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与婴儿(乾坤是周易之门户)(1)

八卦图

前人阅读《周易》,最重视《乾》《坤》两卦,认为读懂了这两卦,便是打通了研探《周易》的门径。《易传》中的《文言传》,就是专门解说《乾》《坤》的意义,也可以看出《文言传》作者对这两卦的重视程度。李鼎祚《周易集解》引姚信的话说:“《乾》《坤》为门户,文说《乾》《坤》,六十二卦皆放(仿照)焉。”这里直接提出《乾》《坤》两卦是《周易》的“门户”。

为什么说《乾》《坤》是《周易》的门户呢?原因在于,这两卦是“纯阳”“纯阴”之卦,它们的义理、条例贯穿于整个《周易》六十四卦的旨趣中。所以,读懂这两卦,其他六十二卦便有所仿照,易于领会。

但是,要真正理解《乾》《坤》为《周易》门户之所以然,还得结合这两卦的卦辞、爻辞、《彖传》《象传》《文言传》作深入研析,认真领会这些内容所包含的深刻蕴蓄,才能真正明确其为“门户”的意义所在。下面对《乾》《坤》两卦的内容分别作一番解说。

一、《乾》卦的意义

《乾》卦的卦画作“■”,前文已经介绍过。卦中经传文字的安排,是先卦辞、爻辞,然后《彖传》《象传》《文言传》。

(一)卦辞

《乾》卦的卦辞是:“乾:元,亨,利,贞。”意思是:“《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和谐有利,贞正坚固。”

这是总括《乾》卦的大义。《周易》以《乾》象征“天”,认为“天”体现着“元,亨,利,贞”四种德性,即具有开创万物并使之亨通、和利、正固的功效;其所以如此,在于“天”的本质元素是沛然刚健的阳气。这种“阳气”运行不息,变化无穷,沿春、夏、秋、冬四季而循环往复,制约、主宰着整个大自然。因此,《周易》赞美“天”,事实上即是赞美阳刚之德。

《乾》卦“四德”,对后代文化甚有影响,人们常将这四字作为吉祥的象征来使用,甚至不少人在编排书册卷次时,也常用“元,亨,利,贞”代表“一,二,三,四”的数序。

(二)爻辞

《乾》卦六爻,均为阳爻,其爻辞如下。

  1. 初九爻辞:“潜龙勿用。”意思是:“巨龙潜伏水中,暂不施展才用。”第一爻是事物的发端,位卑力微,须养精蓄锐,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发展。因此,所谓“勿用”,实为时机未到,暂行潜藏而已;一旦形势许可,就要步步进取。
  2. 九二爻辞:“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意思是:“巨龙出现在田间,有利于出现大人物。”九二阳刚渐增,头角初露,迈开了重要的一步,虽距最后成功尚远,但居中不偏,已具备成功的内在条件,所以有“大人”之誉。
  3. 九三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意思是:“君子整天健强不已,直到夜间还时时警惕慎行,这样即使面临危险也可以免遭咎害。”《乾》卦其他几爻都称“龙”,唯九三称“君子”,这是由于《周易》是“随其事而取象”,即灵活地运用各种象征物表示特定的象征意义。《乾》卦六爻的爻辞中,“龙”为阳刚之物,“君子”为强健之人,从象征角度看,两者都寓意于刚健不息的气质。这一爻处下卦之上,未进人上卦,所以必须随时惕惧,勤奋不懈,才能长保“无咎”,渐获进益。
  4. 九四爻辞:“或跃在渊,无咎。”意思是“(巨龙)或腾跃上进,或退处在渊,必无咎害。”九四已进人上卦,但居于上卦的最低位,与九三一样为难处多惧之位。所以爻辞强调要审慎抉择时期,能进则果决奋进,不能进则毅然退却,这样才能避灾免咎。
  5. 九五爻辞:“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意思是:“巨龙高飞上天,利于出现大人。”九五居上卦之中,是《乾》卦最吉之爻,象征着阳刚元气发展的最美盛阶段,犹如人们的事业获得最圆满成功,故旧时代把君主之位称为“九五之尊”。因此,爻辞中提到的利于出现的“大人”,比九二的“大人”实为更高一个层次。
  6. 上九爻辞:“亢(kàng)龙有悔。”意思是:“巨龙高飞穷极,终将导致悔恨。”上九处《乾》卦的最高一爻,象征物极必反。此时阳气发展盛极转衰,所以爻辞拟取“亢龙”高飞穷极,说明这样必然遭受挫折而致悔恨。朱熹曾经对这一爻的意义作出阐释,说:“当极盛之时,便须虑其‘亢’(即穷竭之意),如此处最是。《易》之大义,大抵于盛满时致戒。”(《朱子语类》)这几句话,确实把此爻的旨趣解说得十分透彻。

从上面所举《乾》卦六爻爻辞的内容来看,读者可以看出,它们都是运用譬喻、象征的文辞来揭示“阳刚”之气的发展由微小到盛极的过程。

  1. 《乾》卦除六爻爻辞之外,还附有一则“用九”爻辞,它说:“用九,见群龙无首,吉。”意思是:“用‘九’数,出现一群巨龙,都不以首领自居,吉祥。”这也是一种譬喻。我们说过,《周易》以“九”代表阳,“用九”便是说明如何发挥阳刚气质的道理,是对《乾》卦六个阳爻用意的总结,也是对《周易》六十四卦中192个阳爻本旨的概括。这则“用九”爻辞是《乾》卦六爻之后所附的特有之辞,它认为,越是刚健,越是有地位,就越要谦让而不强为物先,所以爻辞拟象于一群巨龙均不居首领先,正属此意。王弼《周易注》解释“用九”说:“以刚健而居人之首,则物之所不与(即不赞成、不合作)”,这是应用了《老子》“后其身而身先”及“贵以贱为本”的观点,与《易》理颇为符合。

今天,我们的习惯用语中还常用“群龙无首”这一词,典故就是出自《乾》卦的“用九”爻辞。但现在的意思是指办事情没有人领头,难于进行。这已经不是《周易》的原意了,读者必须明确这一点。

本来,读了《乾》卦的卦辞、爻辞及“用九”辞,这一卦的大义就基本可以理解了。但《易传》中的《彖传》《象传》《文言传》又对《乾》卦作了进一步阐释,目的是为了帮助读者加深理解该卦的涵义。所以,我们也对这三类文字稍作简析。

(三)《彖传》

前面说过,《彖传》的体例是解说一卦的卦辞寓义。《乾》卦的《彖传》,旨在阐述卦辞“元,亨,利,贞”的义理内涵,其中把这四字譬喻成“阳气”在春、夏、秋、冬四季周而复始的运转过程,即把“元”看成“春天”阳气的始生初萌,把“亨”看成“夏天”阳气的盛长通达,把“利”看成“秋天”阳气的竭尽利物,把“贞”看成“冬天”阳气的含藏守正。阳气如此周流不息,而大自然万物因之生长不衰。为了更具体地分析,下面引出《乾》卦《彖传》的原文,并用现代汉语对其进行译释,以便读者对照原文加以理解。

《乾》卦《彖传》的原文为:“《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成宁。”全文的大意是:“《彖传》说:伟大啊,开创万物的(春天)阳气!万物依靠它开始产生,它统领着大自然。(夏天)云朵飘行、霖雨降落,各类事物流布成形。光辉灿烂的太阳反复运转(带来秋天),《乾》卦六爻按不同的时位组成,就像阳气按时乘着六条巨龙驾御大自然。大自然的运行变化(迎来冬天),万物各自静定精神,保全太和元气,以利于守持正固(等待来年生长)。阳气周流不息,又统率万物重新萌生,天下万方都和美顺昌。”

这样,把《乾》卦《彖传》的意义理解了,我们再回头领会卦辞“元,亨,利,贞”的旨趣,显然就容易多了。

(四)《象传》

每卦的《象传》有《大象传》与《小象传》之分,前面也已讲过。这里就把《乾》卦的《大象传》和《小象传》分开解说。

(1)《乾》卦的《大象传》。

《乾》卦的《大象传》作:“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天的运行刚强劲健;君子因此不停地愤发图强。”《乾》卦既是拟取“天”为象征,其卦画是由两个“乾”组成的,犹如“天”在昼夜不停地运转。因此,《大象传》根据《乾》卦的卦象,推衍出“君子”应当效法“天”的健行之象,立身、行事要永远奋发不止。于是,“自强不息”也就成了激励人们以刚健精神努力奋进的成语。

(2)《乾》卦的《小象传》。

《乾》卦的《小象传》共有十四句,前十二句解说初九至上九这六爻爻辞之义,末两句解说“用九”爻辞之义。原文作:“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用现代汉语译出,其大意是:“巨龙潜伏在水中而暂不施展才用,说明阳气初生居位低下;巨龙出现田间,说明九二美德昭著广施无涯;整天健强振作,说明九三反复行道不使偏差;或腾跃上进、或退处在渊,说明九四审时前进必无咎害;巨龙高飞上天,说明九五大人奋起大展雄才;巨龙高飞穷极将有悔恨,说明上九刚进过甚不久必衰;用九数,说明‘天’的美德不自居首、刚去柔来。”这几句语言简约凝练,把《乾》卦的爻辞、“用九”爻辞的意义作了扼要概括,也颇有助于读者逐爻理解经文。

(五)《文言传》

我们已经明白,《文言传)分为两部分,前部分释《乾)卦,后部分释《坤)卦。《乾)卦《文言传》共含16段,以下分别将之译成现代汉语逐段展示其大意。

第一段,原文作:“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日:乾,元,亨,利,贞。”这是阐发卦辞“元,亨,利,贞”之义,大意是:“元始,是众善的尊长;亨通,是美好的会合;有利,是事义的和谐;正固,是办事的根本。君子用仁心作为本体,可以当人们的尊长;寻求美好的会合,就符合礼;施利于他物,就符合义;坚守正固的节操,就可以办好事务。君子是施行这四种美德的人,所以说,《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和谐有利,贞正坚固。”

第二段,原文作:“初九日‘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日: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优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这是引用孔子的话阐发初九爻辞之义,大意是:“初九爻辞说‘巨龙潜伏水中,暂勿施展才用’,讲什么意思呢?孔子指出:这是譬喻有龙一样品德而隐居的人。他不被污浊的世俗改变节操,不迷恋于成就功名;逃离这个世俗不感到苦闷,不为世人称许也不苦闷;称心的事付诸实施,不称心的事决不实行,具有坚定不可动摇的意志,这就是潜伏的巨龙。”

第三段,原文作:“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日: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这是引用孔子的话阐发九二爻辞之义,大意是:“九二爻辞说‘巨龙出现田间,利于出现大人’讲什么意思呢?孔子指出:这是譬喻有龙一样的品德而立身中正的人。他的平凡言论说到做到,他的日常举动谨慎有节;防止邪恶的言行而保持诚挚,美好的行为伟大而不自夸,道德广博而能感化天下。《周易》说:巨龙出现田间,利于出现大人,正是说明出现具备君主品德的贤人。”

第四段,原文作:“九三日‘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居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这是引用孔子的话阐发九三爻辞之义,大意是:“九三爻辞说‘君子整天健强振作,直到夜间还时时警惕慎行,这样即使面临危险也不遭咎害'。讲什么意思呢?孔子指出:这是譬喻君子要增进美德、营修功业。忠诚信实,就可以增进美德;修饰言辞出于诚挚的感情,就可以积蓄功业。知道进取的目标而努力实现它,这种人可以跟他商讨事物发展的细微征兆;知道终止的时刻而及时终止,这种人可以跟他共同保全事物发展的适宜状态。像这样就能居上位而不骄傲,处下位而不忧愁。所以能够健强振作,随时警惕慎行,即使面临危险也就不遭咎害了。”

第五段,原文作:“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这是引用孔子的话阐发九四爻辞之义,大意是:“九四爻辞说‘(巨龙)或腾跃上进,或退处在渊,必无咎害’,讲什么意思呢?孔子指出:这是譬喻贤人的上升、下降是不一定的,并非出于邪念;他的进取、引退也是不一定的,并非脱离众人。君子增益道德而营修功业,是想抓住时机进取,所以必无咎害。”

第六段,原文作:“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这是引用孔子的话阐发九五爻辞之义,大意是:“九五爻辞说“巨龙高飞上天,利于出现大人’,讲什么意思呢?孔子指出:这是譬喻同类的声音互相感应,同样的气息互相求合:水向湿处流,火向干处烧;景云随着龙吟而出,谷风随着虎啸而生;圣人奋起治世万物显明可见;依存于天的亲近于上,依存于地的亲近于下,各以类相从而发挥作用。”

第七段,原文作:“上九日‘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日: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这是引用孔子的话阐发上九爻辞之义,大意是:“上九爻辞说‘巨龙高飞穷极,终将导致悔恨',讲什么意思呢?孔子指出:这是譬喻某种人尊贵而没有实位,崇高而管不到百姓,贤明的人居下位而不辅助他,所以一旦轻举妄动就将导致悔恨。”

第八段,原文作:“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这是又一次阐释《乾》卦六则爻辞及“用九”爻辞之义。文中用语简约,泛引人类的各种社会活动为说。大意是:“巨龙潜伏暂不施展才用,说明地位低下微贱;巨龙出现田间,说明时势开始舒展;整天健强振作,说明事业正付诸实践;(巨龙)或腾跃上进、或退处在渊,说明正在自我检验;巨龙飞上高天,说明形成最好的政治局面;巨龙高飞穷极将有悔恨,说明物态穷极带来的灾难;天有元始之德而用(阳刚化为阴柔的)‘九’数,说明天下大治是势所必然。”

第九段,原文作:“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这段是第三次重释《乾》卦六则爻辞及“用九”爻辞之义。文中用语简约,泛引自然气候为说。大意是:“巨龙潜伏暂不施展才用,说明阳气潜藏未现;巨龙出现田间,说明天下文彩灿烂;整天健强振作,说明阳气追随时光向前发展;(巨龙)或腾跃上进,或退处在渊,说明天道转化,出现变革;巨龙飞上高天,说明阳气旺盛正当天位,具备天的美德;巨龙高飞穷极将有悔恨,说明阳气随着时节推移而穷尽衰落;天有元始之德而用(阳刚化为阴柔的)‘九’数,这是体现大自然的法则。”

第十段,原文作:“乾元〔亨〕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从本段至第十六段又各以一整段的篇幅回头重新阐释《乾》卦的卦辞及六爻爻辞之义。此段释卦辞“元,亨,利,贞”。大意是:“《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说明天的美德在于首创万物并使之亨通;和谐有利、贞正坚固,是天所蕴含的本性和内情。天一开始就能用美好的利益来施利天下,却不说出它所施予的利惠,这是极大的利惠啊!伟大的天啊!刚强劲健、居中守正,通体不杂、纯粹至精;《乾》卦六爻的变化,曲尽万物的发展情景;犹如顺着不同时节套上六条巨龙,驾驭着大自然而驰骋;行云降雨,带来天下太平。”

第十一段,原文作:“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这是阐释《乾》卦初九爻辞之义,大意是:“君子把成就道德作为行动的目的,是每天都可以体现出来的行为。初九爻辞所讲的‘潜藏',意思是巨龙隐藏不曾露面,行动尚未显著,所以君子暂时不施展才用。”

第十二段,原文作:“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日: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这是阐释《乾》卦九二爻辞之义。大意是:“君子靠学习来积累知识,靠发问来辨决疑难,胸怀宽阔而居于适当之位,心存仁爱而施诸一切行为,《周易》说‘巨龙出现田间,利于出现大人’,这种‘大人’具备了当国君的品德。”

第十三段,原文作:“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也。”这是阐释《乾》卦九三爻辞之义。大意是:“九三是多重阳刚叠成的,居位不正中,上不达于高天,下不立于地面,所以要不断健强振作,随时保持警惕,这样即使面临危险也不致遭受咎害。”

第十四段,原文作:“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这是阐释《乾》卦九四爻辞之义。大意是:“九四是多重阳刚叠成的。居位不正中,上不达于高天,下不立于地面,中不处于人境,所以强调‘或’。强调‘或’的意思,就是说明要有所疑虑而多方审度,这样就可不遭咎害。”

第十五段,原文作:“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这是阐释《乾》卦九五爻辞之义。大意是:“九五爻辞所说的‘大人’,他的道德像天地一样复载万物,他的圣明像日月一样普照大地,他的施政像四时一样井然有序,他示人吉凶像鬼神一样奥妙莫测。他先于天象而行动,天不违背他;后于天象而处事,也能遵循天的变化规律。天尚且不违背他,何况人呢?何况鬼神呢?”

第十六段,原文作:“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这是阐释《乾》卦上九爻辞之义。大意是:“上九爻辞所说的“高飞穷极’,是说明某种人只晓得进取而不知及时引退,只晓得生存而不知终将衰亡,只晓得获利而不知所得必失。大概只有圣人才是明智的吧!深知进取、引退、生存、灭亡的道理,行为不偏失正确途径的,大概只有圣人吧!”

从《乾》卦《文言传》的十六段文辞看,可知此传对《乾》卦的卦爻辞作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解说,将全卦的象征旨趣分析得颇为深透。

根据上面对《乾》卦的卦辞、爻辞、《彖传》《象传》《文言传》的理解,我们可以进一步将该卦的意义总结如下:

作为《周易》六十四卦之首的《乾》卦,以“天”为象征形象,揭示了“阳刚”元素、“强健”气质的本质作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曾经设问道:“此既象天,何不谓之‘天’,而谓之‘乾’?”他自答说:天是“定体之名”,乾是“体用之称”,“天以健为用者,运行不息,应化无穷,此天自然之理。”事实上这是论及《周易》的“象”与“意”的关系。从“象征”的角度分析,《乾》卦的喻旨,正是勉励人效法“天”的刚健精神,奋发向上,这也是《大象传》所极力推赞的“君子以自强不息”之旨。卦辞以“元,亨,利,贞”四言,高度概括“天”具有开创万物,并使之亨通、富利、正固这四方面“功德”,意在表明阳气是宇宙万物的“资始”之本。但阳刚之气的自身发展,又有一定的规律,于是六爻拟取“龙”作为“阳”的象征,从“潜龙”到“亢龙”,层层推进,形象地展示了阳气萌生、进长、盛壮乃至穷衰消亡的变化过程。其中九五“飞龙在天”,体现阳气至盛至美的情态;上九“亢龙有悔”,则披露物极必反、阳极生阴的哲理。《周易》的辩证哲学体系,在此铺下了第一块基石。

二、《坤》卦的意义

《坤》卦的卦画,前文已经介绍过。卦中经传内容的安排,与《乾》卦不同,是先卦辞、《彖传》《大象传》,然后是初六爻辞及初六《小象传》,六二爻辞及六二《小象传》,六三爻辞及六三《小象传》,六四交辞及六四《小象传》,六五爻辞及六五《小象传》,上六爻辞及上六《小象传》,“用六”爻辞及“用六”《小象传》,最后是《坤》卦的《文言传》。《屯》以下六十二卦的卦爻辞与《彖传》《大象传》《小象传》的排列,均同《坤》卦之例。其所以独留《乾》卦的内容排列与诸卦异,朱熹认为这是前代编定经传参合本《周易》的学者留一范式,以示与经传本相区别。下面依照《坤》卦内容的排列顺序逐一解说。

(一)《坤)卦的卦辞及《彖传》《大象传》

1.《坤》卦的卦辞

此卦的卦辞是“坤:元,亨,利牝(pn)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意思是:“《坤)卦象征地:元始,亨通,利于像雌马一样守持正固。君子有所前往,要是抢先居首必然迷入歧途;要是随从人后就会有人作主,必有利益。往西南将得到友朋,往东北将丧失友朋。安顺守持正固可获吉祥。”

卦辞的含义,可以分为四层理解:第一层,说明《坤》以“地”为象征,“地”配合“天”,也能开创化生万物,并使之亨通;此时利于像柔顺的雌马一样守正。这里我们可以取《乾》卦的卦辞与之比较,《乾》卦卦辞有“元,亨,利,贞”四德,《坤》卦卦辞中也含有这“四德”,这是两卦的共同之处。但《乾》德以“统天”为本,《坤》德以“顺承天”为前提;所以《乾》刚《坤》柔,《乾》健《坤》顺,《乾》“四德”的后二德无所限制,《坤》卦“四德”的后二德则限于“利牝马之贞”,以及后文的“后得主”“安贞吉”等义;这是两卦“四德”的不同之处。第二层,取“君子”有所前往作譬喻,说明《坤》德在于“柔顺”“居后”,抢先为首必“迷”,随后不争则“利”。第三层,又取“西南”“东北”的方位作譬喻,古人认为“西南”为阴方,“东北”为阳方,故指出以“阴”为本之时,凡有所往趋向于阴方必能“得朋”获助,若趋向于阳方则将“失朋”不利。第四层,总结前三层之义,说明《坤》德以安顺守正为吉。从这四层来看,可知《坤》卦卦辞的要旨是集中说明阴柔和顺、服从于阳刚的道理,即强调“阴柔”气质的本质作用。

2.《坤》卦的《彖传》

《坤》卦《彖传》的原文是:“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全文旨在解说此卦的卦辞寓意。译成现代汉语,其大意是:“美德至极啊,配合天开创万物的大地!万物依靠它成长,它顺从禀承天的志向。地体深厚而能普载万物,德性广合而能久远无疆;它含育一切使之发扬光大,万物亨通畅达遍受滋养。雌马是地面动物,永久驰骋在无边的大地上,它柔和温顺利于守持正固。君子有所前往,要是抢先居首必然迷入歧途偏失正道,要是随从人后、温和柔顺就能使福庆久长。往西南将得到友朋,可以和朋类共赴远方;往东北将丧失友朋,但最终也仍有喜庆福祥。安顺守时正固的吉祥,正应合大地的美德久远无疆。”这里所言“东北丧朋”也仍有“福庆”,是表明只要长保“坤德”“安顺守正”,即使暂时“丧朋”,但最终将获得“得朋”之吉。

3.《坤》卦的《大象传》

《坤》卦《大象传》作:“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因此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坤》卦既是拟取“地”为象征,其卦画是由两个“坤”组成的,犹如大地平顺无涯。因此,《大象传》根据《坤》卦的卦象,推衍出“君子”应当效法“地”宽厚和顺之象,增厚其德以普载万物。

(二)《坤》初六爻辞及《小象传》

《坤》初六爻辞作:“履霜,坚冰至。”大意是:“踩上微霜,将迎来坚冰百丈。”这是譬喻初六为阴气初起之象,必然增积渐盛,犹如微霜预示着“坚冰”将至。

初六《小象传》解释该爻爻辞,说:“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大意是:“踩上微霜将迎来坚冰,说明阴气已经开始凝积;顺沿其中的规律,百丈坚冰必将来至。”

此卦初六既为阴气始生之象,则必有它的发展趋向。所以朱熹说:“其端其微,而其势必盛。”(《周易本义》)古谚有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与《坤》初六的义理正相契合。

(三)《坤》六二爻辞及《小象传》

《坤》六二爻辞作:“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大意是:“正直、端方、宏大,不学习也未必不获利。”这是从六二居“位”正直不偏,地“体”端方柔静,其“用”宏大博载三方面来说明爻辞之义,故其“营修”之功自成,虽不假“学习”亦无所不利。

六二《小象传》解释该爻爻辞,说:“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大意是:“六二的变动,趋向正直、端方;不学习也没有什么不利的,这是地道自然的光大现象。”

此卦六二以阴居阴位,柔顺中正,所禀“坤德”十分丰厚。所以《楚辞·远游》称:“屈原履方直之行,不容于世”,即是用“直、方”之德赞美屈原臣道忠正。朱熹指出:“《坤》卦中惟这一爻最纯粹。盖五虽尊位,却是阳爻(案,指阳位),破了体了;四重阴而不中;三又不正。惟此爻得中正,所以就这说个‘直方大’。”(《朱子语类》)

(四)《坤》六三爻辞及《小象传》

《坤》六三爻辞作:“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大意是:“蕴含阳刚章美、可以守持正固;或辅助君王的事业,成功不归己有而谨守臣职至终。”这是说明六三阴居阳位,犹如内含刚美而不轻易发露,故可守“贞”;且“坤”象征“臣道”,故不能以成功归于自己,应当尽“臣职”至终。程颐《程氏易传》指出:“为臣之道,当含晦其章美,有善则归之于君,”“或从上之事,不敢当其成功,惟奉事以守其终耳。”

六三《小象传》解释该爻爻辞,说:“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大意是:“蕴含阳刚章美而可以守持正固,说明六三应当根据时机发挥作用;或辅助君王的事业,说明六三的智慧光大恢弘。”《小象传》以此爻居下卦之上,有为“臣”颇多艰难之象,所以指出必须“智慧光大恢弘”才能守其终。《周易折中》引吕祖谦的话说:“《传》云,唯其知之光大,故能含晦。此极有意味。寻常人欲含晦者,多只去锄治骄矜,深匿名迹。然逾锄逾生,逾匿逾露者,盖不曾去根本上理会自己,知未光大,胸中浅狭,才有一功一善,便无安著处,虽强欲抑遏,终制不住。譬如瓶小水多,虽抑遏固闭,终必泛滥;若瓶大则自不泛滥,都不须闲费力。”这是根据爻辞、《小象传》推衍出为人处世必须“含晦”,不可扬露骄矜的道理,有助于领会六三的爻义。

(五)《坤》六四爻辞及《小象传》

《坤》六四爻辞作:“括囊,无咎无誉。”大意是:“束紧囊口,免遭咎害而不求赞誉。”这是说明六四有处位不中之象,其时不利于施用,故以“括囊”譬喻缄口不言、隐居不出。这样虽不获赞誉,但也不致咎害。

六四《小象传》解释该爻爻辞,说:“括囊无咎,慎不害也。”大意是:“束紧囊口而免遭咎害,说明六四必须谨慎小心才能不惹祸患。”

此卦六四以阴居阴,有谦退自守、慎而又慎之象,这是处位不利能获“无咎”的重要条件。所以爻辞以“括囊”为喻,《小象传》以“慎不害”示戒。

(六)《坤》六五爻辞及《小象传》

《坤》六五爻辞作:“黄裳,元吉。”大意是:“黄色裙裳,至为吉祥。”这是说明六五以柔居上卦的中位,有品德谦下之象,所以爻辞以居五色之“中”的黄色象征“中道”,以穿在下身的裙裳象征“谦下”,并称六五有如此美德,必获至大吉祥。

六五《小象传》解释该爻爻辞,说:“黄裳元吉,文在中也。”大意是:“黄色裙裳,至为吉祥,说明六五以温文之德守持中道。”

此卦六五获“元吉”,在于居中而能柔和谦下,与《乾》九五阳刚向上正好相反。朱熹说:“这是那居中处下之道。《乾》之九五,自是刚健的道理;《坤》之六五,自是柔顺的道理;各随他阴阳,自有一个道理。”(《朱子语类》)

(七)《坤》上六爻辞及《小象传》

《坤》上六爻辞作:“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大意是:“龙在原野上交合,流出青黄交杂的鲜血。”这是说明上六柔居上位,阴气至盛,有阴极阳来、二气交合之象,所以爻辞以“龙”喻阳刚之气,以“龙在原野上交合”喻阴阳和合;又因天色玄(青)地色黄,故又以“流出青黄相杂的鲜血”喻二气交合之后的情状。

上六《小象传》解释该爻爻辞,说“龙战于野,其道穷也”。大意是:“龙在原野上交合,说明上六的纯阴之道已经发展穷尽。”

此卦上六“龙战”的象征意义有两方面:一、阴气至盛,终究要导致阳来;二、纯阴之“坤道”穷尽,则转人阴阳交合。所谓“天地生生之德”,就在阴阳矛盾统一中体现出来。可见,此爻明显反映了《周易》阴阳相推、变易不穷的思想。

(八)《坤》“用六”爻辞及《小象传》

《坤》“用六”爻辞作:“用六,利永贞。”大意是:“用六数,利于永久守持正固。”这则“用六”辞与《乾》卦的“用九”辞相对见义。我们说过,《周易》以“六”代表阴,“用六”便是说明如何发挥阴柔气质的道理,是对《坤》卦六个阴爻大意的总结,也是对《周易》六十四卦中192个阴爻内在本旨的概括。“用六”爻辞所言“永久守持正固”,是一种永恒不懈的阳刚气质,它表明事物虽为阴柔,虽处顺从、附属的地位,也不可丧失刚气,而必须以“刚健”济其“柔顺”。所以“用六”强调“利永贞”,正是体现“柔中寓刚”的道理。

“用六”爻辞的《小象传》解释说:“用六永贞,以大终也。”大意是:“用六数而永久守持正固,说明阴柔应当以返回刚大为归宿。”如果把《坤》卦“用六”与《乾》卦“用九”再作一番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乾》卦“用九”称群龙不以首领自居,是刚而能柔;《坤》卦“用六”称永久守持正固,是柔而能刚。这两方面的意义,与《老子》提倡的“刚柔相济”之旨正相契合。所以,“用九”“用六”,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表露了《周易》阴阳辩证的哲理。

(九)《坤》卦的《文言传》

《坤》卦《文言传》共含七段,分别阐发《坤》卦的卦辞及六则爻辞的象征意义。以下均将之译成现代汉语,逐段展示大意:

第一段,原文作:“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这是阐发《坤》卦卦辞之义,大意是:“大地极为柔顺但变动时却显示出刚强,极为安静但柔美的品德却流布四方。随从人后、有人作主于是保持顺德久长,包容一切、普载万物于是焕发无限光芒。大地体现的规律多么柔顺啊!它禀承天的意志沿着四时运行得当。”

第二段,原文作:“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这是阐发初六爻辞之义,大意是:“修积善行的家族,必然留下许多庆祥;累积恶行的家族,必然留下许多祸殃。臣子弑杀君主,儿辈弑杀父亲,并非一朝一夕的缘故,作恶的由来是渐萌渐长,是由于君父不曾早日辨清真相。《周易》说:踩上微霜,将迎来坚冰百丈,大概是譬喻阴恶事物的发展往往顺沿一定的趋向吧。”

第三段,原文作:“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这是阐发六二爻辞之义,大意是:“正直说明品性纯正,端方说明行为适宜。君子恭敬不苟、行为适宜,就能使美德广布而不孤立。正直、端方、宏大,不学习也未必不获利,说明美德充沛而一切行为都无须疑虑。”

第四段,原文作:“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这是阐发六三爻辞之义,大意是:“阴柔在下者纵然有美德,只是含藏不露而用来辅助君王的事业,不敢把成功归为己有。这是地顺天的道理,妻从夫的道理,臣忠君的道理。地顺天的道理表明成功不归己有而要替天效劳、奉事至终。”

第五段,原文作:“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这是阐发六四爻辞之义,大意是:“天地运转变化,草木繁衍旺盛;天地闭塞昏暗,贤人隐退匿迹。《周易》说:束紧囊口,免遭咎害而不求赞誉,大概是譬喻谨慎处世的道理吧。”

第六段,原文作:“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这是阐发六五爻辞之义,大意是:“君子的美质好比黄色中和、通达文理,他身居正确的位置,才美蕴存在内心,畅流于四肢,发挥于事业:这是最美的美质啊!”

第七段,原文作:“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这是阐发上六爻辞之义,大意是:“阴气凝情于阳气必然相互交合。作《易》者是怕读者疑惑于《坤》没有阳爻,所以在爻辞中称龙代表阳;又因为阴不曾离失其配偶阳,所以在爻辞中称血代表阴阳交合。至于血的颜色为青黄相杂,这是说明天地阴阳的血交互混和:天为青色、地为黄色啊。”

从《坤》卦《文言传》的七段文辞看,可知与《乾》卦《文言传》一样,对卦爻辞作了深刻解说,将全卦的象征旨趣分析得颇为透彻。

根据上面对《坤》卦的卦辞、爻辞、《彖传》《象传》《文言传》的理解,我们也可以将该卦的意义总结如下:

《周易》以《坤》卦继《乾》卦之后,寓有“天尊地卑”“地以承天”的意旨。全卦大义,在于揭示“阴”与“阳”既相对立又相依存的关系。在这对矛盾中,“阴”处于附从的、次要的地位,依顺于“阳”而存在、发展。就其卦象看,《坤》以“地”为象征形象,其义主“顺”。卦辞强调要像“雌马”一样守正,要随从人后、由人作主,要安顺守持正固可获吉祥,均已明示柔顺之义。六爻进一步抒发“阴”在附从“阳”的前提下发展变化的规律,其中六二处下守中,六五居尊谦下,六三、六四或“奉君”、或“退处”,皆呈柔顺之德;而初六踩上微霜迎来坚冰,上六巨龙在原野交合,两相对照,又体现了阴气积微必著,盛极返阳的现象。

上文我们分析了《乾》《坤》两卦的经传内容,并归结了两卦的基本含义。现在,我们把这两个纯阳、纯阴的卦综合起来理解,则可以看到,两卦所体现的阴爻阳爻特征,爻位发展规律,刚柔变化情状,事实上是《周易》六十四卦的通同之例。那么,细心领会了《乾》《坤》两卦的内容含义,就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了进一步探讨六十四卦经义的要点。再联系《系辞上传》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句话,我们又可明白,《周易》一书发端于《乾》《坤》两卦,流露着贯穿《周易》全书的一种重要观点:阴阳两大力量的相互作用,是宇宙间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源泉。理解了这一点,则前文提出的“《乾》《坤》是《周易》的门户”的问题就不解自明了。而研读《周易》六十四卦应当先从《乾》《坤》两卦入门,也自然会引起读者足够的重视。正是鉴于《乾》《坤》为“门户”这一情实,我们在上文着重讲析了这两卦的内容要义,《屯》以下六十二卦则未之及。意图是在于:读者一旦掌握了《乾》《坤》之义,则其余各卦遂可沿此门径深人自学,必可渐悟《周易》全书的义理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