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步行在玉屏侗族自治县田坪镇安置点,宽敞的水泥马路,抵至家家户户夕阳下,一片金黄洒在青瓦白墙之上风起,黄叶满地,好一幅秋意浓美景,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牢记殷殷嘱托汲取奋进动力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牢记殷殷嘱托汲取奋进动力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牢记殷殷嘱托汲取奋进动力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深秋时节,步行在玉屏侗族自治县田坪镇安置点,宽敞的水泥马路,抵至家家户户。夕阳下,一片金黄洒在青瓦白墙之上。风起,黄叶满地,好一幅秋意浓美景。

“想也不敢想的事情,一朝竟实现了。”三三两两的行人,茶余饭后畅谈着“幸福新生活”。

搬出去,开始幸福新生活。这一点,搬迁户罗开阳感触最深。

罗开阳的老家,就在田坪镇罗家寨村。那里四面环山,是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方。在罗开阳的记忆里,老家很穷:住土坯房,读书得走泥泞山路。寨子里像他这个年龄段的人,文化程度都不高。

15岁那年,罗开阳立志要走出大山,拼出一片天地。

这个理想最终还是无疾而终,十年后罗开阳回家娶妻生子,过着和所有农民一样平淡的生活。

“我是个看天靠地吃饭的农民,哪里有积蓄盖新房,从贫困山区搬来田坪,住新房,安排有工作,我和老伴做环卫工每月有近3000元的收入,现在的生活很幸福……”罗开阳满脸喜悦,他告诉记者,一家人梦寐了大半辈子的生活,终于实现了。说话间,还提及儿孙情况,得知,他的儿子在铜仁主城区打工,孙子在市里就读。

可曾想,在未搬迁之前,这正是千万个像罗开阳一样的贫困村民,早期最真实的写照。

如今,罗开阳一家的日子越来越红火,越来越有盼头。

而这一切,得益于我市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

挪穷窝、换穷业、斩穷根。近年来,我市以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当头炮”和关键一仗。坚持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的总要求,实现一步住上好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能就业、有保障。

今年以来,全市易地扶贫搬迁20798户116009人,新建集中安置点26个,涉及跨区县易地扶贫搬迁53609人。截至目前,26个安置点均已进入主体施工,计划年底前完成主体施工。

2018年4月实现搬迁入住。

突出“三个精准”确保困难群众搬得出

怎么搬?谁搬迁?我市以突出对象精准为主,利用“铜仁扶贫云”,精准识别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建立移民信息库,依据移民户生活条件、搬迁能力、搬迁愿望等因素,对移民户进行分类管理,使符合划分范围内的困难群众应搬尽搬。

突出安置精准。各级政府拿出交通便利区域,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以此吸引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城镇安家落户、就业发展。以安置点优越的区位条件、完备的公共服务和美好的就业前景,激发移民户的搬迁愿望和热情,真正实现挪穷窝、拔穷根,应搬想搬,易地脱贫致富奔小康。突出施策精准。相关部门始终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精准安置。对有搬迁愿望和搬迁能力的贫困户,积极宣传促其尽快搬迁;对有搬迁愿望、无搬迁能力的贫困户,实行住户努力、亲戚援助、镇村帮助、部门扶持,众筹解决搬迁资金问题,帮助搬迁;对无房的特困户,实行政府兜底,实施“交钥匙工程”安置和“拎包入住”。

把好“三个严控”确保移民群众稳得住

“搬出大山,住上新房。这是祖祖辈辈的愿望。”在碧江区响塘龙安置点,侯加泽一家,是今年初刚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渠镇池江村搬迁而来的。侯加泽说,能住上新房,子女在市里顺利入学,标准城里人的生活,全家人不知想了多久……贫困户能扎根落户,我市从多方面精准发力,确保移民群众稳得住。

严控住房面积和建设成本。执行“城镇安置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0平方米、县城安置房每平方米建设成本不超过1500元”标准规划实施,使移民群众不因搬迁负债。

严控工程质量。把移民安置房工程建成老百姓的“放心工程”“优质工程”,让移民群众住得放心。

严控配套设施。移民集中安置点按照通油路(硬化路)、通自来水、通电、通电话、通电视网络、通无线网络“六通”,规划实施文体广场、农贸市场、停车场、卫生室、学校、金融服务网点、公共厕所、污水或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步推进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增设“乡愁馆”,实现生活条件优、居住环境美,让搬迁群众依然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确保移民群众住得舒心。

落实“三项政策”确保家家户户能致富

在玉屏侗族自治县田坪镇像罗开阳这样的搬迁户不在少数。其中,就近就业的贫困户刘莉琴做保洁,一个月收入可达1500元。为实现搬迁群众顺利就业,我市配套实施多项政策,确保家家户户能安心入住、稳定致富。

落实创业扶持政策。为有创业意愿的移民群众,提供创业能力、创业意识和创业方法等内容的培训,鼓励移民群众从事种植养殖业、加工业、农村电商等产业,在自主经营中发展壮大、脱贫致富,鼓励移民群众自主经营致富。

落实产业扶持政策。大力发展以茶叶、中药材、生态畜牧、精品蔬果、食用菌、油茶为支柱的扶贫产业,让移民群众在产业发展加快实现脱贫致富,带动移民群众持续增收致富。

落实“三偏”对象扶持政策。针对移民群体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技能偏弱的“三偏”问题,以技能培训,面向民族特色工艺品加工企业,着力培养一批传统手工艺人;通过创新就业引导,以补贴企职业教育费用的方式,优先安置一批技能偏弱的移民群众,帮助弱势移民脱贫致富。

我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凝聚强大正能量,千方百计打好易地搬迁扶贫硬仗,向着决胜全面小康新征程上奋勇前行。(王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