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钾是指血清钾<3.5mmol/L的一种病生理状态,低血钾是由于体内总钾量丢失造成的,比如长期禁食、厌食或偏食,每日钾摄入量小于3g,持续2周以上,导致钾摄入不足,长期大量呕吐、腹泻、胃肠胆道引流或造瘘,导致胃肠道失钾,失钾性肾病、肾小管性酸中毒、急性肾衰竭多尿期等肾脏疾病,原发性或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呋塞米、依他尼酸、布美他尼、氢氯噻嗪等排钾利尿剂或甘露醇、山梨醇等渗透性利尿剂,青霉素、庆大霉素、多黏菌素B等抗生素,补钠过多致肾小管钠钾交换加强,钾排出增多,酸中毒恢复期或碱中毒等因素是低血钾的常见病因。
低血钾主要有以下临床表现:
- 骨骼肌系统:轻度低血钾患者可感到疲乏、软弱、无力,严重者可表现为全身肌无力、肢体瘫软、膈肌、呼吸肌麻痹,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甚至窒息,可伴有疼痛、麻木等感觉障碍。
- 消化系统:常见恶心、呕吐、厌食、腹胀、便秘、肠蠕动减弱或消失、肠麻痹等症状。
- 循环系统:早期可见心动过速、心律失常,重者可出现低钾性心肌病,心肌坏死和纤维化,更严重者可出现心室扑动、心室颤动、心脏骤停或休克进而导致死亡。
-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迟钝、萎靡不振、定向力障碍、嗜睡或昏迷。
- 泌尿系统:长期或严重失钾可出现口渴、多饮、夜尿多,进而发展为失钾性肾病,出现管型尿和蛋白尿。
在防治上,低血钾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给予新鲜水果、青菜、肉类、豆类等富钾食物,口服补钾可以给予氯化钾、枸橼酸钾、醋酸钾、谷氨酸钾、门冬氨酸钾镁等药物,以氯化钾为首选,将氯化钾溶液稀释于果汁或牛奶中餐后服,或改用氯化钾缓控释片,可有效减少胃肠道反应。严重低血钾应给予静脉滴注补钾。
高血钾是指血清钾>5.5mmol/L的一种病生理状态,肾排钾减少或钾摄入过多是导致高血钾的主要因素,比如少尿型急、慢性肾衰竭、长期服用螺内酯、阿米洛利、氨苯蝶啶等保钾利尿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β-受体拮抗剂、贝那普利、依那普利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等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阿司匹林、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非甾体抗炎药,是导致肾排钾减少的主要原因。在少尿的基础上,摄入大量富钾食物、服用含钾药物、静脉补钾过多过快或输入大量库存血,可导致钾摄入过多。
高血钾主要表现为心率减慢、室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及心脏停搏,血压早期升高,晚期降低,出现血管收缩的症状,如皮肤苍白、湿冷、麻木、酸痛,还可出现疲乏无力,四肢松弛性瘫痪以及动作迟钝、嗜睡等中枢神经症状。
在防治上,高血钾患者应早期识别和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钾摄入,高血钾可导致心脏抑制,治疗原则是迅速降低血钾,保护心脏。
对抗钾的心脏抑制作用:
- 乳酸钠或碳酸氢钠:钠盐可以碱化尿液,促进钾进入细胞,拮抗钾的心脏抑制作用,提高心率。
- 钙剂: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等钙剂可以对抗钾的心肌毒性,稳定心脏兴奋性。
- 葡萄糖和胰岛素:葡萄糖和胰岛素组成极化液,可促使血清钾转移至细胞内。
- 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可促进钾转入细胞内。
最后,高血钾患者应给予高钠饮食或静脉输入高钠溶液,使用呋塞米、氢氯噻嗪等排钾利尿剂可以促进钾经肾排泄。高血钾患者应停止高钾饮食或含钾药物,给予高糖高脂饮食或静脉营养,确保足够热量,减少分解代谢所释放的钾,避免使用库存血,感染患者应积极控制感染,减少细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