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一块块质地细密的白色棉布上,已画好印度尼西亚爪哇传统纹案线稿,黄铜内胆电热锅里的蜂蜡欢快地冒着气泡,大肚尖嘴铜画笔也准备就绪,制作印尼传统蜡染巴迪克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跨国“巴迪克工作坊”活动:来自中国、俄罗斯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师生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与印尼日惹主会场的青年一同制作巴迪克跨越空间阻隔的青年们和点染着真挚祝福的巴迪克作品一起,将“2021印尼日惹国际巴迪克双年展”活动推向高潮,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千岛之国在哪个市?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千岛之国在哪个市(千岛之国的文化名片)

千岛之国在哪个市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一块块质地细密的白色棉布上,已画好印度尼西亚爪哇传统纹案线稿,黄铜内胆电热锅里的蜂蜡欢快地冒着气泡,大肚尖嘴铜画笔也准备就绪,制作印尼传统蜡染巴迪克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跨国“巴迪克工作坊”活动:来自中国、俄罗斯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师生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与印尼日惹主会场的青年一同制作巴迪克。跨越空间阻隔的青年们和点染着真挚祝福的巴迪克作品一起,将“2021印尼日惹国际巴迪克双年展”活动推向高潮。

蜡染:传统艺术的世界之路

巴迪克是印尼的传统蜡染技艺。“batik”一词源自爪哇语“amba”(宽布)和“titik”(点)——意指在宽幅的织物上点染图案,如今也泛指由这种工艺染成的花布或由其制成的服饰。2009年10月2日,巴迪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个日子随后被印尼政府定为“国家巴迪克日”,以彰显其保护人类文化遗产、振兴民族传统艺术的决心。于是,除了“千岛之国”的美誉,印尼又增添了“蜡染工艺大国”的美称。

如果你有机会走进日惹的某家手工蜡染作坊,便可亲自体验如何制作手工巴迪克:用蜡油滴覆线稿正反两面,覆盖所有手绘线条,蜡液干透后清洗一次,再浸入染料池中着色,晾干后用热水煮去布上的蜡,再次晾干后就制成最简单的巴迪克了。这时,原本被蜡盖住的地方依然保留了白布的本色,其他部分则吸满了染料的颜色,靛蓝、黄色和褐色最为常见。如果需要在一匹巴迪克上呈现多种颜色,则需要多次重复前面的工序,这一过程堪称繁复,熟手工匠要完成一件手绘巴迪克,有时需要10天甚至更久时间。

巴迪克拥有悠久的历史:公元5世纪达鲁玛纳卡拉王国时期,当地人用染料制作的服装被认为是巴迪克的雏形,而绘制、穿着巴迪克起初则是爪哇皇室和贵族家庭的传统。后来蜡染工艺逐渐流入民间,14世纪的《爪哇史颂》和17世纪的《列王传》均提及巴迪克在爪哇广为人知。尽管巴迪克的发展深受爪哇文化影响,其发展却并不局限于此一地。自古以来,巴迪克便在马来群岛地区广为流传,人们很早就有意识地通过贸易活动引入产自印度的优质织物以提升蜡染质量。

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专家团对巴迪克进行了长达数月、足迹遍布印尼全国的考察,发现这门历史悠久的传统蜡染技艺在当代印尼社会依然广泛传承,保持着与传统仪式的重要联系,与人民生活高度相关,技术水平高超,且与现代产业结合紧密。而巴迪克在口头传统的继承、传统习俗的延续和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三方面,更集中体现了非物质文化的宝贵价值,对印尼民族文化身份的建构起到关键性作用。

纹案:人生哲学与文化意涵

巴迪克的制造工艺一般分为手绘和机器印染两类,几乎每种纹案都具象征意义,背后蕴含着丰富多元的印尼民族文化。关于纹案的数量众说纷纭,万隆一家研究所经过研究调查,提供了可能的答案:印尼全国有超过5800种巴迪克纹案。

巴迪克的纹案千变万化,历经岁月洗礼,在民俗仪式中承担着重要作用:婴儿出生后,母亲会用一块巴迪克背巾将其背在身上;当孩子的小脚第一次踏上土地,会踩在洁净的巴迪克上,寓意人生平顺;举办传统婚礼时,新娘新郎的礼服必定包含巴迪克元素,婚庆纹案寓意幸福美满;参加正式活动,巴迪克的纹案和质地须尽可能庄重典雅……可以说,巴迪克陪伴了普通印尼人的一生。

巴迪克风格各异的纹案和主题融入了丰富的本地文化元素,有的源于印尼传统歌舞,有的源自神话传说,每一笔都蕴含深刻的人生哲学,是印尼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下涌动着不竭生命力的宝贵文化遗产。

时尚:展现与时俱进的巧思

“申遗”成功后,巴迪克日益成为印尼人的衣着时尚。巴迪克连锁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新式巴迪克服饰不断推出,融入巴迪克元素的鞋包配饰和手工艺品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展现印尼设计师继承传统的初心和与时俱进的巧思。无论是颜色的选取、成本的控制,还是新纹样、新款式的增加,从业者都精心考量、大胆尝试,并通过巴迪克嘉年华、巴迪克展览等活动向青年一代普及相关知识。

在印尼的国家庆典、大型国事活动中,巴迪克经常承载着重要的文化功能。印尼政府承办国际会议时,常为出席会议的各国领导人量身制作巴迪克,并将巴迪克制成的手工艺品作为会议礼物,赠送给参会人员和媒体。在政府的不懈推广下,当地人也以穿巴迪克为荣。每周五,人们不再穿着西装制服出勤求学,而是改穿色彩明艳的巴迪克,这在凝聚民心、构筑认同感方面起到催化作用。在印尼工作、学习的外国人士都会购置几件巴迪克,用于出席正式活动时穿着,往往能迅速拉近与当地人的距离。

现代印染技术无疑加快了巴迪克走进“寻常百姓家”的脚步,也不可避免地给传统手工巴迪克带来冲击。印尼从业者们普遍认为,传统手工巴迪克文化价值高,机器印制的巴迪克普及范围广,巴迪克想要在时代变化中存续下去,应将保护、创新与推广融为一体。近年来,印尼各地逐步将巴迪克行业的发展与本地区的减贫实践相结合:推进技术人才培养,定期举办比赛、展会和公益讲座,提升从业者综合素质;通过助力中小企业,推动巴迪克行业新增就业岗位等。印尼以“文化扶贫”的方式解决贫困人口就业,做出了积极尝试,也为巴迪克这门传统技艺注入了新的发展力量。

巴迪克繁复的工艺与千变万化的纹案中浸染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对物的情感,是印尼民族精神的寄托。一件巴迪克服饰,是穿着者与当地文化最直接的接触,它在印尼人心中划出了存放情感与认同的空间,也因此成为印尼的文化名片,在传承与发扬中走向世界。

《 人民日报 》( 2022年06月12日 07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