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青岛被翠绿笼罩,五月的风吹抚着年轻的面庞。五四广场上,有这样一个火红色的地标性建筑,它如回旋腾升的风,似炽热不灭的火,给人以热情和希望,它有一个闪亮的名字——“五月的风”。站在五四广场上,“五月的风”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加鲜艳,恍惚中,耳边仿佛飘来了“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呐喊。年轻的声音,铁骨铮铮、热血澎湃,尽显五四运动中青年人捍卫国家主权的爱国之心。新时代,青年人初心不改,风华正茂,传承“五四精神”, 用青春谱写崭新的华章,一代代青岛农大人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以“厚德、博学、笃行、致远”的校训为座右铭,展现青岛农大青年的责任和担当。

现在这样的好小伙子太少了(这样的青年人真牛)(1)

青年人,敢于尝试,有初生牛犊般的冲劲。好奇、热情是青年人的标签,青岛农大学子积极探索自己的兴趣,在学术科技类社团中培养学科兴趣、在社会实践类社团中服务社会、在志愿服务类社团中体会奉献的喜悦、在体育竞技与艺术文化类社团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同学们活跃在不同的社团活动中,赋予青春更多的可能性。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青岛农业大学为同学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足够宽阔的舞台,学校鼓励大学生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联系,不断培养创新型人才。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到“挑战杯”竞赛,无数青岛农大学子在赛场上迎来高光时刻,与此同时,他们深知:比赛不是目的,敏锐地发现问题,积极地解决问题,在为竞赛准备的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科的突破和发展才是更有意义的事情。

现在这样的好小伙子太少了(这样的青年人真牛)(2)

青年人,不怕吃苦,有孺子牛般的坚韧。在青岛农大学子中,有很多选择在学业上继续深造的考研人,他们迎着朝霞,背着星光,在图书馆编织着他们的未来,他们似坚韧的孺子牛,虽然辛苦,但无怨无悔,因为他们知道:做学问者,要耐得住寂寞,甘于坐冷板凳。如果说,严谨、坚韧的人能登上学问研究的殿堂,那么善良、热情的人就会在教育的田野播撒下希望的种子。

“小小微尘,志愿我心”,这个由青岛农业大学在校学生组成的“手拉手义务支教队”,从2010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改善农村教育水平,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每年的寒暑假,手拉手义务支教队都会派出队伍,下到偏远乡村,进行支教活动,无论多么平凡的事情,坚持下去都会有不平凡的收获,支教的同学们让青春在坚持中饱满,在奉献中丰盈。

现在这样的好小伙子太少了(这样的青年人真牛)(3)

青年人,有拓荒牛般的开创精神。青年人思维活跃、精力旺盛、好奇心强,青岛农大学子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与老师、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不少同学在这过程中慢慢有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了论文。有的同学选择自主创业,在社会的磨练中不断丰满自己的羽翼,还有的同学通过选调生的选拔,下到基层,回报家乡,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其实,不论是在学业领域的开拓还是在事业领域的开拓,七十多年来,无数青岛农大人都以“矢志三农,强农兴农”为使命,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青岛农大力量”。

现在这样的好小伙子太少了(这样的青年人真牛)(4)

青春年华,正该如风般飞扬,似火般激昂。五月四日,因为青年而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意义。又是一个青年节,作为青岛农大的学子,理应对青岛这块土地有着更深沉的爱,对五四运动有着更深切的感受,正值热血岁月的青年人们,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握在青年人的手中,不忘来时路,开拓新征程,青岛农大学子敢于尝试、不怕吃苦、开拓创新的样子,真牛!

文|丁凤娇

图|大学生融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