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魏志·董遇传》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这里的读百遍,当然不是指读一百遍,而是在强调读书的次数,有多次、重复阅读之意。在当今这个车水马龙的时代,人们总是在奔波劳碌的路上,剩下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为了获得更好的物质条件,为了更好的生活水平,他们也不得不这么做,久而久之,能够沉下心来学习的,本身就很难得,更别说一本书要重复阅读,更是难上加难,这个问题的确很难解答,但是我们从古人的做法中,也许能看到一二。

东汉末年有一个人叫董遇,他酷爱读书,平时一有时间就会孜孜不倦地读书,不管走到哪,环境再怎么恶劣,他总会带一本书在自己的身边,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终于成了远近闻名的学者。

经典老话600句 经典老话之书读百遍(1)

有一天一个学者向董遇请教读书的方法。

董遇问:一本书你会读几遍?

学者答:三遍。

董遇摆摆手说道:你还是回去吧,等你悟透了读书之道,再来求学吧。

学者问道:您会读多少遍呢?

董遇答:文章要先读一百遍,要精读,不要泛读。

学者又问道:时间从何而来?

董遇答道: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也。学者恍然大悟,遂回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经典老话600句 经典老话之书读百遍(2)

董遇提出的的三余,正好给我们当代人解答了读书时间不够的难题,三余翻译过来就是,冬天是一年中的空闲时间,夜晚是白天的空闲时间,下雨天是晴天的空闲时间。

三余总结下来就是,读书的时间都是挤出来的。

从上面董遇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来重复阅读的重要性,也在告诉我们每一次的重复阅读,也是在给自己积累“财富”,日积月累下来,必将开阔自己的眼界和格局。而读书的时间需要自己去寻找,不要再说没有时间读书了,只是不想花时间读书而已,因为想打游戏,喝酒。“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