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妖记冷知识完整版(捉妖记萌妖出世)(1)

“你是我生命中的精灵”,宋天荫唯有如此对胡巴说,才是最恰当的。关于《捉妖记》的票房,大家统统都猜错。《捉妖记》的故事,可以说是《山海经》、《聊斋志异》和《西游记》的综合,也是好莱坞特技与东方风的嫁接。小朋友可以看到萌,功夫迷可以看动作,甚至我们可以想象第二、三、N部完成之后的整体世界观,是要向《西游记》、《封神演义》等致敬。从《大闹天宫》到《捉妖记》、《大圣归来》,从《泰囧》、《心花路放》到《西游降魔篇》,中国电影的各类票房纪录多数都是那只最为著名的猴子及其变种创造的,《泰囧》中的王宝强和徐峥、《心花路放》里的徐峥和黄渤,多多少少也依然还是有着西游精神,《捉妖记》洋溢着一种兴高采烈的娱乐伦理,无论是人还是妖,绝大多数都一副管他几钱日子就要过下去的豪情,不过以钱计数的天师就相对悲催一些。《捉妖记》之后,徐克、周星驰、刘镇伟、六小龄童、程小东、郑保瑞、郭子健、王家卫、霍建起、乌尔善等等,也将制造西游和妖怪的世界。

不管是道教的“天地人”三界,还是佛家的“欲、色、无色”的三界,对神仙、凡人、妖魔都有着严格的秩序统治。当然那样天下生平、万物大同一定是理想社会的形态,然而时间不如意十有八九,这一点我们从几千年来的想象力可以窥见。而对这三重的想象中,要数蒲松林的《聊斋志异》最为世俗又最为浪漫和奇幻,也屡屡被改编为影视剧,比如《倩女幽魂》、《画皮》、《画壁》等。这些作品中人和妖的界线分明、善恶有别、等级森严,而改编自《聊斋志异之宅妖》的《捉妖记》有了些许变化,让人看到另一种可爱的表述和人妖相处的可能性。

许诚毅导演的《捉妖记》,井柏然饰演的宋天荫的的确确将妖精“生”了出来,而且是一个炙手可热的小妖王。小妖王的最主要也是最要命的特点就是“萌”,萌文化是一股势不可挡的青年亚文化潮流。“萌”虽然是近年才出现的新词语,不过因为日系ACGN的全球化的猛烈势头,不光遍布日本的OTAKU们动辄“萌え”的大叫,国内“好萌好萌”的跟风,就连审美观和黄种人有一定差距的欧美人也会对二次元美少女竖起拇指称赞MOE。小妖王胡巴是2015年继《超能陆战队》中的大白、《哆啦A梦》中的机器猫之后的新宠,后二者还都有一定的漫画、动画观众群基础,胡巴却横空出世,像是在宋天荫口中蹦出来时候一样。

胡巴的造型灵感来源于白萝卜,头顶几缕绿叶,却有着三毛的几分神韵;虽然不能言语,但面部表情极为丰富,它可以像大白一样暖人,也有机器猫的恶作剧。当然这种设计和形象的塑造还贴合《聊斋志异之宅妖》中的部分描述,譬如:“宅多妖异。尝见厦有春凳,肉红色,甚修润。李以故无此物,近抚按之,随手而曲,殆如肉耎,骇而却走。旋回视,则四足移动,渐入壁中。又见壁间倚白梃,洁泽修长。近扶之,腻然而倒,委蛇入壁,移时始没。”然而观众被萌化了并没有任何用处,在那个“人与妖不能共存”世界,天天张悦轩和Cindy田雨橙在片中特别出演一对“萌妖”,也遭到厨妖师姚晨的菜刀。萌,然并卵。

白百何饰演的二钱天师霍小岚,要卖掉小妖王换取荣誉和钱财,宋天荫作为胡巴的亲生妈妈(父亲?还是代孕工具更为本质)有心挽留但无力阻止,至于小妖王的追随者曾志伟、吴君如饰演的妖群冒生死之危誓死保护。许诚毅的《捉妖记》中人不但能捉妖,捉来之后还要以各种方式享受“舌尖上的美味”,这真是前所未有,但也像是导演影射那些野生动物食用者的罪恶之行。《捉妖记》中,人还是人,妖却不再是我们固定思维中的想象。他们只是大千世界中的一种不同于人的生物,而并非敌对的。而且在故事的前传中是存在那样一段和平共处的时间的,宋天荫的父亲也庇佑过一批好妖。不过他们终究还要扮成人的样子。《捉妖记》的核心思想,便是角色认同问题,人与妖、神与人、凡人与天师之间,往往有着根深蒂固的身份渴慕焦虑,穿着人皮的妖、混在帝都中的妖中败类以及隐居在乡野的妖群,无疑都在试图通过转换人类身份取得更为可能的成功之道。最令人唏嘘的是,那些即将被饕餮吃掉的小妖貌似兴高采烈的坦然劲儿。

妖妖修炼成人形的逻辑隐含着人比妖高一个等级的观念,然而就像《怪物史莱克》中的逻辑一样,妖可以不必关心人的眼光活得自由自在。直到“惹不起可以躲得起”,或者暗黑一点,推翻人类的统治。《捉妖记》中已经将妖“物化、商品化”,而且用萌萌哒的胡巴串联起各种势力,别开生面,“胡巴,胡巴”,也许是生生不息的意思,萌发的小妖可谓是对生命的自觉赞叹。胡巴的存在,就是为了证明人间失格,故事中很多人并无承担人类是万物之灵的本题的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