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七一档,为了庆祝建党百年,史诗类的影视题材接踵而来献礼。
看完了《觉醒年代》、《光荣与梦想》、《理想照耀中国》......
这不,又迎来了《百炼成钢》。
《百炼成钢》
《百炼成钢》由飞天奖、白玉兰奖最佳导演毛卫宁执导的大型音乐咏史剧,
还没上映就被网友锁定为「七一档必看榜」。
经百“炼”,终成“钢”。
《百炼成钢》不仅将革命英雄的“炼钢过程”拍出来,还生生把自己炼成“钢”。
据我们所知,《百炼成钢》从横店开机开拍到杀青,一共才耗时100天。
百天辗转浙、宁、湘、蒙多地,造雪山、赴沙漠、下钢厂、入乡村、赶制衣......
兵分两路、赶拍赶制“抢时”拍摄,才有了《百炼成钢》。
果真是在淬炼钢铁意志。
该剧共四十二集,最大亮点是结构创新。
它和传统的党史题材不同,没有以时间线来叙述,而是采用了“组歌板块式”,将8首经典红歌串联8个单元故事。
它们分别是《国际歌》、《万里长征》、《黄河在咆哮》、《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最可爱的人》、《歌唱祖国》、《为希望祝酒》和《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将红船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揉进党百年风云的脉络中,贴近每一位党员是如何“炼”成的。
像这样经典歌曲融入历史事件的结合,搬上荧屏还是第一次。
事实上,这样的创新远超于我对于主旋律题材的认知。
以往,提起近代史,我们会想到篇幅很长的革命斗争。
但通过该剧第一板块《国际歌》,运用闪回、独白、剧中剧、歌舞等多种强表现手法的舞台剧呈现。
串联不同时空的同时,又将观众的情绪调动起来,遂而再自然地引入下一版块。
节奏很快,其中又不断给你灌输新的信息量。
就连我一个不怎么爱看历史的95后,也能看得津津有味。
原来历史是可以如此引人入胜。
开篇就是一片漆黑,而黑暗中划亮第一根蜡烛,点亮第一束光明的,是我们年轻的润之同志。
他想照亮的,还有整个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国啊。
“国人在黑暗里面待的时间太久了,他们恐惧黑暗,他们需要光啊。”
这条路可没人敢走!
润之同志却相信:“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码头人来人往,前脚搂着美女献媚的军官,后一秒就对着乞讨百姓叫骂。
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们,因为发表在《新青年》上的言论而激动不已。
出国码头上,热血青年们正在为陈独秀发表的文章而热情躁动。
而陈独秀儿子的陈延年,却为此愤慨反驳。
一个镜头便窥见了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现状。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第一首红歌便是《国际歌》。
由于还没有中文歌词,所有人只能悄悄哼唱着《国际歌》。
毛主席和妻子杨开慧也是哼着《国际歌》就当办了自己的婚礼。
直到周恩来辗转法国请陈乔年翻译才有了《国际歌》的第一个版本。
就这样,编剧将《国际歌》歌词译文的诞生之路,和历史的人物奇妙地联合在起来。
把动荡且闪耀着红色光芒的时代,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没看这部剧之前,毛主席、李大钊、陈独秀、周总理这些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或许也只出现在我们中学时代的历史课本或者语文书中。
对于他们的丰功伟绩、逆势拼搏,我们早有耳闻,但这终究是伟人们的片面形象。
直到看了《百炼成钢》,我才知道伟人有时候也是“普通人”。
毛主席曾因为革命事业被迫多次搬家躲藏,也曾作为后辈向李大钊请教经验,也曾给孩子取名字寄予希望,也曾担忧妻儿安危......
虽笔墨不多,但贴切写实。
我也是在这里才知道“毛岸英”名字的来源。
很多历史名场面,都在《百炼成钢》里得到了真实的还原。
醉心翻译《共产党宣言》的陈望道,即使粽子沾了墨水吃得满嘴乌黑,却也甜得咧嘴笑。
陈望道版《共产党宣言》,当时因为工人的印刷失误,把封面上的“产”和“党”二字颠倒,书名印成了“共党产宣言”。
瞿秋白和杨之华的大学相遇,惺惺相惜擦出火花,成就“秋之白华”的一段佳话。
在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被军阀张作霖秘密绞杀,他第一个登上绞刑台,慷慨赴义。
“先生先走,学生殿后。”
“身可死,文化不可绝。”
“你们以为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共产主义?”
每一句台词都戳人的泪点。
不经意间,《百炼成钢》还原了我们从未了解过的历史细节。
不管是人手一张原型图死磕细节的认真,
还是为还原真实工作场景,真实搭建了钱学森观察卫星发射的半地下室,
亦或是前后排用激光笔拉线对齐的细节操作。
就目前播出的剧集而言,该剧在细节方面做得可圈可点。
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打造一部更具“辨识度”的献礼剧。
为了演好这部剧,还启用了非常强大的演员阵容:
王雷、夏德俊、汪涵、刘威、陈晓、郭晓冬、佟丽娅、张新成、郑伟、赵樱子、梁田等等。
我们不难看出,年轻演员占有很大比重。
既没有选择一些观众熟知,或是多次扮演领袖人物的表演艺术家,而是挖掘了一批形神兼备的青年演员。
其实,选角上也是另一种红色传承。
即可以让年轻演员向前辈学习,又可以利用年轻态的演员阵容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学习党史。
无论是王雷饰演的毛泽东、夏德俊饰演的周恩来、汪涵饰演的李大钊、刘威饰演的陈独秀、陈晓饰演的瞿秋白......
我看着都挺有味道的,特别是汪涵饰演的李大钊,有让我惊艳到。
看完,让我特别心生敬仰的是陈独秀长子陈延年。
他早期信仰“无政府主义”,实践失败后,他清醒地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主力,
又改读马克思理论,花毕生精力投入工农运动中。
不盲目跟风,知错能改,这样的人怎能不爱?
仔细想想,《觉醒年代》也有提到陈独秀之子陈延年、陈乔年。
但相比之下,《百炼成钢》的角色和情景就差了点意思。
我查了资料发现,陈延年因为皮肤粗黑,浓眉大眼,短暂的一生没有谈过恋爱,
而陈乔生却生得皮肤白皙,深受年轻女孩子爱慕。
被捕时,刽子手要斩他的头,陈延年宁死不屈,随后被刽子手按倒在地,用乱刀砍死。
这版董力饰演的陈延年长相清秀,和陈乔年一样一身书生气息,稍微有违真实了。
在被捕后,这版陈延年也只是挣扎几下就放弃了,丝毫没有宁死不屈的气概。
更气的是,编剧还给了下跪一个镜头,看得人牙痒痒。
虽然《百炼成钢》聚焦党的百年风云,从多处细节塑造这部献礼剧。
但较大的细节的处理却不尽人意,着实可惜了。
还有眼尖的网上发现《百炼成钢》的台词和2012年播出《我们的法兰西岁月》的基本吻合。
这又让我们不得不怀疑编剧的诚意了。
百年党史,以歌咏史,《百炼成钢》的创新模式是成功的。
我们也迫切需要这样的历史回望,但百天炼成的品质还可以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