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清朝的帝王们还是挺体谅人的。一方面,在接受了汉文化之后的清朝帝王也开始使用汉人的取名方式,从而爱新觉罗姓氏之后的名就整体上比较整齐划一了,一般都是两个字,如康熙帝名为玄烨、乾隆帝名为弘历,而不再像初期使用满语名字翻译为汉字那么充满外族味道。甚至有的皇帝继承大位后,把自己的名字用字改为比较生僻的字,以便于臣下和民间避讳较为方便。另一方面,清朝继续了明朝一世一元的方式,同一皇帝不再频繁更改年号,这也使得后世在记取明清皇帝时更多地使用年号来称呼,而较少使用谥号和庙号,这也更加简明便利。

同时,清朝帝王似乎还体谅到了后世那些要学习背诵历史的后生们,他们使用的年号竟然暗藏着一些规律,尤其是入关之后的帝王们,简直就是为了让后世便于记忆起的年号,我们把年号按照清朝的盛衰段落进行一下划分,划分后竟然是押韵的,这样就很容易记住了。这也是我自己在学习的时候,苦于不容易记得先后,就把这些年号字写在本子上,竟然偶然间找到了记忆的小窍门。清十二帝(准确地说,是金二汗加上清十帝)可以归纳为5句三字经格式:

命聪汗-----努尔哈赤年号天命,皇太极年号天聪,此时都是称汗,而非称帝,此时国号为“金”,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改年号为崇德;虽然入关前2帝以名字更为享誉,但为前后统一,还是使用年号关键字

顺入关----顺治是清朝入关后第一帝

康雍乾----康熙、雍正、乾隆,此三帝统治时期也正是清王朝的盛世

嘉道咸----嘉庆、道光、咸丰,此三帝统治时期是清王朝的转折期,由盛而衰

同光宣----同治、光绪、宣统,此三帝统治时期是清王朝的衰败期,江河日下,直至灭亡

这样就可以简单用押韵的5句三字经总共15个字就可以顺顺当当地把清朝12帝记住了。

清朝十二帝地图(巧记清朝十二帝)(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