇就来个原子弹。开卷明义埃及著名科学家被人劫持到遥远的南极。为什么是南极,可不是作者拍脑袋随口而出。不从属于任何国家的邪恶组织要进行原子弹实验,也只能去无人无国的南极大陆。我是不理解既然都知道人在南极,作者何必横生枝节在阿根廷的冒险呢?虽说写得精彩一把火点燃谍战的惊心动魄,可与主题南极无关,写得再好徒劳无功。为何先去阿根廷看的人是一头雾水,按照小说交代是去布宜诺斯艾利斯附近的村庄找朋友菲古和木利了解情况,可问题是没他俩少年侦探照样去南极,至关重要的原子研究所资料幻灯片更不是从他俩那得到的,冠上加冠浪费宝贵的救人时间找他俩图什么呢?

少年侦探找到好友准备动身,帐篷外面来了一只驼队。读到这里我恍惚间被带到中东沙漠。阿根廷没有骆驼有羊驼,可能是我孤陋寡闻不知道在阿根廷沙漠中有羊驼组成的运货驼队。这里不知道是作者写错还是翻译问题。驼队是一伙走私犯把前去交涉的木利打成重伤,一场战斗不可避免。少年侦探战斗经验丰富采用灵活战术一举击溃匪徒,抓住四个活的审问。艾哈迈德看出走私的是放射性物质看的人是目瞪口呆,浓郁的谍战超现实扑面而来。既然都看出是放射性物质,作者何必再多费口舌写审问匪徒纯属啰嗦多余。当下救人变救人,从营救科学家变为医救木利,哪怕前面的村庄是龙潭虎穴也要闯。放射性物质不能带走,也不能销毁埋下回头再说,那这段写的意义何在呢?与走私犯的战斗唯一的价值是引出下一章勇往直前深入匪穴。

接下来的故事我是读出谍战小说悬疑惊险的正宗韵味,是本篇精彩看点。进匪穴前作者先来一段驾轻就熟的沙漠冒险,虽然冰火两重天大冒险是谍战小说走遍天南地北的原汁原味,但无形之中容易削弱重点南极冒险,除非写的前轻后重拿捏得当,偏偏作者风格是虎头蛇尾,南极不如沙漠冒险出彩注定无法挽救。走进村庄进入旅馆仿佛置身于蛮荒的美国西部世界,小旅馆不是黑店胜似黑店。旅馆中有边喝饮料边玩牌的人,细心的读者会纳闷不该是边喝酒边玩牌吗?小说中没有出现过喝酒场面,这是因为在伊斯兰国家禁酒,小说肯定不能有喝酒的描写。一行人踏进旅馆便被歹人盯上,在西部世界使用拳头说话,地痞流氓岂是少年侦探对手,三下五除二被揍得服服帖帖。旅馆记账员态度也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赶忙去请医生。少年侦探高价买到一辆二手老爷车,留下菲古照顾木利,开着老爷车上路赶往附近的城市。作者放下强行加入惊险的执着,总算是一路无事。这要是动不动来一段遇到匪徒,怕是没走到南极小说也就到此结束了。老爷车外表破破烂烂,跑起来却是动力强劲。进城后少年侦探找到旅馆休息播放原子研究所资料的幻灯片,谢天谢地读到小说三分之一总算是进入正题了。当务之急是马上赶往布宜诺斯向零号司令发报。少年侦探买了新车,驾车通过寂静的城市驶上公路,打开收音机车厢里立即充满优美动听的乐曲,夕阳西下,残阳余晖洒在长长的公路上,好一副美国公路电影极具神韵的镜头画面。

向零号司令发报后小说进入到作者擅长的虎头蛇尾喽!司令送来飞机,开着飞机潇洒直达,哪能带读者领略到南极极寒风光,作者随手划拉两笔南极景色描写交差。飞机降落少年侦探轻松潜入研究所,中途稍遇抵抗波澜不惊顺利营救科学家。

小说先是沙漠紧接着暴力的西部世界最后是南极大陆,不得不说把谍战小说的超现实表现得淋漓尽致。问题随之而来场景过多主次不分,结果主角沦为配角南极冒险反而成了陪衬。本篇采用了前篇小说《匪穴奇遇》的文章结构,可以视为两个故事。前部分布宜诺斯艾利斯沙漠及公路冒险像荒岛日军一样是一个故事,后面的南极营救行动是另一个故事。作者前面写的有收不住的架势,开车上公路有所收敛但为时已晚所剩篇幅不多。本来南极营救照搬上一篇的海底冒险却无想象力丰富的科幻元素平平无奇。少年侦探潜入研究所,作者没设计出如上一篇的相扑士兵般的强敌,营救行动过于顺利看的索然无味。

密探007侦探故事(少年侦探-阿拉伯少年007)(5)

半盘录像带

《半盘录像带》别开生面,首先本篇换主角了!十三位少年侦探前五篇读者有印象的仅仅是当仁不让的主角艾哈迈德和一手绝活扔硬橡胶球的欧斯曼俩人而已,作者太吝惜笔墨了!铁打的主角艾哈迈德这次歇歇脚,配角欧斯曼成功上位。其次是一个俗套反复用前五篇文章走的是冒险风格,口味清淡缺少谍战悬疑惊悚的味蕾刺激。本篇篇幅较短大胆突破尝试走走谍战悬疑风格,我认为作者有意把故事发生地设定在大雾弥漫的伦敦,让读者情不自禁想到住在贝克街的福尔摩斯。谍战悬疑与推理悬疑有着本质不同,推理有案件发生要找线索证据查出真凶。谍战悬疑本质上是小说氛围,主角陷入困境如履薄冰危险从四面八方的阴影中袭来,不知道迎面走来的陌生人是敌是友,无法确定接头的队友是否叛变等。基本上是主角孤身作战对抗邪恶组织乃至于对抗全世界,比如经典的谍战电影《谍影重重》。也有间谍特工要查明威胁世界的神秘事件查出幕后黑手,可在推理小说中侦探是不需要身手不凡打倒敌人深入匪穴一级级一层层拨云见日,用的是头脑推理找线索证据最后完成推理拼图查出真相,犯人交由警察绳之以法。谍战小说中间谍特工反过来主要靠一双铁拳一级级一层层打倒敌人得到线索查出真相,用头脑分析千辛万苦得到的信息但甚少用上推理,即便是推理出真相又如何?交给警察去抓坏人吗?还不是特工一个人收拾坏人解决问题。既然用不上推理如何得知整个阴谋全貌,最常见的俗套处理主角被抓住送往敌人大本营,幕后黑手表明真身给读者极大的震撼,坏蛋首领向主角炫耀全盘托出,最后主角来个绝地逆袭一举歼灭之,比如本小说中几篇及声振寰宇的《007》系列。

故事发生在寒冬伦敦的郊外,这次对手是老熟人世界主人集团。我想半盘录像带是对应之前的一片神秘录像带,但两篇风格截然不同。这次的任务不是找到新头头未名先生,而是看起来相对简单容易的与持有录像带人会面出高价买下。小说主角艾哈迈德,哦对了,本篇主角是欧斯曼。小说主角欧斯曼孤身一人上路,此时夜空中的阴云越来越浓,濛濛细雨从高远的苍穹飘洒下来,天气预告着此行不会一帆风顺。路上大雨如注行车稀少,欧斯曼猛然看见路旁有一辆车抛锚,一个老太婆挥手求救。雨夜的伦敦郊外人烟稀少,公路上冒出来的老太婆,浓浓的惊悚电影氛围如大雾般弥漫开来,读者一下子被拽进小说中忐忑不安欧斯曼接下来的遭遇。小说中没有无缘无故突兀的情节,看似与任务无关生活中常见的汽车抛锚定有下文。欧斯曼送老俩口回家,身为优秀的间谍特工不把任务放在首位做多余的事确有失职之处,可毕竟他还是个少年保留着内心善良纯真的情感,而非一台冷血无情的机器,我认为送老人回家说得通不是问题瑕疵。

开车来到人迹罕至的农场,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黑森森的别墅,周围是密密层层的参天大树,车上的老太婆和丈夫俯首帖耳低语着。读者此处惊悚恐怖的浓雾把读者彻底吞噬,仿佛在看一部恐怖电影,偏僻的农场、诡异的老人、暴雨的黑夜,该有的惊悚恐怖元素一应俱全!欧斯曼跟着老人进屋,老太婆请他帮忙把丈夫抱到二楼卧室,他犹豫片刻,我看犹豫是第六感发出警报隐约察觉到不对。欧斯曼把老头放到床上,旋即转身要走,老太婆却一把将他拽住,知道地请他留下喝茶。出于感谢请人喝茶是人之常情并无不妥,但老太婆两次用力拽他令人起疑。手劲大能用平日里干农活重活来解释,可通过硬拽肢体语言表达出的不是感谢善意,欧斯曼已察觉出老太婆动作传递出的恶意,但他的善良的本性不把人往坏里想,疏忽大意落入陷阱。这段对欧斯曼的塑造成功到位,明显不同于艾哈迈德完美无瑕无懈可击的少年英雄形象,欧斯曼更像是有血有肉的人,也明显有别于历经长年累月残酷训练磨平棱角泯灭人性的间谍特工杀人机器,是名副其实逐渐成长的少年侦探少年特工。

欧斯曼转身离去,跑到别墅大门,大门被锁上了。返回大屋子门前,门也被锁上了。敌人的圈套令读者十分费解,欧斯曼进入别墅后有大把的机会干掉他却按兵不动,现在仅仅是锁住门拿走武器破坏汽车把欧斯曼困在别墅。看来他们的目的绝不是拖住欧斯曼如此简单。欧斯曼虎口脱险的路无非是两条,翻墙出去徒步逃跑或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进屋子找机会。屋里的电话不能用,眼前唯有先逃出这一条路。至于为何敌人没设下伏兵抓他任由他逃走,作者没投入创作精力是一个疏漏。欧斯曼跑到主干道正巧驶来一辆出租车,运气好到出租车乘客同意欧斯曼搭车,这在谍战小说及推理悬疑小说中是十有八九又是敌人的陷阱,但是正如我前述,作者心思没放在这,欧斯曼平安无事顺利抵达。偶然遇到的出租车不是陷阱,读者虚惊一场。好运相伴的欧斯曼赶到约定地点恰好撞上录像带的持有者被暗杀,天赐良机机不可失欧斯曼冲过去夺下可能装着录像带的手提箱。

欧斯曼一路狂奔躲避敌人的子弹,又是运气好到难以置信,找到一辆敌人的汽车,不仅没锁车门而且钥匙就插在车上。何止欧斯曼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就连读者都无法相信看到的内容,可谓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有了汽车一路驶向伦敦,敌人后面紧追不放,这段汽车追逐情节是谍战小说中读者喜闻乐见的高科技装备展示环节,汽车上装有重机枪还能发射燃烧弹。开车显眼欧斯曼灵机一动开到火车站,转乘火车进伦敦。一般来说谍战小说中火车上敌人早已严阵以待,免不了又是场恶战,可惜作者不走寻常路一笔带过。欧斯曼成功把手提箱带回伦敦总部完成任务,按理说故事该到此结束了,不曾想再起波澜手提箱里的录像带是找到神秘录像带的线索,原来半盘录像带指的这个意思啊!作者没把创作精力全部投入欧斯曼虎口脱险,小说还有下部分根据录像线索找到那盘神秘的录像带。

下半部分欧斯曼的主角位置不保,艾哈迈德出场站在小说舞台的正中央。半盘录像带所说的wk是谁?零号司令给出答案。艾哈迈德意识到任务变得艰巨,读者意识到又要走俗套深入匪穴。对作者来说深入匪穴俗套避无可避,谍战小说中走的最多的路一定是去往匪穴的路!艾哈迈德独自行动前往wk集团伦敦住所。凭借着手提箱中的金钥匙顺利进入到156号楼13号房间安全屋内,成功引起wk集团注意,主动与他联系要完成录像带交易。不出意外交易不会顺利完成。这时艾哈迈德才想起队友需要队友们的支援。其不合逻辑的异常行为令读者沉默不语,为何不先与队友制定好计划后再行动,作者分不清孤胆英雄和鲁莽逞英雄是两回事吗?整部小说六篇故事中艾哈迈德塑造是用力过猛适得其反,从光辉伟岸的榜样楷模极端跌到另一个极端令读者嫌弃厌恶。

艾哈迈德如有神助杀出一条血路与队友汇合。少年侦探现在要进攻匪穴,艾哈迈德从正门突破却出现意外的惊喜,守卫误把他俩当成世界主人集团的买家,被带到wk集团头头面前完成交易。作者不允许阿拉伯世界的钱流进坏蛋口袋里,少年侦探来个里应外合趁乱摸黑夺回十万英镑和神秘录像带凯旋而归。从此又多了一个敌人wk集团。小说以斗争总是存在的,俗话说得好,不斗争就没有乐趣落下帷幕。

本篇延后前两篇故事模式,一分为二更加清晰明确。欧斯曼的半盘录像带是一个,艾哈迈德勇闯匪穴是一个,两个故事有因果关系衔接更紧密通畅。短篇小说硬生生要写两个完整故事,重点只能有一个放在欧斯曼身上。前部分一改风格走的是谍战悬疑,虽有不少瑕疵,总归是写的像模像样,气氛烘托到位,读起来令读者如坠伦敦的迷雾中。后半部分流于俗套,少年英雄艾哈迈德一顺百顺。前后差异明显,前部分为本篇增光添彩。

结语

小说收录六篇短篇水平参差不齐,个人认为《匪穴奇遇》《半盘录像带》瑕不掩瑜经典佳作,剩下的四篇完全是模式化写作,一个路数反反复复的套着用换汤不换药。小说出版时间不详,个人推测是冷战时代产物有着鲜明斗争风格,这种斗争跳出政治的小圈圈,立足于团结整个阿拉伯世界保卫世界和平的大爱,寄托着阿拉伯国家人民减少彼此分歧团结一致对外的美好心愿。作者目标明确写给阿拉伯国家小读者看的,在旁人看来书中很多细节难以自圆其说。本书有着时代鲜明特点,随着时间流逝可读性逐渐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