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将心比心全文(夜读君子当如月)(1)

夜读将心比心全文(夜读君子当如月)(2)

君子当如月

文/李东红

昨天晚上,忙完工作走出办公楼,看见深夜里的天空中,高高地挂着一弯月牙,如钩,如幻。

平日里,月亮每天都挂在天上,与我们时刻相随,只是习惯了月光,没有过多地在意它的温暖。不知为什么,看见昨天的月亮,觉得特别亲切。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哦,再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昨晚弯弯的月亮,到时会温润如圆玉,陪伴着团圆的万家。

记得小时候的中秋是这样过的:白天,男人们都去地里干活,娘和村里的妇女们在一个大屋子里做月饼,就是现在所说的老式月饼。一锅一锅的月饼做完后,再分给一家一户,俺家分了10个。

晚上,娘做了两个菜,一个是炒萝卜,一个是炒红薯叶,蒸的是玉米面窝窝头。随后,娘切开两个月饼,又从院子里的石榴树上摘了几个石榴,父亲、娘、姐、我,还有妹妹,围着院子里的一个小方桌过中秋。天上,是圆圆的月亮,月亮下面,是普普通通的一家人。

那个场景,至今在我心里,温暖着一路走来的岁月。

其实,我特别喜欢月亮,不论是弯月还是圆月,每当月亮挂在天空的时候,我常常久久凝望。昨天晚上回到家里,蹲在小区的楼下,望着天上的明月,顿然有一种心悟:君子当如月。

月亮是皎洁。

月光如水,月亮无尘,“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月亮虽然时圆时缺,但始终拥有着纯净和皎洁。

那是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

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中秋节,我回老家看娘,回到家里的时候,已是傍晚。村子的上空,挂着一个大大而又圆圆的月亮,缕缕炊烟从一个个农家院子里飘出,月光,从天上跑下来,洒满了夜色中的小村庄。

回到家里,娘早已做好了一桌子饭菜,当时的生活已经变得很好了,不像小时候。

“你轻易不回来,去看看你舅舅和妗子吧,啥时候亲情也不能忘啊。”吃饭前,娘说。

拿着娘事先准备好的月饼和水果,我去看了前院和东院的舅舅和妗子。返回家的路上,月光铺了一地,走在上面,绵绵的。

皎洁的月光下,吃着饭,陪娘过中秋,看着娘脸上的笑容,我的心里如月光一样皎洁。

月亮是温暖。

因为职业的原因,我有时候上夜班,每当下班行走在夜色的路上,都是月亮照亮着前行的路,给暗夜的人以光明,还有温暖。

上高二的那年,正在上晚自习,班主任告诉我,村里人带信说父亲病重让我回家一趟。我放下课本,急忙跑出教室,骑着自行车急匆匆往家赶。

路上,没有遇到一个行人,唯有月亮照着我回家的路,温暖着我急迫的心。

回到家里,父亲病恹恹地躺在紧靠着窗户的床上,月光打在他瘦弱的脸上。没过几天,父亲去世了。

月亮也是思念。

月亮,最容易引发思念,尤其是每到中秋的时候。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年前的那个中秋,终身难忘。

那是娘去世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为了排遣内心的伤痛,我去了云南大理。中秋节的那天晚上,在洱海旁边,我和一个同行的好兄弟喝完酒后,来到了宾馆的楼顶上,流着泪,跪在楼顶,面对着家的方向,给娘连磕三个响头。

那晚,我和好兄弟睡在了宾馆的楼顶上,白色的云朵很低,低得仿佛能覆盖住我的身子。那晚,我一夜没有合眼,想娘。

如今,又快中秋了,又要见到那圆圆的月亮了。皎洁、温暖、思念,不就是亘古永恒的月亮吗?

由此想到月光下的人们:君子当如月!

夜读将心比心全文(夜读君子当如月)(3)

作者简介:李东红,河南扶沟县人,毕业于郑州大学新闻系,曾历任《河南日报》编辑、记者,新闻特稿部副主任,新媒体部副主任。现任《河南法制报》总编辑。曾出版《想去看雨》《反贪在行动》《我是警察》《生命的追问》《写给母亲的52封信》等5部长篇小说和散文集。其中《生命的追问》获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

夜读将心比心全文(夜读君子当如月)(4)

征稿

@全省政法干警和广大网友们,想一展你的文学才华吗?现在机会来啦!“河南法制报”微信公众号开办的夜读栏目将是你的舞台。

内容:激人奋进的励志故事,真挚动人的情感故事,发人深省的人生感悟……

要求:字数800-2000字为宜,文章采用word格式用附件发送,并附上作者的个人资料和联系方式。

投稿方式:

通过邮箱362642362@qq.com,注明“夜读投稿”。

来源:河南法制报

编辑:杨淑芳

往期夜读推荐,