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阆水清泉

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想家。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应有一条奔流不息的“母亲河”。 ——题 记

东河,是我家乡的一条小河。

自打记事时起,这条小河就一直流淌在我的记忆里。

我家位于山梁之上。受过干旱时节缺水无法下种之苦,受过下山到河边背水之累,我对“水是生命之源”有深刻的理解,对清澈的河水有特殊的感情。

家乡的小河流清澈见底(家乡的小河静静地流淌)(1)

家乡的小河,一河碧水,两岸锦绣

小河边,有母亲心心念念的娘家。小时候,或被母亲牵着手,或蹦蹦跳跳跟着母亲走,先下山、再绕弯、还要沿河走很长一段路。走啊走,但只要过了河,就到了目的地,就多了欢笑声。

因为有得天独厚的水源条件,那些年,外爷外婆和舅舅家的稻田总是不缺水,总会给我们接济些大米。尤其是他们在河里捕鱼晒制的鱼干,总会成为过年时我家餐桌上的美食。

小河边,有我就读了八年的学校。那时,学生都是自购饭盒、自带大米或玉米糁,到学校食堂蒸饭吃。而饭前淘米、加水、饭后洗饭盒,都用的是河水。小学五年不住校,只蒸午饭;初中三年住校后,一日三餐都蒸饭吃,别说洗饭盒,连洗漱也多是在河边进行。

而河对岸的一个乡,乡政府和学校都在山上。不要说干旱的年月,就是平时,也常常为水所困,花费了不少人力、精力和财力。有这鲜明的对比,“靠水吃水”的我们优越感明显提升。可以说,东河洁净的水和老师无私的教诲一样,滋润着我们成长的心灵。

家乡的小河流清澈见底(家乡的小河静静地流淌)(2)

上学期间,每天都要亲近这清澈的河水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听着哗哗河水,学着书本知识。我对家乡的小河,有深深的敬畏。

因为目睹过奔涌的洪水淹没农田、冲毁房屋、冲垮石桥,听闻过运煤船在滩头激流中船沉人亡的惨痛教训,哪怕看似平静的河水也危机四伏。让我懂得“水火无情”,不是四个字而已。

其实,临河而居、与河水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外爷,早把这种敬畏种在了我心里。外爷有一条捕鱼的小船,俗称“三板子”,就是形容船如三块木板那样窄小。外爷驾着这一叶扁舟在东河上捕鱼的潇洒,我曾在河边望了很多回,多么想在船上一试身手,或上演“谁拨小船行”,或再现“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然而,外爷一声断喝:“谁敢私自上船,我就把他脚踝扭断!”现在想来,这条犹在耳旁的禁令,就是一道“人身保护令”!

家乡的小河流清澈见底(家乡的小河静静地流淌)(3)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清晰可见

“风吹稻花香两岸……” 唱着动听的歌儿,看着两岸良田的不断产出。我对家乡的小河,有无限的敬重。

因有河水托底浇灌,河两岸的农田总是四季不闲,小麦、花生、玉米、水稻、红苕等套着种,不但收成比我们山上多,而且品种更丰富,让人很是羡慕。站在稻田边,“风吹稻花香两岸……”的场景就不由来到了现实,歌儿也因融入了深情而更动听。

曾有两年,我们山上几个生产队的人们集体出工出力出钱修提灌站,想把河水抽上山,然而最终没能如愿,还是依旧“靠天吃饭”。但我知道,这个修提灌站的行动,无疑是对河水的渴望和敬重。在我眼中,河滩地的粮食是喝着河水自然成熟的,而山上梯田的作物是在人们汗水中坚强生长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公路网不发达,东河还是重要的航运通道。我们乡里卖的煤碳、煤油、布匹、木材等都是船运来的。河里时不时有木排、竹排漂流而下,常见的则是运输船队,木船少则几艘、多则十几艘,顺流时一艘接一艘而下,逆流而上多是连成一串由汽艇牵拉,甚是壮观。

家乡的小河流清澈见底(家乡的小河静静地流淌)(4)

河滩地的粮食是喝着河水自然生长

后来,随着公路网的密集,汽车运输更快捷,这条水上通道也渐失风光,归于平静。但随着水电站的修建,水位抬升、水面更阔,两岸更多的良田享受着清澈河水默默无私的灌溉。

后来,我离开家乡去了远方。二十多年来,不论走多远,好像也没能走出这条小河。因为,东河一直我在心中,东河水一直在心头流淌。

或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不论邻河远近,不论大河小河,都应有一条“母亲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当我再走近东河时,发现两岸已沿河依山傍水建起了几处集观光、亲水、休闲等于一体的农家乐、渡假村。

东河,还是我心中的那条河,只是水面没有了当年的汹涌流急,深流静水得如一面镜子。恰如这些年走南闯北的我,面对喧嚣纷扰,坚持微波不兴的静气和姿态;千帆过尽,修炼一份波澜不惊的笃定与从容。

人生就是一条长河。静水流深——这,不正是人生的最好境界吗?

家乡的小河流清澈见底(家乡的小河静静地流淌)(5)

家乡的小河如今更美了

家乡的小河流清澈见底(家乡的小河静静地流淌)(6)

乘坐特制的竹筏畅游东河,收获的不仅仅是快乐

家乡的小河流清澈见底(家乡的小河静静地流淌)(7)

东河两岸植被浓密,山青水秀,空气都格外清新、湿润

家乡的小河流清澈见底(家乡的小河静静地流淌)(8)

家乡的小河流清澈见底(家乡的小河静静地流淌)(9)

#情感散文#原创图文#

(文中图片为手机随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