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有人用卓别林式的幽默,诙谐、调侃地讲述了一个让人笑着笑着就流泪的故事,那么,我认为《美丽人生》这部电影成功做到了这一点。
该片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一对犹太父子被送进纳粹集中营,父亲故意编造谎言,骗年幼的儿子在进行一个紧张刺激的游戏,从而保护了孩子的童心,自己却惨死在敌人的枪口下的故事。
这部电影由意大利导演罗伯托·贝尼尼执导并主演,用及其夸张和轻松的表现手法,成功诠释了主人公面对纳粹的无端迫害,受尽折磨,依然追寻内心的美好,向死而生的乐观、豁达的精神。
这部电影1999年获得第71届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最佳男主角、最佳配乐三项奖项,也是实至名归。
1. 爱,是无论多少财富也换不来的快乐和幸福。
电影一开始,就以卓别林式的喜剧方式,营造出欢快、搞笑的罗曼蒂克场景。
主人公圭多与好友驾驶一辆破车来到阿雷佐小镇,计划开一间书店过与世无争的生活。恰逢年轻漂亮的乡村女教师多拉,因烧黄蜂窝而从塔楼跌落他怀中,由此开始了一段有趣而浪漫的姻缘。
圭多和多拉喜剧式的相遇
与电影的悲剧事实相反,主人公话痨式的开场,“王子”与“公主”的巧遇,绿植覆盖的的乡村小镇......无论情节还是场景,都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官上的享受。
所有的一切,都美好得像是一场童话故事。
圭多因犹太人的身份被歧视,暂时开不了书店,只好去餐厅端盘子谋生。机缘巧合地冒充罗马来的视学官,到多拉所在的学校视察,为取悦多拉,跳上讲台施展喜剧演员的才华嬉笑逗弄。
为了赢得美人的芳心,在多拉男友(政府官员鲁道夫)为其举办的订婚晚宴上,圭多大胆地以一种荒唐的方式,劫走了多拉。从而也开启了夫妇二人虽然艰辛,却幸福而甜蜜的婚后生活。
圭多以一种近乎荒唐的方式从宴会上带走了多拉
美丽的贵族少女多拉,为什么会被一个遭受种族歧视,且身无分文、相貌平平的犹太青年吸引,甘愿舍弃贵族身份,抛开身份尊贵的男友,和圭多一起过这种骑一辆旧自行车,还开心不已的日子呢?
这也是影片欲表现的主题之一,内心的丰富,足够的尊重,和毫无保留的爱,是热爱生活的圭多,所能给与妻子的与生俱来的高贵,是无论多少财富也换不来的快乐和幸福。
无论是多拉于塔楼跌落圭多怀中,还是圭多骑车上班途中撞到多拉,二人再次以一种搞笑的方式相遇,亦或圭多两次无意中致使多拉的男友被鸡蛋砸中脑袋搞得狼狈不堪,影片都是试图以喜剧的表现手法,把观众带入多姿多彩的生活当中,从各种角度,体现小人物对平凡生活的热爱。
这种爱琐碎而美好,像一杯柠檬果汁般酸酸甜甜,充满了清新的味道。
2.用爱编织的谎言,是人世间最伟大的情怀。
圭多和多拉婚后的日子很幸福,不仅有了乖巧可爱的儿子乔舒亚,圭多梦寐以求的书店也开业了。一家人快快乐乐地生活在一起。
幸福的一家三口
噩耗总是在不期然间降临,正当圭多一家,开心地为儿子乔舒亚庆祝五岁生日的时候,纳粹分子把父子二人强行抓走,在多拉接到母亲兴冲冲地赶来时,屋里已经桌椅倾倒,杯盘狼藉,人去楼空。
没有犹太血统的多拉,甘愿和父子二人一起赶赴集中营,一家人被纳粹关到了暗无天日的牢笼里。
在惨无人道的集中营,为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父亲圭多绞尽脑汁,撒了一个弥天大谎。
他告诉儿子这是一个游戏,积够1000分就能得冠军,可以乘坐一辆真正的坦克车回家。前提是不能哭,不能喊饿,不能找妈妈......
看到此处,瞬间就泪眼朦胧了。
勇敢的圭多,为了让儿子相信这个谎言,竟然冒充懂德语的犹太人,站在纳粹兵身边充当翻译,满嘴胡言乱语地把听不懂的监规“翻译”成游戏,这份智慧和勇气是生为人父才能有的气场。
圭多站在纳粹士兵身边冒充“翻译”
此时影片的色调从一开始的欢快、明亮的绿色过渡到悲凉、凄冷的灰色。
没有了小镇上人们五彩斑斓的衣着,欢乐喜庆的笑脸,乡间生机勃勃的绿树、田野。换来的是集中营清一色的斑马条纹服饰,狱中人麻木、凄惶的神态,冰凉的铁栅、污浊的木床,还有纳粹士兵一声声凄厉的怒喝......
这些悲凉的底色,更加凸显出圭多面对儿子时嬉皮的笑脸,俏皮的甩手步,一个又一个看似荒诞,实则用心良苦的谎言,在沉闷的监舍里,蓬勃着生的希望。
一如电影开篇,一位父亲抱着孩子,在漫天的浓雾里踽踽独行。画外音说:“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但是却不容易说清楚,它像预言一样既有悲哀,也有奇迹和快乐。”
当孩子在小镇的街道上,指着店铺的窗户问爸爸,为什么会写着“犹太人和狗不得入内?”
圭多睿智地回答孩子的提问
圭多轻松睿智地回答:他们不喜欢犹太人和狗,各有各的喜好,你看,还有店铺写着“不欢迎西班牙人和马”、“中国人和袋鼠不得入内”……他对孩子说:“你不喜欢什么,明天我们也竖个牌子!”
可爱的谎言不但解答了孩子的疑惑,还巧妙地把严重的种族歧视会带给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点。他没有把这种生活赋予他的无奈强加到孩子身上。
有网友看完电影说:“拥有这样的家人,世界便是完美的世界,人生便是美丽的人生。”
我更想说,用爱编织的谎言,是人世间最伟大的情怀。
3.无论命运多么悲惨,只要心生快乐,就是美丽人生。
纳粹逼迫集中营里年轻的男人和女人出苦力,而把年龄大的老人的和年幼的孩子留在监舍。这不是善待,而是阴谋。
多拉听说老人和孩子被带去“洗澡”,担忧地望着窗外
当多拉听说老人和孩子将被领去“洗澡”,其实是被带去毒气室毒死的消息时,悲伤地倚在楼梯的栏杆上,无助地向监舍外张望。
此时累弯了腰的圭多,正对讨厌“洗澡”而偷跑出来的儿子说,爸爸正在为他造坦克。他对儿子说,赶快躲起来,被人发现游戏就不能再玩了。
圭多让孩子藏起来
机灵的孩子躲起来了,圭多笑了。
电影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圭多的笑脸。在小镇,是调皮捣蛋俏皮的笑,促狭成功搞怪的笑,是求得佳人幸福的笑,是心愿达成开心的笑;在集中营,是对艰苦生活无畏的笑,是呵护儿子生命的笑,是呼喊妻子时幸福的笑,是畅想未来时向往的笑......
圭多的笑,为电影后半部分沉重氤氲的氛围,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是集中营悲凉的灰色里唯一明亮的色彩。
面对多舛的命运,圭多永远笑容满面
英国作家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便笑,你哭,它也哭。”
很多人觉得生活不易,一次次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于是怪责命运的不公,身世的不济,甚或世事人心不古。
其实打败自己的,往往不是外在的因素和别人,而是自己的内心。
“一个人有生就有死,但只要你活着,就要以最好的方式活下去。”
纳粹集中营里的圭多,既要惦念着女牢里的妻子,又要用巨大的谎言安抚幼小的孩子,还要承受身体几乎无法承受的负荷,只为一个信念:我不能死,我要活着,活着就有救妻儿的希望,活着就可能找回以前幸福的生活。
是乐观、豁达的信念,撑起了一个男人饱满的人生,生活对他而言,哪怕是给见不到面的妻子传递一个信息,放一首妻子听得懂的歌曲,也足以让他内心雀跃澎湃,仿佛身处的不是监牢,而是恋爱时的小镇。
是对亲人毫无保留的爱,给男人插上了信心的翅膀。他相信,所有的苦难过后,就是他们一家团聚的时刻,就是他们美丽的人生。
乐观、豁达的圭多和孩子
圭多从来没有在人前展现出自己的悲伤。在被抓往集中营的路上,所有人都保持沉默,只有圭多,用无比兴奋的声音对儿子解释“为了这趟旅行,我筹备了几个月。”浮夸的表演下,掩藏着他紧张的心理。
在黑暗无边的纳粹集中营里,每个人的命都朝不保夕,这一刻还是活生生的人,下一刻就可能变成一具尸体。
这些残酷的事实,都被圭多掩盖在魔性的笑容下,掩盖在对儿子爱的谎言里。
4.人生漫长,需乐观坚强。
影片中有一段看似与故事无关的片段。圭多与好友菲鲁乔晚上住在叔叔留给他们的客房里,圭多睡不着,菲鲁乔给他念了叔本华的一句话:“意志举定一切!”告诉他,只要一直在脑海里对自己说“我睡着,睡着。”就能睡着。
作者在这里悄悄地埋下了一个不起眼的伏笔,为后来圭多在敌人的集中营里的精神支撑做好了预设。正是这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无比坚强的人生意志,才能支撑起圭多强大的内心世界。
当圭多为救妻子被纳粹活捉,被士兵的枪抵着走向拐角的时候,孩子稚嫩的眼睛盯着父亲,圭多为了让儿子放心,又一次走出了魔幻的步伐,他要用自己的身体告诉孩子:爸爸只是去玩个游戏而已。圭多用自己的死,换来了儿子完整的童年快乐。
圭多为了让藏着铁柜中的孩子相信爸爸只是去做个游戏,再一次走出了魔性的步伐
纳粹仓惶撤离,被关押的人们无声地走出监牢。藏身小铁柜的孩子站在空无一人的院子里,面对美国士兵开过来的坦克,兴奋地喊出:“真的赢了坦克!”
这一刻,我们多么希望墙后边的圭多能够走出来,依旧用最夸张的笑容对孩子说:“我们赢了!”再抱着孩子转个圈……
虽然,电影的结尾依然是喜剧,魔鬼走了,人们劫后余生,孩子坐上了真正的坦克,也找到了妈妈。
我们却笑着笑着就哭了。
电影以喜剧开篇,又以喜剧收场,剧中穿插着主人公无厘头式的幽默,讲述的却是一个沉重又悲凉的故事。
它深情地告诉我们,人生漫长,需乐观坚强。
“噩梦是暂时的,相信美丽的人生才是永远的。”这就是电影最终要传达的讯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