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历史并不长,到现在也就244年,可是关于这个国家的故事却从未停止过,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特朗普历史上最后一任总统?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特朗普历史上最后一任总统(一座山却有四位总统头像)

特朗普历史上最后一任总统

美国的历史并不长,到现在也就244年,可是关于这个国家的故事却从未停止过。

在美国南达科他州的黑山区,有一座著名的拉什莫尔山。它的名气跟山本身无关,是因为在这里刻着美国最著名的四位总统的头像。

如果只是普通的头像还没有什么可惊讶的,但它们可是被刻在了1500米高的花岗岩山体上的。

这四个人分别是:乔治·华盛顿、 托马斯·杰斐逊、西奥多·罗斯福、亚伯拉罕·林肯。

华盛顿是美国的开国总统,把他刻在上面理所当然;杰斐逊起草了《独立宣言》,并且开始向西扩张美国领土;林肯则是赢得了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罗斯福则是保住了美国的繁荣。

总统山上的“罗斯福”可不是二战期间的那位总统,他是老罗斯福也就是富兰克林的叔叔。

可以说这四位大名鼎鼎的总统就是美国的象征。

那为什么偏偏选在荒无人烟的拉什莫尔山呢?在当时,他们又是怎么完成了这样一项宏大建筑的,是单纯的纪念还是有着其他目的?

这项浩大工程的建造者是丹麦裔美国雕刻家格曾·鲍格勒姆。跟所有的艺术创造者一样,鲍格勒姆也想留下一件永世长存的作品。

他想在美国建造出像金字塔一样的世界奇迹。

他曾经说:“罗马留下了伟大的文明,埃及留下了举世无双的丰碑,我想让这处纪念物能流传千年,供人瞻仰。”

于是在1927年,鲍格勒姆开始了建造工程。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400名能熟练处理硬花岗岩的工人。

我觉得鲍格勒姆之所以能完成这项工程,跟他身处的环境密不可分。

那时正好赶上美国的经济危机,无数矿工下岗失业,为了生存,即使这项工作再危险,他们也愿意干。

所以他很容易就集齐了400名矿工,这些工人要在50层楼高的半空工作,而他们的保护措施仅仅是一根绳子。

拉什莫尔山不是普通的山体,它是由坚硬的花岗岩组成的,经过16亿年的淬炼才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为了去掉多余的山体,鲍格勒姆直接使用了炸药。没错,炸药是有很大的杀伤力,但与此同时也有很大的风险。一旦出现失误,这座山就毁了。

直到现在,专家们都不敢轻易地使用炸药。可是,在93年前鲍格勒姆却凭借精湛的技术凿出了一张张精致的脸,而且还是一次成功。

鲍格勒姆第一次来到拉什莫尔山的时候,那里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想在这里创造一项伟大工程,他既需要大型基础设施的支持,也需要矿工们的支持。

于是一座小城在这里出现了,人们一呆就是14年。

很多凿山的工具都是鲍格勒姆自己制作的,苛刻的环境 ,艰巨的任务, 史无前例的山体雕刻,鲍格勒姆用14年的时间创造了一个美国奇迹。

14年里从未出现过伤亡事件,这样的管理能力和保护措施不得不让人敬服。

四座总统头像高达18米,镂空的虹膜深入崖面60厘米;他们还有6米高的巨大鼻子;3.6米厚的精密安放的眼镜;连胡须都栩栩如生,这些精细的艺术成果彷佛在诉说着当年的执着与艰辛。

其实他最初设计的是四座半身像,杰斐逊在华盛顿的右边,林肯在华盛顿的左肩处。

旁边还要留出一个近40米高的纪念碑,用一米高的镀金文字详细列出美国的重要历史事件。那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鲍格勒姆不得不做出退让。

拉什莫尔山的质地是哈妮峰花岗岩,颗粒的起伏比较大 。从1厘米到25厘米不等,如果想要建造出结实 、持久 、生动的雕像,就必须要在细腻的花岗岩上进行雕刻。

可能会有人说,既然这样费事,为什么不重新选址呢?

一方面是已经来不及了,在拉什莫尔山已经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和金钱;另一方面,可能这也是艺术家的执着吧。

其实,想出山体雕刻这个主意的并不是鲍格勒姆,而是多恩·罗宾逊。

他最初也不是想创造一个奇迹,只是为了振兴偏远地区的经济,在山上刻上古老西部的人物,来吸引人们到这里旅游罢了。

国家英雄从来就不在他的考虑里,而且规模也要小得多。

碰巧的是罗宾逊找的雕刻家就是鲍格勒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个人也是“天选之子”吧,他们都成就了对方。

鲍格勒姆一看到拉什莫尔山就觉得,这就是他想要的地方,他的能力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的梦想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

于是,这座美国史无前例的山体艺术诞生了。开工四年后,矿工们就完成了乔治·华盛顿的雕刻。

接下就是托马斯·杰斐逊了,辛辛苦苦建造了两年终于刻出了杰斐逊大致的模样,但是工程却停滞不前了。

花岗岩的质地发生了严重的变化,大颗粒的晶体让他无法再进行精细的雕刻,在多次尝试后,鲍格勒姆选择了放弃。

他决定把这两年的辛苦成果全部炸掉。随着山体崩落的不仅是岩石还有那未知的梦想,可以说拉什莫尔山现在的样子,是一个天才的解决方案。

与前期的模型相比,杰斐逊的眼睛和嘴巴都做出了一些调整。鲍格勒姆果真是一个聪明灵活的雕刻家,随机应变的能力更是一绝。

他改变了杰斐逊脸的朝向,眼睛也从直视正前方到稍微看向左侧,或许这样的改变在今天看来很容易,但在那时,些许的改变就意味着几个月的努力付诸东流了。

每一次改变就意味着风险更大了一分。在一番折腾后,总统们的排列顺序终于确定了,可是也没有了放纪念碑的地方。

鲍格勒姆终于可以松了一口气,然而他还没来得及好好放松一下,问题就又来了。

在雕刻华盛顿衣服时发现了一条暗色石带,这就是云母片岩带。

云母片比花岗岩要松软,在雕刻期间随时会裂开。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山体也就不稳固了,所以为了整体的效果,鲍格勒姆又做出了退让。

现在,华盛顿的衣服确实有翻领,但是到了胸口的位置就什么都没有了。大体上说这项工程是成功的。

那么鲍格勒姆的愿望只是如此吗?当然不是,在这些头像的背后还藏着其他的秘密。

在林肯的头像后面有一条暗道,一直通进20多米的深处,暗道的入口有一个近550公斤重的花岗岩压顶石,但它的尽头却是死胡同。

在那里封存着一个地下密室,密室里面还有个钛制保险柜,里面藏着长长的柚木盒子,放着16张超级薄的搪瓷面板,这些瓷板为什么要藏在拉什莫尔山,它们又是谁放进去的呢?

这条没有出口的通道又通向哪里?

华盛顿的国会图书馆详细记录着拉什莫尔山的建造过程。起初,鲍格勒姆计算的资金就25万美元,但是开工之后很快就用光了,成本也增加到了将近100万美元。

这样一大笔资金单靠社会募捐是远远不够的,所以14年来,拉什莫尔山就一直在动工、断流、捐款,再动工、再断流、再捐款之间反复进行。

为什么这项工程会有那么大的花销?

因为鲍格勒姆的野心更大,四个总统头像仅仅是个开始。

他想修建一个近250米高的大阶梯,一直攀登到头像后面,他还要设计一个密室,成为这个国家最神圣的文件的存放处,他规划了一个24乘30米的纪念堂,在入口还有一只展翼11米半的青铜鹰。

他想让这座纪念碑成为世界著名的纪念碑,他痴迷于埃及的金字塔,所以一心想在美国也建造一座世界奇迹。

但是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鲍格勒姆没有了资金来源,他的理想也宣告结束了。

就连那16张瓷板还是他女儿放进去的,同时还放了鲍格勒姆和四位总统的传记。

坦白讲,拉什莫尔山的头像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从某种意义上它也代表了美国的一种精神,只是现在,纪念碑已经有了140处裂缝,谁也不知道这四位总统的圣坛还能再坚持多久。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个时代的创举,也给我们展示了世界的无数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