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为什么被称为半壁江山(为什么这么多人将大红袍当成红茶)(1)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又到除夕,到处一片喜气洋洋。

今天不妨聊点轻松话题。

茶圈内,有一个亘古不变的误会。

将大红袍认错成红茶的人,非常多。

近些年,也陆续听过很多吐槽。

前些天身边还有朋友反馈,他在网上受了一肚子气。

起因是遇到一个奇葩杠精,硬说大红袍是红茶,普洱也是红茶。

大红袍为什么被称为半壁江山(为什么这么多人将大红袍当成红茶)(2)

一听这话,他赶忙前往留言科普。

结果对方还是固执己见,压根不听劝。

坚持认为,茶叶就分绿茶红茶,泡出来汤色发红的就是红茶。

一听到这,那位朋友彻底不想再辩了。

白白浪费精力,却没有半点成效。

听完朋友的吐槽,麻花心里在想,有关大红袍红茶的故事,并不是一场简单的茶圈笑话。

为什么这么多新手茶客将大红袍认错成红茶。

背后的细枝末节,值得深扒一二。

大红袍为什么被称为半壁江山(为什么这么多人将大红袍当成红茶)(3)

《2》

一、茶名带误导性。

许多茶圈之外的外行人,识茶辨茶的方法很粗暴。

秀才识字读半边,只认茶名。

看到安吉白茶,哟嚯,名字里带有“白茶”二字,那它就是白茶。

殊不知,人家安吉白是典型的浙江绿茶,炒青工艺的那种。

看到大红袍的“红”字,立马联想到红茶。

大红袍肯定是红茶,不然它干嘛取这个名字。

事实上,大红袍的“红”和红茶半毛钱关系也没有,而是和它的叶片颜色特殊有关。

这背后有一段故事。

大红袍为什么被称为半壁江山(为什么这么多人将大红袍当成红茶)(4)

相传大红袍的发现是明朝时期,有位书生进京赶考,路过崇安(今武夷山)一带后病倒,后来还是喝了庙里僧人给的一碗茶汤才得以痊愈,顺利赶考,一举高中。

后来这位状元郎当了大官,穿上了明朝特色的大红官服,感念起一茶之恩,特意给那棵救了自己一命的茶树披上红袍。

不曾想,那株茶树鲜叶从此竟染上红色,新生嫩叶微微泛红,故取名“大红袍”,代代相传至今。

从科学的眼光看,这个故事一听就是假的,纯属后人附会。

但这里提到了关键一点,真正的大红袍茶树,新生嫩叶并非是绿的,而是红的。

这点从大红袍的直系后代上,可以得到验证。

大红袍为什么被称为半壁江山(为什么这么多人将大红袍当成红茶)(5)

陈老培育的奇丹;姚老培育的北斗;茶农剪枝培育的小红袍;茶科所杂交选育的紫红袍。

上述点名的红袍四子,春季新生嫩叶,无一例外都是泛红的。紫红袍特殊一些,颜色偏紫红色。

并且,它们的品种香还都是木质香!

从茶树鲜叶特点,到成品茶风味,从中可以窥见大红袍的本真风味!

说了这么多,识茶辨茶,建议别随便“想当然”。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在春节的茶桌上和别人喝茶闲聊,谈到大红袍的分类时,才能少闹笑话。

大红袍为什么被称为半壁江山(为什么这么多人将大红袍当成红茶)(6)

《3》

二、金牡丹红茶、奇兰红茶等新品种红茶影响。

市面上的大红袍,纯料很少。

如果将北斗、奇丹等,算作纯种大红袍,它们在市面上也不如水仙肉桂常见。

即便有,一般在泡袋上标注的也不是大红袍。

而是直呼其名,独立区分。

是北斗,就标北斗。

是奇丹,就标奇丹。

完全以独立岩茶品种的面目呈现。

如今在岩茶圈内提到大红袍,占据绝大多数的,其实拼配茶。

大红袍为什么被称为半壁江山(为什么这么多人将大红袍当成红茶)(7)

拼配大红袍,又称商品大红袍,在市面很常见。

然而,拼配大红袍里,有几味茶是常见辅料。

除了常见基础的水仙、肉桂外,就属它们最常见。

比如,金牡丹、瑞香、奇兰、黄观音、黄玫瑰、金观音等。

这些高香品种,多数走茶香高扬路线,花香馥郁鲜明。

并且,它们当中绝大多数是七、八十年代之后,才陆续培育出来的新品种。

茶香馥郁、多数为早生种、扦插繁殖力强,经济效率高。

除了适制乌龙茶外,在新品种红茶上也小有名气。

譬如,金牡丹红茶、梅占红茶、奇兰红茶……

大红袍为什么被称为半壁江山(为什么这么多人将大红袍当成红茶)(8)

像福安一带,这些年就产了不少金牡丹红茶。

继续保留传统坦洋菜茶去制作工夫红茶的势头,反而不比这些新品种。

当茶友们在喝过了这些香甜柔和的金牡丹红茶后,再去喝拼入了大量高香品种的拼配大红袍,难免会犯迷糊。

沉浸在熟悉的花香风味里,很难分清它们是红茶,还是乌龙茶。

其实,这一切还得按制茶工艺来区分。

金牡丹、梅占之类的,只是茶树品种名称。

具体是加工成岩茶、红茶、还是其它茶类,还得看制茶工艺说了算!

大红袍为什么被称为半壁江山(为什么这么多人将大红袍当成红茶)(9)

《4》

三、部分岩茶存在“红茶化”倾向。

某次,有茶友给我们寄了一泡标着“大红袍”名字的茶。

(纯属客观表述,因为那泡茶在麻花心中不算大红袍。)

泡开后,发觉那泡茶有问题。

一入口就是红茶味,茶味层次很单一,没什么变化。

再看叶底,基本是全红的。

按岩茶的制茶标准,明显是过头了。

六大茶类里,岩茶属于半发酵的青茶(乌龙茶),严格按照标准来说,做青发酵效果应当是“绿叶红镶边”,而不是全部发酵成类似古铜色红茶叶底!

大红袍为什么被称为半壁江山(为什么这么多人将大红袍当成红茶)(10)

品尝过程中,香倒是挺香的。

一股浓浓的105黄观音栀子花香,相伴始终。

但可惜,空有花香,而无茶骨。

茶汤很薄,滋味淡,没有厚度和稠滑感。

连花香也是很轻飘飘的,闻着很香,但啜茶时汤水里并没有多少花香落水。

这样的大红袍,显然有问题。

从制茶出发点就错了。存在红茶化倾向,与其说是岩茶,倒不如归入成“半红茶”!

从制茶角度来分析,为什么这么多茶客会将大红袍误认成红茶。

说到底,这近些年岩茶圈内部分不良制茶风气有关。

降低火功,保留花香,再顺势提出清香型大红袍的概念。

一来二去,难免会让一众茶客犯迷糊。

若是坚持传统路线,坚持传统做青、传统焙火、传统火功。

焙足了火的岩茶大红袍,汤感醇,汤水后有厚度,入口有浓烈感。

喝到这样的茶,任谁也不会将它与香香柔柔的红茶,并为一谈!

大红袍为什么被称为半壁江山(为什么这么多人将大红袍当成红茶)(11)

《5》

四、新工艺红茶影响。

近些年,不单部分武夷岩茶,存在“红茶化”倾向,做青做得特别熟,发酵过头,迎合部分追求汤色深,茶味轻柔的茶客。实质上细品起来,茶汤滋味没有半点劲道感。

另一边,也有不少红茶,存在“四不像”之嫌。

部分茶农和茶厂在加工红茶时,先是舍弃了传统菜茶。

不用桐木菜茶、坦洋菜茶的青叶。

缩减成本,改用高产能的新品种。

其次,还降低发酵程度,发酵程度远没有传统小种红茶高。

最后,更有甚者,还舍弃了春季茶青。

大红袍为什么被称为半壁江山(为什么这么多人将大红袍当成红茶)(12)

不少非正岩所产的金牡丹、黄观音、奇兰、黄玫瑰等,春季青叶留着加工岩茶,加入拼配大红袍。

改用便宜的二春茶,去做红茶。

对于这样的“四不像”,真实身份很难界定。

说它是红茶吧,发酵程度太低了,风味也不相符。

说它是岩茶吧,又压根没焙火。

两边都有点像,两边又都不是。

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将原本界限分明的岩茶与红茶,彻底搅乱局。

连老茶客都弄不明白,这些茶该如何分类定义,更何况新手?

大红袍为什么被称为半壁江山(为什么这么多人将大红袍当成红茶)(13)

《6》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的茶王。

大红袍、水仙、肉桂,并称岩茶三剑客。

按照分类,大红袍属于半发酵的乌龙茶。

和六大茶类里全发酵的红茶,存在本质区别!

然而,到武夷山走上一圈后,估计不少游客看到一家接一家的茶叶店招牌后,心底也会迷糊。

大红袍、金骏眉、正山小种等,常常并列在一起。

熟悉武夷茶的人,心知肚明。

金骏眉和正山小种,属于武夷红茶。

而大红袍不是红茶,是武夷岩茶。

但不熟悉内情的人,任谁看着,都会觉得它们仨就是并列关系。

久而久之,也会加深大红袍是红茶的误解。

说到底,解铃还须系铃人。

分清大红袍与红茶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还得自己多喝茶,多了解。

最后才能顺理成章,减少误会!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