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网络文学的朋友几乎无人不知 Priest 的名字,她素来以“行文豪气、眼界始大”著称。
且不谈文字里奇特的诙谐,总令人深感贫得恰到好处;也不深究其遣词用句信手拈来,绝不随便堆砌,用法却别具一格。单单是她字里行间突出的“理与义”,在大多以情动人的当代小说中就实属难得。
更何况她脑洞奇大,绝不局限于一个题材一个领域。晋江连载积分高达40亿,收藏数21万,执笔以来,读者跟着 P 大从庙堂纷争穿越到江湖爱恨,从鬼神之间穿越到市井坊弄,从表里世界穿越到修仙奇,都给人一种刻骨铭心的真实感。这些显然已经不是简单一个“网文写手”所能概括得了的。
而这套属于刑侦破案题材的《默读》,就是在她这么多年历练之后出世的。这也 P 大的连载中积分最高,最受欢迎的作品。
这是一个治愈伤口的故事
《默读》是一个关于伤口的故事。费渡的伤口,是家中暗无天日的地下室,和自己的双手紧扼之下不断挣扎的母亲;骆闻舟和陶然的伤口是他们离奇殉职的师傅;肖海洋的创伤是冤死在大火中,被抹掉了一切个人信息的警察顾钊。
普通人追求的,不外乎房、车、事业、爱情、地位、理想,每天都忙忙碌碌的,每个人都揣着满肚子的烦心事和高兴事,我们不知道什么叫‘无常’。
而这个故事,它像是揭开了平凡生活里的那块巨石,无数隐秘的、压抑的、扭曲变形到只有在新闻中才会发生的不幸,全部像是石头底下暗生的小虫一样,一齐乱哄哄地奔逃而出,在光下露出不见天日的身躯来。
警察与毒贩,恋童癖与女童,报复心和肮脏的肉欲,默许了校园欺凌的贵族学校,隐在和平世道下的杀人犯,衣冠楚楚豢养罪犯的财权者。书里的每个案子都负能量爆棚,让你看遍深渊里的每一桩罪。而一段罪恶的尽头,却往往是一句轻飘飘的缘由,这种极大的反差却更令人齿寒。
书中的人,他们似乎都怀着某些创伤,他们有的终其一生寻求一个真相,有的迁怒于现实世界谋划着复仇,有的被其改变,被其利用,还有的人一辈子小心藏匿着伤口,把脊梁生生压弯了苟活着。
可还是会有一些人,一些在黑夜里闪烁着的微光,他们撑得开天地,他们暖得了人心。他们想要告诉你,世间还有正义,人间还有良知。
就像在无数10w 的微信文章写人心复杂,要学会成熟和圆滑的时候,还有人能让你继续相信这世上还有无瑕的感情,还有坦诚的真心一样,我们打心里愿意为之动容,为之落泪,为之多做一点什么。
巧用世界名著,绝非生搬硬套
《默读》里每个案件都用世界名著的人物为名,看之前不禁令人胆战心惊。要知道一本刑侦题材的小说,如果为了刻意迎合一些经典桥段而搞成相似情节,想必是会惨不忍睹了。
然而作者出人意表地用起了中国水墨画式的化用手法,只将经典化成了宣纸上一个大致的轮廓,随后肆意涂绘的,是属于自己的壮阔蓝图。
从沉溺在自卑与自尊中的于连(司汤达《红与黑》),到迷恋稚嫩女童的亨伯特(纳博科夫《洛丽塔》),不论是野心勃勃走向僭主的臣子麦克白(莎士比亚《麦克白》),还是反社会分子韦尔霍文斯基(陀氏《群魔》)。
这些名著与文中情节并无半分相似,等你读完其中一个篇章后细细咂摸才能懂得,不谋而合的部分其实是其中的精神主旨,是内核里那一点魂。
这种安排既增加了每个案件的辨识度,也点出了其中更为深重的内涵,让读者更容易的抓住每个单元的核心重点,又会期待每个故事的具体发展,充分满足了大家阅读悬疑作品的窥探欲和好奇心,由此不得不说一声妙。
虽是悬疑推理,但这部小说并非是解谜式的文章,比起铺开所有线索然后坐等读者自行找寻,作者看起来更想让读者跟着主人公一路抽丝剥茧,恐怕这才是触摸真相的唯一正途。
而这个探寻的过程并不缺乏悬念、恐惧和惊喜,与此同时更给人一种角色扮演般的身临其境之感。可能也正因如此,早在连载时期,它就已经深深吸引了众多原本对推理题材毫无兴趣的读者。
通读全文,才发现小说的题目“默读”算是“朗诵”的反义词。同为阅读的方式,“默读”表达出更为冷静和节制的审慎与反思。
整个故事是邪恶组织、朗诵者、默读者(警方)三方势力的角逐,默读者就对他们自以为正义的行为进行了拨乱反正,并最终树立了整个故事的价值观。作者从始至终的社会担当无疑将这部作品的意义整体拔高,宛如一颗鲜红的朱砂痣,烫在了读者心头。
推荐阅读
《默读》
Priest
磨铁图书/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