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涪江路小学 凡文娟

教书育人,春风化雨润无声;笃学求真,刻苦钻研不懈怠;择我所爱,享受研修好时光。今天聆听了曹书萍老师的课例《大自然的声音》,这节课可以说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深层次地激发了学生的潜能,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使课堂教学向着更科学的方向前行。

奇妙的大自然听评课(观课例大自然的声音有感)(1)

  观曹老师上课的同时,我也尝试着从语文要素这个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我从刚开始语文教学实践起,就一直听到各种专家提“语文要素”这个词,我觉得这个词很洋气,但说真的,从一开始的“什么是语文要素”“语文要素有什么用”这样的疑问,到后来的“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有效把握并落实语文要素”,可以说是稍微理解了一点,又来了个更大的问题!这几年来,我的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误区:

误区之一:因唯“要素”而导致的知识化教学倾向把“要素”的落实作为唯一的教学任务,机械地理解语文要素,教学中出现了“为要素而要素”的偏颇,比如在教学之初,将单元导语的语文要素呈现在教学课件上,让学生齐读,有时甚至还会对此讲解一番,之后的课堂上,好像也是为了教语文要素而教语文要素,而忽视了知识的情境化和语文学科所具有的人文性特点,直接导致了脱离情境、缺乏情趣的知识灌输,有明显的知识化教学倾向,语文课没有语文味儿,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没有被激发出来。误区之二:因缺失“要素”使得教学的随意性较大身为一线教师,无法每节课都按照公开课的备课方式,因此有时就会出现要素意识淡薄,教学目标的确定较为随意、泛化,有时即使目标较为确定,但上课过程中也有任意发挥的时候,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上到兴头,完全将语文要素搁置一边。这样就会使得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是分散的、无序的,难以实现知识的结构化,也很难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误区之三:因误读“要素”而出现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在我的教学实践中,也经常会孤立地理解语文要素,未建立起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出现拔高或者降低要素目标的问题。有时目标拔高,学生或深埋着头,或一言不发,或目光呆滞,我也非常生气!有时目标降低,课堂看似热闹无比,可在下一课或下一梯度的学习中很明显就能感受到这种热闹都是虚假的繁荣,学生的能力根本没得到提高,后面还要“炒回锅肉”。我也非常苦恼,有时候还觉得自己在误人子弟。于是,我查阅资料、请教前辈、细细思考,目标定位不准确是因为对要素的理解过于机械单一,未能将这篇课文放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去思考和审视;对要素的教学,未能从统整的视角加以关照。

奇妙的大自然听评课(观课例大自然的声音有感)(2)

而从今天曹老师的课堂教学及说课,我对如何走出那三点教学误区也有了一些思路:一、文本解读准确深入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在《教师要做文本和学生的知音》一文中指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文本解读是实施教学的关键环节,关乎语文教学的目标设定和策略选择。曹老师从内容、结构、语言、修辞、单元学习要素、课后习题等对《大自然的声音》进行了解读,既关注了本单元“我与自然”的人文主题,又仔细研读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即“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词句”,这个语文要素其实是对第一单元语文要素“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的延伸和发展。由此,通过文本解读,寻找到了教学价值点。因此,在进行文本解读时,除了要把握文体特点、内容结构、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独特之处,还要考虑文本在单元目标达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全面而深入地研读文本所蕴含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准确定位教学的切入点,引领学生掌握语言文字学习的方法,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受到文本情感的熏陶,人文精神的濡染。二、目标精准定位教学目标的定位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目标定位是否精准,会直接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曹老师基于准确深入的文本解读,确定了四个教学目标,第一个目标关注字词,第二个目标在朗读中初步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这是第一课时里要达成的目标,她今天所上的是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是借助描写声音的词,通过图片、美读、想象等体会声音的美妙,积累词语,背诵课文。这个目标就是基于“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词句”,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而确定的。从曹老师的课中还能看得出来,她还关注了这一单元的交流平台,她有意识地渗透积累词语的方法,如分类积累,这就为这一单元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从这儿也能看出曹老师是将单元整体目标在具体的文本中进行了细化。最后一个目标:能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这是在积累语言的基础上去运用语言。曹老师的这堂课,在我看来,目标定位是非常准确的。 三、过程整合设计基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也要着眼于单元整体的建构,采用双线并行、双线融合的方式,为有效教学找到适切的教学策略。《大自然的声音》这一课,曹老师基于教学目标,设计主问题:“你从哪里感受到了大自然声音的美妙?”并由此设计主活动,让孩子们来一次奇妙的赏音之旅。整个课堂就贯穿这样的主问题主活动,课堂思路十分清晰,给人非常清爽的感受。围绕这样的主活动,她设计了四个板块,第一个板块用勾画的方式寻找声音,第二个板块涉及到两种表示声音的词,一种是第一个板块已经找到的拟声词,使用描述情境读、滚雪球式读、填空背诵读、分组读、师生承接读等美读方式,感受拟声词的美妙。另一种是形容声音的词,先找,再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并感受不一样的表示声音的方式。第三个板块是积累语言,从交流记忆方法、词语巧分类、限定时间归类记忆,既积累了语言,又教给了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记忆了词语,接下来的背诵就轻松了,自由读、填空背诵、师生承接背诵、独立背诵,背诵方式多样,且很有梯度,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最后一个版块:指向语言的运用,用积累的词语补充片段。郭老师一直跟我们说,教学要从教学流程向教学版块转变,就在今天以前,我都还有诸多疑惑:教学流程和教学版块区别是什么?怎样设计教学版块?设计的版块会不会是孤立的,让语文课丧失语文味儿?今天曹老师课上,这四个版块,紧紧围绕主问题、主活动,看似是四个版块,但这四个版块却紧密联系,找、读、记、用,难度是一点点地增大的,孩子们在主动参与这些分活动时,也在逐渐习得语文要素,课堂生动活泼,有滋有味,又提升了语言积累与运用的能力!我今后也将尝试用这种版块化的教学。

虽然,我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我语文教学上存在的诸多问题,但通过工作室从文本解读到教学设计,再到教学实施,这一系列活动,包括今天曹老师的这堂课,至少,我能够逐渐改变观念,逐渐找到走出教学误区的方向,并在今后的教学中去实践!向前行吧,去摔倒,去磨练,去爬起来,去欣赏每一个黎明!

奇妙的大自然听评课(观课例大自然的声音有感)(3)

文稿:凡文娟

编辑:凡文娟

审核:郭林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