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各国的政治体制中,每当提及象征权力制的时候,人们往往都喜欢将英国的女皇和日本天皇进行比较,因为两者都是国家名义上的精神领袖,曾经都拥有过绝对的权力,但在当代却都被束缚了政治权力,只有代表国民精神信仰的权力,无一实权。

日本人对第一代天皇的认知(日本天皇为何能留存至今)(1)

然而,尽管英国女皇和日本天皇在宏观上看似相同,可在本质上却有很大的区别。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就在于,英国皇室的存在是政治退让的结局,而日本天皇的存在则是因为其与整个日本国民的精神信仰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客观上有着很大的区别。

那么,抛开二战后的政治因素不谈,日本天皇制度究竟为何能够留存至今呢?首先在以被神道奉为宗教圣经的《古事记》的记载,日本初代的神武天皇,本就是天神的后裔,而这里的天神,则是迄今为止日本国内最大的信仰神祇——天照大神(太阳神),所以按照这样的继承传说延续下来,神武天皇可以实际上可以追溯至天照大神的玄孙辈。

日本人对第一代天皇的认知(日本天皇为何能留存至今)(2)

天照大神

要知道,马克思曾在评价印度历史的时候,宣称由于印度历史与神话交织的过于密切,所以很难将真实史料与传说记载分开,而在日本最古老的历史文献中,同样也存在这样的说法。因为无论是在《古事记》亦或是在《日本书纪》的记载中,自第二代天皇绥靖天皇开始,直至崇神天皇为止,其中经过的八代天皇都只有姓氏记载,而没有具体的事例(神武天皇·初代——绥靖天皇——安宁天皇——懿德天皇——孝昭天皇——孝安天皇——孝灵天皇——孝元天皇——开化天皇——崇神天皇·十代),而中间这被简略带过的八位天皇,又被史学家称之为“欠史八代”。

所以,实际上有关神武天皇的具体事例也很难得到考证,但自有关神武天皇的传说出现后,直至二战结束,日本国内的历史仍旧采用《古事记》的记载,将天皇神格化,使其成为日本国民心中普遍信仰的神祇。

日本人对第一代天皇的认知(日本天皇为何能留存至今)(3)

日本天皇与皇后

除此之外,为了体现天皇的权威性,直到现在,日本天皇也不存在名字。因为在古日本人的心目中,天皇既然都是神了,神又怎么可以拥有凡人的姓名呢?不过,尽管历代天皇没有姓名(至于推古天皇、桓武天皇、明仁天皇等等,“天皇”前面的是其尊号,并非姓名),但天皇却有赐姓权,即为信任的臣属或贵族赐姓,而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自然也没有“姓名”一说。(顺提一句,在日本国内目前排名最前三大姓氏中,佐藤居首,铃木次之,高桥第三,至于“源、平、橘、藤”四大姓氏,则是与皇室贵族密切相关,并非老百姓可以拥有的。)

这一现象一直维持到明治维新之前,自明治政府成立后,为了更好的统一军队,管理入伍兵士的户籍,才强迫每一个日本民众都必须为自己取姓命名,这也就导致了日本目前可统计的姓氏就多达十几万种,其中包含丰富,五花八门,甚至连姓厕所的都大有人在——即所谓的“御手洗”,比如日本著名的商会会长,便是这个姓氏。再如臭名昭著的山本五十六,五十六是指他父亲在五十六岁的生育了他,而山本则是他们居住的环境,正如住在河边可以取名为“渡边”,修建桥梁的可以取名为“高桥”是一个意思。

日本人对第一代天皇的认知(日本天皇为何能留存至今)(4)

所以,无论是从天皇无姓,还是天皇赐姓的角度,都不难看出天皇对人民的控制,甚至就连与血缘宗亲密切相关的姓氏都掌握在天皇一人的手中。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就曾在分析日本人性格的《菊与刀》一书中写过:

曾经在日本生活过的人都知道,没有什么事情比侮辱和攻击天皇更容易激起日本人的仇恨和煽起他们的敌意了。

这本书中的“菊”和“刀”,即说明了日本民族的双重性格,同样也是两样与天皇密切相关的物件,前者的“菊”是天皇的家徽,而“刀”则是指日本武士的佩刀。由此可见,经过长期的思想输出,日本天皇在全民的心目中已然到达了无法撼动的信仰高度。因此,哪怕是在幕府时代,身为幕府最高统治者的征夷大将军,也只是将天皇“请”到幕后,却不是像中国古代那样造反成功后便要推翻君主再立新朝。

日本人对第一代天皇的认知(日本天皇为何能留存至今)(5)

日本武士

当然了,天皇作为日本的精神信仰,同样也贯彻到了日本诸多领域的各个方面,比如日本的国旗“日章旗”,以及日本先行的国歌《君之代》,也都和天皇有着密切关系。

日本国旗日章旗中的“章”字,就是徽章的意思,即太阳的标志。而被视为皇室先祖的天照大神,又是太阳神格化的产物,所以日章旗自然而然就成了代表天皇信仰的标志。

至于日本的国歌《君之代》,原本出自西元十世纪左右问世的《古今和歌集》,歌词大意是:

吾皇盛世兮,千秋万代;砂砾成岩兮,遍生青苔。

如果再进一步翻译过来,就变成了:

我皇统御传千代,一直传到八千代,直到小石变巨岩,直到巨岩长青苔。

日本人对第一代天皇的认知(日本天皇为何能留存至今)(6)

远东国际大审判剧照 图为战犯松井石根

所以说,日本天皇在日本整个文化体系中所占据的比例最重,这也就是为何在二战结束后,东京大审判放弃了对裕仁天皇追责的原因(也包括美国自己的小算盘)。直到上一任明仁天皇退位的时候,根据日本民间舆论所的统计报告称,日本国内支持天皇制的人数仍旧高达百分之八十六,较之二战结束时进行的调查,虽然有所衰减,但最起码在可以遇见的将来,日本天皇仍旧不会退出世界的舞台。

因此,日本天皇尽管同样被剥夺了政治权利,但却同英国的女皇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并不能等而视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