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50年,一个男婴降生在绛州龙门县(今山西省河津市)王家,被取名为王勃,字子安。

当时,王勃的爷爷隋朝大儒王通已经去世33年了。

王通的弟弟王绩也是个名人,“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就是他写的,他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

王勃的父亲王福畤(zhì)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王家门第虽不显赫却也算是书香世家。

文学天才王勃简历:6岁能文9岁挑战权威(1)

王勃雕像

天才儿童

6岁的王勃就已经显露出了他过人的文学才华,已经懂得写文章了,与其兄长王勔、王勮文采相当。他父亲的朋友杜易简常常说:“这是你们王家的三珠树呀!”三珠树是一种传说中的仙树,代指俊才。

王勃9岁时读隋唐儒家大师颜师古注释的《汉书》,看的同时还顺便指出了错误,作了《指瑕》十卷来纠正颜师古的错误。

颜师古何许人也?创作《颜氏家训》的颜之推是他爷爷,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是他五世从孙,而他本人是研究汉书的专家,所著《汉书注》深受广大学子的重视和认可。

王勃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挑战当世权威,这体现出王勃既学识渊博,胆子也大,这种“艺高人胆大”也为他后来的人生埋下了隐患。

时运不济

13岁时,王勃开始寻找机会,积极入仕。他先是上书司礼太常伯刘祥道,直陈政见,并表明自己积极用世的决心,深得刘祥道赞赏:“此神童也!”之后在麟德二年(665年),他又通过皇甫常伯向唐高宗献《乾元殿颂》,希望能入仕。

文学天才王勃简历:6岁能文9岁挑战权威(2)

聂远曾在电影《滕王阁传奇》中饰演王勃

《乾元殿颂》文章绮丽,惊动了唐高宗李治。李治听闻王勃还未及弱冠,惊叹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看这欣赏程度,起码得是五颗星啊!

自此,王勃声名远扬,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并被推为首位。

王勃16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被授为朝散郎。照现在来看,中科大少年班应有王勃一席。而在古代,王勃已经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朝廷命官。

沛王李贤听闻王勃的大名之后,将他召为王府修撰,很是看重。当时,诸王侯喜欢斗鸡活动,互有胜负。一次,恰逢沛王李贤与英王李显斗鸡,王勃开玩笑地写了《檄英王鸡》,讨伐英王鸡,以此为沛王鸡助兴。

不料,文章也传到唐高宗李治手中。李治看了文章之后,认为王勃有挑拨离间之嫌,当即下令废除王勃的官职,将他逐出了沛王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还在沛王府时所写,留下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名句。当年在中学的同学录里,谁没有在评语上给同学留过这一句,以表达祝愿之意。

丢失官职之后,王勃受朋友的帮助,谋得虢州参军一职。这个职位为他带来了人生第二次重击

在他任虢州参军期间,有官奴曹达犯罪,王勃将其藏匿起来,但又害怕事情泄露,于是杀了曹达了结此事。东窗事发后,王勃本应被处死,恰逢天下大赦才得以保命。

但王勃的父亲王福畤受此案连累,从雍州司户参军贬为交趾县令(今越南北部)。

名垂千古

王勃出狱后,朝廷要官复其旧职,经历那么多事,王勃对做官已产生恐惧,所以没有接受。

身为孝子的他决定远赴交趾看望其父亲。他一路南下,来到了洪州(今江西南昌),写下了令他名垂千古的《滕王阁序》。

王勃写文章有一个习惯,先磨好墨准备好纸笔,饮酒后用被子蒙住脑袋往床上一躺,等文章在心里构思成型后,从床上起来,一挥而就,文不加点,一首诗、一篇大作即出炉。这就是“腹稿”的由来。

不过,《滕王阁序》却是一篇即兴作文。

王勃在游览滕王阁时,正赶上洪州都督阎伯舆新修好滕王阁,在此大宴宾客。“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王勃前去拜访,阎伯舆早闻他名气,邀请他一同参加。

文学天才王勃简历:6岁能文9岁挑战权威(3)

滕王阁

这场宴会是阎伯舆为展示其女婿才学而举办的,他早已让女婿提前写好一篇文章,借此机会扬名。宴会上,阎伯舆假意拿出纸笔让大家写文章。在座的宾客皆知他用意,纷纷推辞,除了王勃,他拿起笔就写。阎伯舆很不高兴,拂衣而起,坐在帐中,遣人去看王勃写了什么。

阎伯舆听到开头时,不以为然;听到“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伯舆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王勃写下《滕王阁序》后,又作了序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

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这句中他故意空了一个字没写就告辞了。阎伯舆看了看王勃写的诗,正要发表溢美之词,却发现空了一个字,觉得奇怪,但又好像放什么字都不妥,恐改变作者的原意。无奈之下,他追上王勃,请他把空了的字补上。他的随从表示:“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都督海涵。”

阎伯舆认为王勃在敲诈,但又实在不想这首诗空着,想着不如给千金求一字,自己也落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他奉上千金说明来意后,王勃故作惊讶道:“晚生岂敢空字,空者,空也。”大家听后一致称妙,阎伯舆也意味深长地说:“一字千金,不愧为当今奇才。”

可惜,如此奇才却英年早逝。公元676年,王勃在看望完当交趾县令的父亲的回程上,因风浪不幸溺水,结束了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终年26岁。

小结:“时运不齐,命途多舛”这8个字就是王勃一生的写照。他像流星一样划过大唐的天空,但光芒却足以照亮整个文学世界。正如杜甫所评价初唐四杰的作品:“不废江河万古流”

参考资料:《新唐书·王勃传》、《旧唐书》、《唐摭言》、《滕王阁序》、《唐诗为镜照汗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