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农村报(陕西农村网)】,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担子再重也要挑?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担子再重也要挑(一肩挑的挑)

担子再重也要挑

来源:【陕西农村报(陕西农村网)】

乡村要振兴,“头雁”得配强。近期,全国新一轮村两委集中换届顺利完成,49.1万个村“配置”实现新老更替。与此同时,一大批“一肩挑”候选人也进入角色,准备大展拳脚。

“一肩挑”是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职务由一人承担,党务村务一手抓,农村工作全面管。作为名副其实的一村之“长”,多重担子压在肩上,要“挑”出好成绩、“挑”出高效率,过硬的领导力是关键。换言之,“一肩挑”不是大包大揽“挑一肩”,也并非独断专权“一言堂”,而是能挑尽挑,应放则放,充分发挥领导能力,带领村民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挑担子有秘诀,扁担长短适中,两头重量均等,始终保持“一”字形,稳固又省力。“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对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而言,肩上的担子一头是党务,一头是民生,责任大、任务重,“一肩”挑“两担”,不光要用劲,更要会用巧劲。掌握“挑担子”要领只是基本功,练就“铁肩膀”的关键在于方向要明,心态要正,本领要硬,既能挑得起,也能走得远。

基层工作琐碎、繁重,往往一件事接着一件事,一项工作接着一项工作,如果“芝麻西瓜一把抓”,大事小事“挑一肩”,超负荷运转,“一肩挑”可能会变成“两头脱”。比如有的地方,“一肩挑”的干部上到项目决策,下到家长里短,样样都抓,件件都管,一天到晚连轴转,看似忙忙碌碌,工作却不见成效。久而久之,不仅自身心力交瘁,群众也会产生疑惑:“一肩挑”怎么变成了“一人干”?

作为基层改革创新之举,“一肩挑”将村两委握成一个拳头,使问题决策、事务处理快速落地,高效服务于民,其核心是高效的团队党支部作战力。承担“一肩挑”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要当好“领头雁”,让整个团队都动起来,朝着一个方向,步调一致,协同发力。基层组织有力量,基层治理才高效,“一肩挑”才能挑好。

值得注意的是,“一肩挑”之后,双重职务于一人,凡事亲力亲为,容易造成“超载”,事事个人说了算,又成了“一霸手”。说到底,“一肩挑”挑起的是责任,凝聚的是力量,既不能挑肥拣瘦、避重就轻,也要防止过犹不及、本末倒置。在“挑”与“不挑”之间,其实是“为”与“不为”之道。明确工作的主次、轻重,是干事的标尺,也是“一肩挑”应有的分寸与原则。

能力是前提,责任是根本。作为“当家人”,一肩“挑”起所有工作,考验的不只是干事能力,更是处事态度、管理智慧。只有“一碗水端平,一把尺量事”,增强协调能力和民主决策效率,苦干实干加巧干,“一肩挑”才能挑得稳、走得远,有分量、显实效。

本文来自【陕西农村报(陕西农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