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盐啦!出盐啦!”1958年底莺歌海盐场生产出第一批盐,盐工们把手中的工具高举过头顶欢呼着。

62年几多风雨,“莺歌海”从一个海岛西南边陲的小村镇,到走上教科书,成为几代人共同的时代记忆,成为一张海南的地理名片,其背后的故事经过一番淘洗,呈现于世人面前……

莺歌海老盐场规划(那些从教科书上你学不到的莺歌海盐场的历史与变迁)(1)

废弃铁轨、老旧盐仓、子弟小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职工楼、写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标语的发电厂,充满特殊年代的记忆。走入乐东黎族自治县的莺歌海盐场,跨越几个年代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未来,莺歌海盐场又将如何发展?跟随我们的脚步,带你了解从教科书上学不到的莺歌海盐场。

莺歌海老盐场规划(那些从教科书上你学不到的莺歌海盐场的历史与变迁)(2)

莺歌海精神:难不倒的莺歌海人

“咱们现在脚下的大盐场,当年是一片沼泽地呢。”艰苦建设的岁月写在年近九旬的吴坤新饱经风霜的脸上,聊起盐场的过去,这位老者话语逻辑清晰,精神矍铄,让人又看到了那个在盐田里挥汗如雨的小伙子,无比激动和自豪。1955年1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组织了一个几十人的勘测队来莺歌海,当年他在琼山人民检察院工作,被抽调参加了勘测队。

“我和其他4位同志先行来到这里。”吴坤新说,他从三亚出发,先坐船,又走了5千多公里路才到这,而他们的目的地是一片荒地。“茫茫的芦苇比人都高、淤泥越陷越深,尽管这艰苦的环境也阻挡不了大家的激情,说干就干,我们一起测量地形、勘察开钻地质、探测水文等。”吴坤新说,1957年,他们绘制完成了建场的蓝图。

1958年春天,莺歌海滩涂上草长莺飞,也迎来了建设大军,从部队转业和退伍的5600多人组成的施工队来了,“当地的民工也加入施工队,总人数有9000余人,高峰期甚至有1万多人。”王希朴说,建设大军组成6个施工工程队,奔赴各个建设场地,开展各种大小“战役”和劳动竞赛,至此,盐场的大规模施工建设开始了。“没有机器,我们用双手挖土、推车、伐木,双肩挑土,啥都干。”王希朴说,一开始肩膀磨烂了,很快结痂;扁担挑断了,用钢条替代。

热情激扬的开始,却马上面临各种复杂多样的困难,对于莺歌海盐场人来说,建盐场是一段艰难的战斗历程,不知浸透了多少人的血汗和泪水,困惑与希冀。

王希朴是莺歌海盐场的盐二代,1958年,年仅14岁的他随着父亲南下来到盐场,“当时我们住草房、睡木格子,吃不饱,35斤的大米里很多大多是地瓜干,很少吃蔬菜,大多是空心菜、没有成熟的西瓜仔,还有木瓜。一年就三尺布,做一条背心就一尺多了。吃不饱,还水肿,当时很多同志的腿按下去都是一个个洞。”王希朴说,这么艰苦的环境,但是他们干劲不减。清晨天还没亮,他们就挑着土筐,打着手电筒去上工,一直干到晚上太阳下山了才下工。机械力量薄弱,但工人们的建设热情高涨,从当年喊出的口号“大雨小干,小雨大干,无雨特干”中可窥见一斑。

对于居住环境,《莺歌海盐场场志》详细纪录了当时的场景:全场共有草房3.6万多平方米,里面用木格条做成“楼架床”,既当宿舍又是会议室,既是仓库又是办公室。一些新婚夫妇在一起的住房,只有一片椰树叶之隔,隔壁讲话都听得一清二楚。要是遇到下雨,不是托着脸盆接水,就是上桌、上床办公。外面下大雨,房内下小雨,外面雨停了,房内还在下。

莺歌海老盐场规划(那些从教科书上你学不到的莺歌海盐场的历史与变迁)(3)

1958年12月,正好是60年前的冬天,莺歌海盐场第一批盐产出,虽然产量只有100多吨,却翻开了海南制盐生产史的新篇章。不少老职工回忆说,当第一批晶莹剔透的原盐产出时,大伙欢呼雀跃的情景他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简直比自己生了儿子还要高兴。

从1957年12月破土动工,到1958年12月试生产制出第一批盐,时间只有一年。虽然经广大建设者艰苦奋斗,日夜奋战,但是面积接近3800公顷,土建工程只完成50%;场内的排淡、输卤等沟路系统完成了90%,结晶区土方完成80%,整个盐场的第一期工程直到1962年才完成。也就是在这一年,大文豪郭沫若到访莺歌海,不禁为数万亩盐田的壮美景观而感动,写下浪漫诗篇:“盐田万顷莺歌海,四季常春极乐园。驱遣阳光充炭火,烧干海水变银山。”

邢土培是盐场的第三代研发工人,他回忆道“那时我们遇到很多问题,比如说,盐存放的时候会结块、食用时不方便等。我们就每天测温度、盐度、浓度,作好记录,查看结晶情况,通过不断地试验,最后发现增加收盐次数、缩短收盐时间、控制温度这些方法,就能做出白白粉粉的盐。”

莺歌海老盐场规划(那些从教科书上你学不到的莺歌海盐场的历史与变迁)(4)

盐场的每一代职工不会忘记那段轰轰烈烈的建设史。盐一代,见证了盐场从荒地到“银山”的蜕变;盐二代,把美好年华献给莺歌海;盐三代,传承莺歌海精神,弘扬盐场文化。62年的风雨兼程,莺歌海盐场的几代职工,他们有着共同的记忆也有着各自不同的回忆。从他们的记述中,我们可以窥见莺歌海盐场的沧桑变迁,岁月涤荡和温情永存。

莺歌海文化:莺歌海的盐是“甜”的

“莺歌海的盐是‘甜’的,吃盐就是我们的盐好,别人都冒用我们的盐,就是因为我们的好!”王希朴神采奕奕、满是自豪地说到。这样朴实的一句话,蕴含着两个意思,表面上看,是莺歌海人对莺歌海盐田产的盐有着一份发自内心的热爱;从深层次而言,是莺歌海盐场因特殊的制盐技艺,晒制的盐更加纯净,吃起来有甜甜的味道。

了解莺歌海海盐,必须从莺歌海制盐的地理和工艺开始。莺歌海与盐的这种自然天成的联系,首先得益于它独特的地理条件。在莺歌海的海边,南面有宽200米到500米的天然大沙堤,长十几公里,沙滩平缓绵延,沙质洁白松软,形成一道漂亮的沙坝,既可防汛,又可防浪。北边的岩石礁盘,缓缓平铺,犹如天造地设的屏障,挡住了海风和海浪,使这里新月形的海湾,水面如镜,舒展平缓。大约40公里外的尖峰岭和连绵群山,又形成了一道陆地上的天然屏障,挡住了来自东北方向频繁的狂风暴雨,使这里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烈日当空,晴天少雨,这里强烈的阳光,使海水从纳潮到成盐,只需要31天,盐业生产条件十分优越。

莺歌海老盐场规划(那些从教科书上你学不到的莺歌海盐场的历史与变迁)(5)

当年,为了更好地建日晒海盐厂,开拓者们远涉重洋,到印度等地考察研究吸取经验。为了建设这座我国南方最大的盐场,先辈们在有限的条件下,极大地利用了地理环境建设和开展生产。

虽然不像一些地区拥有千年的盐文化,莺歌海盐场的发展却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历史。建设者们把空地变成“坨地”(堆放盐山的场地),盐场的产量一年年提高,曾创下年产32万吨的历史最高生产记录。

截至2020年7月17日,累计生产35500吨,提前168天且超额完成全年计划产量35000吨,创下近十年的产量新高。现在,写有“热烈庆祝莺歌海盐场提前168天完成全年原盐生产任务!”的喜报仍贴在莺歌海盐仓的门口。

莺歌海老盐场规划(那些从教科书上你学不到的莺歌海盐场的历史与变迁)(6)

莺歌海盐场变迁:莺歌海人的幸福生活

从1958年莺歌海盐场兴建,盐场如今已走过62年。再到盐场,当年热火朝天的场面已经不再,但盐场的天,依然是如此之蓝,盐场的盐,依旧如此之白。近年来,随着生产设备老化、生产面积减少、生产能力降低等原因,导致年产量逐年下降。近年来,海南控股党委高度重视莺歌海盐场的发展,选优配强盐场党委班子,加强党的建设,抓牢原盐生产,积极谋划盐场转型发展,为盐场发展植入新引擎。

如何加强原盐生产,促进盐场转型发展,提高职工收入,带动周边经济发展,成为莺歌海盐场的发展目标,这场变革势在必行。

在加强原盐生产方面,2017年盐业体制改革后,莺歌海盐场抓住机遇,成立应对盐业体制改革小组,深入落实盐业体制改革精神。2018年起不断开展品牌化运作和市场化运营,针对市场需求,连续开发“海颐”系列产品,形成了高、中、低三个档次多个类别产品,满足不同细分市场需求。2019年莺歌海盐场组建新产品研发队伍,在精制厂改造新增了色选车间,通过改造盐池,反复试验,从而实现高端盐产品的生产。2020年6月,随着一辆装载着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莺歌海盐场盐产品的货车缓缓驶出厂区,驶向福建,标着海南控股莺歌海盐场为打开海南省外市场迈开了坚实的一步,也意味着全国人民都有机会品尝到来自祖国南海的纯天然海盐。

莺歌海老盐场规划(那些从教科书上你学不到的莺歌海盐场的历史与变迁)(7)

在追求企业发展的同时,海南控股党委和莺歌海盐场党委高度重视提高职工工资待遇,改善居住条件,提升职工的满足感、幸福感。为解决莺歌海盐场长期以来部分职工没有住房或居住条件差的问题,着力改善职工生活居住条件,在海南控股党委积极谋划和推动下,莺歌海盐场保障性住房项目于2011年获省发改委批复,共850套,建筑面积77000㎡ ,分两期进行。保障房项目将解决约2550人的住房问题,大大改善了职工的居住环境。

2019年,在海南控股的推动下,莺歌海盐场实行工资改革,以工时定额计件折算为工价,推动实现真正的多劳多得,员工干多少活拿多少工资,从而达到各级员工队伍精干高效,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达到提高员工工资水平的目的。盐场职工的福利得到切切实实的保障。

莺歌海老盐场规划(那些从教科书上你学不到的莺歌海盐场的历史与变迁)(8)

为充分盘活盐场资产,自觉担负起海南美丽乡村建设的国企担当,充分挖掘企业精神和海控文化,2018年开始海南控股党委谋划建设美丽乡村莺歌海盐场党建文旅项目,充分发挥党建合力,实现党建与基层工作互融互通。在海南控股党委的部署下,由莺歌海盐场和海控美丽乡村公司共同成立海控·盐恬文旅管理有限公司。项目依托莺歌海盐场60余甲子年文化,结合海南全域旅游概念和盐田文化资源,推动以盐为特色的产业开发和文化旅游,不断延伸盐及盐文化的产业链、附加值,将促进莺歌海盐场区域的长远发展,带动当地居民就业,促进职工收入增长,传承莺歌海盐场精神,弘扬莺歌海盐场文化,为进一步打造盐场文化IP推动盐产品销售升级打下基础,具有广泛和深远的社会效益。

莺歌海老盐场规划(那些从教科书上你学不到的莺歌海盐场的历史与变迁)(9)

“自2020年6月28日投入试运营以来,海控·莺歌海党建文旅基地的主题党日活动,已陆续接待海南控股系统内二三级子公司党支部近200名学员参与体验课程,通过参观盐文化馆、重走盐工路、《盐场革命史》党课、盐一、二、三代访谈、收盐体验教学等活动,让学员们切身感受到开拓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莺歌海盐场文化,激发党员们干事创业的热情,锤炼党员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得到参训学员的广泛好评。”海南控股美丽乡村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攀龙说,“海控莺歌海党建文旅基地还将继续优化丰富培训内容,探索创新党建模式,开拓省内外客源市场,提升党建文旅基地品牌影响力,推动党建文旅基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莺歌海老盐场规划(那些从教科书上你学不到的莺歌海盐场的历史与变迁)(10)

下一步,美丽乡村莺歌海盐场党建文旅基地将在海南控股党委的领导下,以党建为引领,以“北有母瑞山,南有莺歌海”为目标,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的3A级景区和党建培训基地。在文旅融合新模式的带动下,大力传承弘扬莺歌海盐场精神,推动莺歌海盐场多元化发展和转型升级,充当好海南自贸港建设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走在莺歌海党建旅文基地的田边小路上,海南控股相关负责人一边描画着一边向我们介绍,“这里可以做‘死海’、体验制盐等。”

莺歌海老盐场规划(那些从教科书上你学不到的莺歌海盐场的历史与变迁)(11)

加强原盐生产,挖掘盐场故事,打造文旅基地,促进盐场转型发展,提高职工收入,带动周边经济发展......莺歌海盐人的幸福生活正暖心窝。

莺歌海老盐场规划(那些从教科书上你学不到的莺歌海盐场的历史与变迁)(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