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子压枝黄半熟是什么意思(杏子压枝黄半熟)(1)

老家的院门旁,总会有两棵老杏树吧,每至春夏之交,满树的杏子成为孩子们眼巴巴的诱惑。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蝶恋花.春景》里的首句,描写的是暮春时节景象,粉粉白白的杏花败了,枝叶间显露出青青的杏子。小燕子飞来了,门前的一弯青溪唱着清亮亮的歌儿。小小青杏泛着绿波,望上一眼,汩汩的乡情如泉涌。

北宋欧阳修说:

叶底青青杏子垂,枝头薄薄柳绵飞。

南宋吴潜也写道:

燕高飞,燕低飞。

正是黄梅青杏时,榴花开数枝。

累累青杏垂挂之时,有柳絮飞,有燕儿来,还有灼灼榴花初开。青杏小,小得有韵味,小得让人想起儿时如青杏似的青涩时光。

东南风又起,把大田里一片片麦子吹得黄梢了,把杏树上一嘟噜一嘟噜的杏儿吹得青青黄黄,红了屁股。南宋中期诗人叶绍翁访友不遇,吃了闭门羹,吟出了名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

他说的是杏花,是春天的标配。那初夏呢,半青半红的杏子也会“出墙”吗?北宋词人李之仪说:

杏子压枝黄半熟,邻墙。

风送花花几阵香。

——《南乡子·夏日作》

半熟的杏子压弯了枝头,从邻家的矮墙上探出身姿,阵阵凉风吹过,缕缕杏子的甜香散发开来。这情景太美了,不由想起儿时和小伙伴们上学放学路上,从那户人家的墙外走过,阵阵诱人的杏香飘过来,直馋得我们唾液漫溢。

杏子压枝黄半熟是什么意思(杏子压枝黄半熟)(2)

红杏成熟时,农家的石榴花开得正盛。所以古人常把红彤彤的榴花与黄澄澄的杏子,相提并美,形象更为鲜明。

南宋诗人孙应时吟道:“榴花开正红,杏子熟已赤。”

南宋中期诗人方千里云:“班班红杏子,交榴火。”

明末诗人曹学佺也说:“漫言白社凋残甚,掩掩榴花杏子肥。”

榴花似火,杏林如丹,把初夏的乡村装扮得分外艳丽。

印象中,麦黄杏熟得早,也最能结,滚圆的杏子密匝匝缀满枝头,俨然南宋大诗人陆游所描绘的景致:

压架藤花重,团枝杏子稠。

——宋·陆游《睡起书触目》

熟透了的麦黄杏摘来,一掰两瓣,那颜色润黄润黄的,透出好闻的香气。

香杏欲黄群鸟啭,细说几许幸福家。

别说人儿闻到杏香怎样,就是那些鸟雀也被杏子的甜香诱引而来,呼朋邀伴,嘁嘁喳喳,赴一场美丽的盛宴。

杏子压枝黄半熟是什么意思(杏子压枝黄半熟)(3)

小时候,农家五月天,最爱做的就是摘红杏。唐代大诗人杜甫在《百忧集行》里说: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写的是诗人年少时秋天摘梨打枣的情景,“一日上树能千回”,有点儿夸张。我们那时摘杏不光是熟了摘,“梅子金黄杏子肥”时也去偷摘青杏疙瘩,摘来半口袋青杏尝新,每每是酸倒了牙,害得连饭也吃不下。千盼万盼,望眼欲穿,终于等到树上的杏儿完全熟透了,我们这些孩子光着小脚丫,哧溜溜爬上老杏树,小褂儿扒下来,低处的摘完高处摘,装满了满满一小褂,那份欣喜像杏子香一缕缕荡漾开来。

杏子压枝黄半熟是什么意思(杏子压枝黄半熟)(4)

麦黄杏酸酸甜甜,正适宜过酒,所以古人也爱这一口。南宋诗人杨万里酒喝得有点高,他也学小孩子去偷人家的杏,还写了一首《折杏子》,诗曰:

天暖酒易醺,春暮花难觅。

意行到南园,杏子半红碧。

轻风动高枝,可望不可摘。

耸肩跂一足,偶尔攀翻得。

攀条初亦喜,折条还复惜。

小苦已自韵,未酸政堪吃。

聊将插鬓皈,空樽有余沥。

诗人微醺之时,路过人家的杏园,看到满树半红半青的杏子,一时兴起,想偷摘杏子。可杏树太高了,摘不到,怎么办呢?干脆偷了鞋子,攀爬上树,连枝带杏都折下来,也不觉得可惜。尝了尝,有点儿酸,佐酒应该不错。于是插在发髻里带回去,摸起还有残酒的杯盏,品咂麦黄杏继续喝酒。真是一个老顽童啊!

杏子压枝黄半熟是什么意思(杏子压枝黄半熟)(5)

小女孩儿也爱吃杏,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态呢?北宋词人周邦彦的一首《诉衷情》写得极妙,上片说:

出林杏子落金盘。齿软怕尝酸。

可惜半残青紫,犹印小唇丹。

刚刚摘下半青半黄的杏儿,用金色的盘子盛了,小女孩急不可待捏取一颗就吃,可只咬了一口便觉杏酸齿软,急忙放下。半残的杏儿留下她小小的红唇印,鲜亮亮的......少女那天真无邪的娇态,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出呢。

北宋另一位诗人梅尧臣也喜欢吃杏,他吃着吃着就想起了佳人,爱情的小苗儿在他心中潜滋暗长。诗曰:

子核成双杏,将寄同心人。

定栖鸳鸯魄,为物岂无因。

——《咏双杏子其核亦然》

原来,诗人吃的杏子是两颗连在一起的,其杏核亦然,他想把杏核寄给心心相印的她。这杏核里想必栖息着一对鸳鸯的魂魄,红杏长成这样子,难道没有原因吗?是啊,恋爱中的人儿就是这么任性,这么多愁善感、神经兮兮!

乡间童谣唱曰:“麦黄杏,麦熟黄,酸得小孩直叫娘。麦黄杏,快快黄,别误了姑娘当新娘。”麦子黄梢了,杏子成熟了,酸酸甜甜香香的杏子有滋有味,也别有一段美丽的故事呢。

-作者-

刘琪瑞,男,山东郯城人,一位资深文学爱好者,出版散文集《那年的歌声》《乡愁是弯蓝月亮》和小小说集《河东河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