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是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以发动康梁变法而著称。他提倡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可自己却妻妾成群,且处处留情,被称为“风流圣人”。康认为这与自己主张的自由婚姻并不违背,他在《大同书》中曾写道“太平大同之世,凡有色欲交合之事,两欢则相合,两憎则相离……”而他与六位太太都没到“两憎则相离”的地步。徐悲鸿还专门为他画了一幅作品《康有为妻妾成群图》。

康有为的妻妾归宿(康有为一生妻妾成群)(1)

早年,康有为曾落魄上海,天天狎妓,却无钱偿嫖资。妓家纷纷到康有为所住的客栈索取,康觉得很不好意思,就往广东逃。上船之日,各妓家都到船上来找他,搜了半天找不到。开船后,有水手看见船板内有人,呼众人来看,正是康有为。后来,有人写诗讽之:“避债无台却有舟,一钱不值莫风流”。康有为的弟子在为他作传时批评说:“先生日美戒杀,而日食肉;亦称一夫一妻之公,而以无子立妾;日言男女平等,而家人未行独立;日言人类平等,而好役婢仆……凡此皆若甚相反者。”可谓一语中的,入木三分。

1911年6月7日,康有为应梁启超的敦请,从新加坡移居日本,次年春天,搬至须磨“奋豫园”,“奋豫园”依山傍海,坐落在遮天蔽日的古树群中,空气清新极了。康有为住定后,经常参加当地华侨举办的爱国活动,去各地浏览,不觉对日本的风土人情发生了兴趣,遂经人介绍雇了一名十六岁的神户少女市冈鹤子作女佣。

康对她很好,日久生情,康有为迁回上海,念念不忘鹤子,便修书一封,带回上海。何旃理在世时,鹤子与其姐妹相称,双双得到康有为钟爱。何旃理去世后,康有为极为疼爱鹤子,每逢出游,必携她同行。可鹤子后来却与年龄相当的康有为儿子有了感情,并怀了他的孩子,觉得无颜相见康有为,就偷偷跑回日本,将孩子生了下来。鹤子始终没有回来过,也没有与康有为及其家人取得任何联系,隐名埋姓了五十年。直到鹤子临死前才向世人宣告她与康有为以及儿子之间的爱情故事。1974年2月19日,鹤子在日本卧轨自杀身亡,后来,鹤子的孩子凌子,根据母亲留下的信物找到了康有为的家人,并与其家人取得了联系。

康有为的妻妾归宿(康有为一生妻妾成群)(2)

1919年,一天,康有为在杭州泛湖闲游,忽见一位妙龄女郎在浣纱,疑是西施再世。经打听此女叫张光,年仅18岁,尚未婚配。康赶紧托人提亲,张家见康已年逾花甲,婉言相拒。但在康的坚决要求和媒人尽力撮合之下,家境贫寒的张家最终点了头。1919年,康有为在上海举行婚礼,亲朋好友尽皆道贺,妻妾儿女却均不赞成这门亲事,以集体缺席婚礼相抵制。

婚后,他精心培养这位没上过学的浣纱女,特意请了家庭教师教她读书,自己又亲手教她书法。等张光有所长进,他大笔一挥,赠她对联一副:惩忿窒欲改过迁善;仁民爱物知命乐天。这儿反映了康有为拖着封建尾巴的三从四德和天命观。可是,他们结秦晋之好后,多年无小孩,康有为不免若有所失,张光也深感愧对康家。最后经他俩商量,在康有为去世那年,张光抱来了出生才三天的亲侄女,取名康静谷

康有为不仅妻妾成群,且喜欢嫖娼。1918年春夏畅游杭州时,“康圣人”竟挟妓游湖,并乘兴做诗一首,开头便是“南妆西子泛西湖,我亦飘然范大夫”。把妓女比作西施,自己比作范蠡,一时被传为笑柄。

1927年3月8日,康有为在上海做毕70大寿,适逢北伐军东进之际,于21日抵青岛,感到周身不适。30日晚,一位广东同乡请康有为吃饭,未终席而腹巨痛,急回家请日本医生就诊,断为食物中毒。次日黄昏,康猝死于“天游堂”居室,终年70岁。

康有为猝死对张光的打击尤深,因为她年纪轻轻守寡,在旧时代不允许再嫁人的。她将康有为留下的一箱字画视作生命,每当怀念康有为时,就打开箱子看他的字画。久而久之,张光的秘密露了眼。1945年那箱字画不翼而飞。她打开箱盖后当场晕厥,从此一病不起,命归黄泉,追随夫君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